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宜吃食品

白扁豆
性平,味甘,有清暑化濕、健脾益氣的作用,尤其是長(cháng)夏之時(shí),暑濕吐瀉,食少久泄,脾虛嘔逆者,食之最宜?!镀穮R精要》說(shuō)它“消暑和中。”明·李時(shí)珍認為扁豆能“止泄瀉,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稌?huì )約醫鏡》中還指出:“生用清暑養胃,炒用健脾止瀉。”中國藥科大學(xué)葉橘泉教授曾介紹:“中暑發(fā)熱,煩躁口渴,小便不利?;蛳募炯毙阅c胃炎,上吐下瀉時(shí),選用白扁豆30-60克,煮汁分2~3次飲服。”健康之人,常用白扁豆煮粥服食,也頗適宜。

綠豆
性涼,味甘,能清熱解毒、消暑除煩,為夏季祛暑佳品?!侗静輩R言》中說(shuō)得好:“綠豆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明代養生學(xué)家高濂《遵生八箋》中介紹:“解暑:綠豆淘?xún)?,下鍋加水,大火一滾,取湯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滾則色濁,不堪食矣。”這是高濂的經(jīng)驗之談。民間常于炎夏之季,用綠豆煮成稀薄粥食用,亦頗有益。
梨子
古代醫家稱(chēng)之為“天生甘露飲”,意思是梨有清熱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炎夏酷暑、津傷煩悶之時(shí),食之最宜。明·李時(shí)珍說(shuō)“梨有治風(fēng)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重慶堂隨筆》中還說(shuō):“溫熱燥病,及陰虛燔涸者;搗汁飲之立效。”

西瓜
古代醫家稱(chēng)之為“天生白虎湯”,它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的功效?!度沼帽静荨肪陀形鞴?#8220;消暑熱,解煩渴”的記載?!侗窘?jīng)逢原》中還說(shuō):“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泄。能解太陽(yáng)、陽(yáng)明中渴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chēng)。”但民諺說(shuō)得好,“西瓜祛暑,多食傷氣。”這是因為西瓜清暑力強,故脾胃虛寒之人,雖在三伏大熱天氣,亦當少吃或勿食,否則積寒助濕,變生他病。若加入好酒數滴食之,或可消除此弊。故諺云:“西瓜一只,好酒數滴,味甜且香,寒溫相宜。”
甘蔗
古代醫家稱(chēng)之為“天生復脈飲”。蔗漿甘寒,有解熱、生津、潤燥、滋陰的作用,通常作為清涼生津劑。 在炎熱夏季,對口干舌燥,津液不足,煩熱口渴者,食之最宜。

烏梅
在民間,有用烏梅同冰糖煎成烏梅湯放涼后當冷飲供夏天飲用的習慣。烏梅味酸,同冰糖煎湯,又甜又酸,非??煽?。中醫有“酸甘化陰”之說(shuō),炎夏飲用烏梅湯,有生津止渴,祛暑養陰的效果。不僅如此,烏梅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多種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夏季飲用烏梅湯,不但是清涼飲料,并且可以防止腸道傳染病。
草莓
有清暑解熱,生津止渴的作用。草莓是一種鮮紅色的漿果,果肉柔嫩多汁,每100克鮮果中含維生素C60-80毫克,還富含磷、鈣、鐵等礦物質(zhì),果味酸甜適口,具有特殊的香味,是夏季天然的清涼止渴劑。
桑椹
性寒,味甘,是一種球形多汁的小漿果,每100千克新鮮桑椹能榨出果汁40多千克,有人用它制成桑椹汽水,甜酸適度,風(fēng)味別致,是夏令理想的清暑飲料。桑椹有滋陰養液的作用?!侗静萁?jīng)疏》載:“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熱,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四時(shí)月令》還說(shuō):“四月宜飲桑椹酒,能理百種風(fēng)熱。”所以,每年4-6月桑椹紫熟時(shí),食之最宜。

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種多汁漿果,有補氣血、開(kāi)胃口的作用。古人對葡萄給予很好的評價(jià),認為“葡萄當夏末涉秋,尚有余暑,甘而不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長(cháng)汁多,除煩解渴。”可謂是水果中的雋品,夏天食之頗宜。
椰子漿
又稱(chēng)椰子汁、椰酒,為椰子胚乳中的漿液?!吨袊幹矆D鑒》云:“椰汁滋補,清暑,解渴。”所以,夏季飲用椰子漿,既能補充隨汗丟失的體液,又有補虛、祛暑、止渴的功效。特別是對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水腫之人,食之更宜。據國外資料稱(chēng),飲用椰子漿,對311例心衰伴水腫者的觀(guān)察,認為有良好效果。

檸檬
味極酸,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的作用?!妒澄锟肌分杏涊d:“檸檬漿飲渴瘳,能辟暑。孕婦宜食,能安胎。”所以,炎夏之季,宜用檸檬絞汁飲,或生食,尤以懷孕婦女食之更宜。

