昨天 21:40
此《靖海全圖》作者不詳。全卷約分為二十段,始于:海防定策,終于:梯航入貢。記錄了十九世紀初嘉慶年間清總督百齡奉旨平定廣東海盜、張保仔歸順朝廷后班師回朝的盛況。其內容傾向歌頌朝廷功德,跟事實(shí)或有出入。此卷(水墨設色絹本)現藏于香港海事博物館,文內并附清道光時(shí)期刊《靖海氛記》(清代袁永綸撰)。
張保仔(Cheung Po Tsai,1783 年—1822 年),原名張保,籍貫廣東新會(huì )縣江門(mén)鎮水南鄉人,1810 年以前廣東沿海著(zhù)名海盜、華南海盜、之后投誠成為清朝水軍軍官。到當代仍為人所熟悉的香港歷史人物。
鄭一嫂(1775-1844),原姓石,乳名香姑,系廣東新會(huì )籍疍家女。其前夫姓鄭,因排行而俗名鄭一,新安(今深圳寶安)疍家人。鄭氏夫妻生有兩子。
這幅繪畫(huà)是紀念清代嘉慶(1796-1820)初年剿平為禍廣東沿岸的海盜而作。一八零九年,嘉慶皇帝任命百齡為兩廣總督,專(zhuān)責剿滅海盜。百齡于是大建船艦,訓練水師,組織鄉兵,并嚴禁百姓與海盜接觸。其后主要的一場(chǎng)官盜對戰發(fā)生在大嶼山鄰近海域,而海盜領(lǐng)袖鄭一嫂最終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其左右手張保受封為水師軍官,并負責剿平海盜的馀黨。約 1812 年,南中國沿?;貜桶矊?,百齡大受皇帝嘉許,并獲賜頂戴花翎。香港離島長(cháng)洲仍可看到傳說(shuō)中張保藉以藏身(甚至匿藏財寶)的狹小洞穴。
《靖海全圖》可能是 1900 年被法國侵華軍人劫至海外的,曾在英、法藏家中流傳,還在巴黎展示過(guò)。2008 年藏家族后人來(lái)中國尋售時(shí),被香港海事博物館慧眼收購,使這幅珍貴海史畫(huà)得以保存下來(lái)。
海防定策:水師制定海防策略
平海受降:海盜郭婆帶受降,頭戴官帽,跪拜百齡。
大嶼困賊:在大嶼山圍剿海盜。海盜鄭一嫂帶領(lǐng)手下占據大嶼山水域一帶。

火攻盜艘

巨憝逋逃

訓練水師:水師接受訓練

虎門(mén)懾酋:海盜首領(lǐng)在虎門(mén)被迫歸順。

香山納款:張保頭戴水師官帽,跪拜百齡。

開(kāi)纙宥幸

擄眾慶生

閩寇輸誠:福建海盜重新表明效忠朝廷。


高雷皆剿:百齡官升太子少保,賜雙眼花翎。:海軍正準備剿平高雷(可能是今天高州 / 雷州)。 水師備戰。官兵在登船前整齊排列,形成密集隊形。各船紛紛準備就緒。后裝炮、刀劍、步槍等武器配備齊全。

追捕重洋:張保降后賜守備官職。

擒縛群兇

雙溪獻猷:雙溪居民將海盜帶至縣官面前。

絕島燔巢:海盜聚居地被毀。

奏凱還師:水師凱旋回歸。

詔下策勛:皇帝下詔嘉許朝臣剿匪之功。

邨市熙恬:村落市集回復繁榮安定。

梯航入貢:外國人再次分從水陸兩路紛紛到來(lái)朝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