西瓜皮
又稱(chēng)西瓜青、西瓜翠衣,為西瓜的外皮。有良好 的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效果,對炎夏之季,暑熱煩渴者,食之最宜?!峨S息居飲食譜》中說(shuō)它能“涼驚滌暑”?!讹嬈聟ⅰ芬嘣疲?#8220;西瓜皮清透暑熱,養胃津。”或洗凈涼拌,或煎湯代茶飲服均可。

柿子
有清熱、去煩、止渴的功用。清代食醫王孟英曾說(shuō):“鮮柿,甘寒養肺胃之陰,宜于火燥津枯之體。”故炎熱夏季,肺胃陰傷,汗多津泄,燥熱煩渴之時(shí),食之尤宜。然柿屬大涼之物,雖在三伏,宿有胃寒,或脾胃素虛,以及婦女經(jīng)期,仍當忌食為妥,更注意不可與螃蟹一起食用,“凡食柿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
菠蘿
又稱(chēng)風(fēng)梨,與香蕉、荔枝、柑橘同為華南四大名果。菠蘿多汁,味酸甜可口,香氣濃郁,別有風(fēng)味。有清暑解渴、消食止瀉的作用。馬文飛《食物療法》一書(shū)中還曾介紹:
荸薺
是夏季理想果品,它性寒多汁,無(wú)論生食或熟食,均屬清熱、祛暑、生津、止渴的佳品。對熱天口渴、咽喉干痛、肺有熱氣、眼球紅赤、口鼻烘熱、咳吐黃痰時(shí),食之更宜。若炎夏時(shí)容易發(fā)生暑熱下痢,飲用荸薺汁,能清理腸胃熱滯污穢,可收輔助治療效果。

苦瓜
俗稱(chēng)癩葡萄。性寒,味苦,有清火消暑,明目解熱的作用。適宜夏季煩熱、口渴多飲,甚者中暑發(fā)熱時(shí)服食?!兜崮媳静荨分芯陀?#8220;苦瓜瀉六經(jīng)實(shí)火,清暑,益氣,止渴”的記載?!渡帯芬嗾f(shuō)它“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民間都把苦瓜當作夏季合時(shí)的蔬食。烹調時(shí)把苦瓜縱切開(kāi)來(lái),去瓤后,用鹽水稍腌片刻,即除掉一半苦味,再將苦瓜切片,可炒可拌,也可用來(lái)煮魚(yú)、肉,不僅不苦,反而更鮮美。民間還有用苦瓜煮湯作涼茶飲用,更具有消暑、祛熱、止渴的效果。

冬瓜
性涼,味甘淡,肉質(zhì)柔軟,有獨特的清涼感,是夏季最受歡迎的瓜類(lèi)。民間常用冬瓜煨湯,是最好的消暑妙品;鮮冬瓜絞汁或搗汁飲用,更可消暑解熱;夏天用以配合肉類(lèi)、冬菇煨湯,特別受小朋友的喜愛(ài),更有消除暑熱煩悶的功效。 古代醫家也多用之,如《本草再新》說(shuō):冬瓜“解暑化熱”?!峨S息居飲食譜》亦云:“冬瓜清熱,養胃生津,消暑濕。”
節瓜
栽培于廣東一帶,味道清淡?!痘洸葜尽吩疲?#8220;節瓜乃冬瓜中一種小者,白皮,蔓地生,一節生一瓜,得水氣最多,故解暑毒。”《本草綱目拾遺》亦說(shuō):“節瓜止渴生津,驅暑,健脾,利大小腸。”節瓜不僅解暑,還有利尿作用。民間習慣在夏日用節瓜煨湯,不但能保持小便通暢,幫助消除疲勞,還能消除暑熱,保持身體健康。
地瓜
又稱(chēng)涼瓜,生熟均可食用。生吃味甜,可充當夏令水果,炒吃可當菜?!蛾懘ū静荨分杏涊d:“地瓜甘涼,生津止渴,治熱病口渴。”中國藥科大學(xué)葉橘泉教授還曾介紹:“傷暑煩熱口渴:地瓜去皮生吃,有清暑解渴功效。”
菜瓜
又名越瓜、生瓜,果肉白色或淡綠色。性寒,味甘,質(zhì)脆多汁,炎夏季節煩熱口渴時(shí),宜生食之。它有清熱、除煩、解渴、利尿作用?!妒澄镏兴幣c便方》中說(shuō):“中暑煩渴,用生瓜搗絞汁,多量飲服,能解暑熱。”尤其是在夏天酒醉后煩悶口渴時(shí),食之更宜,因為菜瓜不僅能祛暑,又兼能醒酒。

黃瓜
性涼,味甘,清涼多汁,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用。小黃瓜生食或涼拌,是夏日應時(shí)佳蔬,老黃瓜煨湯,又是炎夏消暑解渴的天然保健飲料。
甜瓜
又稱(chēng)香瓜,性寒,味甘,有消暑熱、解煩渴、利小便的效果?!峨S息居飲食譜》中亦說(shuō)它能“滌熱,利便,除煩,解渴,療饑,亦治暑痢。”故夏季煩熱口干時(shí)食之頗宜。
菱角
《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鮮者甘涼,熟者甘平。生食能清暑解熱,除煩止渴,熟食則健脾益氣。”所以,炎夏煩渴之時(shí)宜食生菱。

番茄
又稱(chēng)西紅柿。據《陸川本草》記載,它“甘酸微寒,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番茄含豐富的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C最多,還含有不少鈣、磷、鉀、鈉等元素,它既是蔬菜,又具有水果的特征,故又有“菜中之果”的美譽(yù)。炎熱夏天,吃白糖拌西紅柿,不僅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民間還用于預防夏日中暑,習慣用番茄適量,洗凈切片,煎湯代茶當作飲料。
莧菜
性涼,味甘,是夏天的理想蔬菜。天氣酷熱,往往會(huì )令人心煩氣躁,用莧菜煮湯佐膳,有解暑清熱的好處,尤其是青少年在夏季服食,更加適宜,不僅能解暑,還由于莧菜含有高濃度賴(lài)氨酸,故對人體成長(cháng)發(fā)育很有幫助。若是孕婦夏日臨產(chǎn)前,則食之最宜?!侗静菅芰x補遺》中曾說(shuō):“莧,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臨產(chǎn)時(shí)煮食,易產(chǎn)。”
薏苡仁
又稱(chēng)六谷米。性涼,味甘淡,有清熱利濕和健脾補肺的作用,最適宜長(cháng)夏季節,暑熱挾濕者服食,煮粥服用,最為有益。
百合
有潤心肺、安神志、清虛火的作用,炎夏酷暑之際,常吃些百合綠豆湯,最為適宜。這是防暑清心、安神除煩最宜飲料,兩者同用,相得益彰。
大蒜
據現代研究,大蒜有八大功效,一有抗菌消炎作用,二有抗動(dòng)脈粥樣硬化作用,三有降血脂作用,四有降血壓作用,五有抗腫瘤作用,六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作用,七有降血糖作用,八有健腦作用。根據古代醫家經(jīng)驗,炎夏之季,食之尤宜。如《本草衍義補遺》中就曾說(shuō):“大蒜,多用于暑月。”《本草 綱目》亦云:“夏月食之解暑氣。”
木耳菜
又稱(chēng)落葵、西洋菜。性寒,味酸甜,有清熱、解毒、涼血的作用。炎熱夏季食之尤宜?!侗静菥V目》中曾說(shuō):“落葵,三月種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葉似杏葉,而肥厚軟滑,作蔬和肉皆宜。”由此可見(jiàn),落葵是夏令季節性佳蔬。
菊花腦
性涼,味甘,有清熱、涼血、開(kāi)胃的作用,是江蘇南京地區的夏令佳蔬。每當炎夏酷暑季節,當地市民大多喜歡用菊花腦嫩頭同雞蛋熬湯喝,有種特殊的清香氣味,或以菊花腦炒食,皆相適宜。
瓠子
為夏令佳蔬。性寒,味甘,能清熱、利水、止渴、除煩?!短票静荨分芯驮f(shuō)它“止渴消熱”。炎夏酷暑,以之煨湯,最為適宜。正如《群芳譜》中所言:“味淡,夏月為日常食用。”

絲瓜
性寒涼,為夏令佳蔬,有清熱、涼血、祛暑的作用?!蛾懘ū静荨分羞€說(shuō)它能“生津止渴,解暑除煩”。 民間百姓也習慣于炎夏季節多吃絲瓜,或燒湯,或炒食。
生姜
為常用調味佐料。性溫熱,味辛辣,易發(fā)散。元代名醫李杲指出:“蓋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姜不禁。”尤其是現代化生活,夏天多冷飲空調,極易感受寒邪,常吃些生姜最為適宜。
米醋
中醫認為醋有解毒作用,相當于現代醫學(xué)的抗病毒及抗菌消炎之意?,F代有研究者認為:一方面,食醋能有效地抑制體內乳酸的形成,從而消除疲勞感;另一方面,人們在炎夏時(shí)節多吃些醋,能增進(jìn)食欲,幫助消化,提神醒腦,保持精神健康。
薄荷
性涼,味甘辛,有疏散風(fēng)熱、清熱解暑的作用,適宜在炎夏酷暑之季當作清涼飲料服用,可起到預防中暑之效。但有兩點(diǎn)應提醒注意:一是薄荷不宜久煎久煮,因為它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揮發(fā)油,久煮則會(huì )減效;二是不宜多服久服,正如《本經(jīng)逢原》所說(shuō):“多服久服,令人虛冷。”《本草求真》亦云:“不敢多用,恐其有泄真元。”
決明子
性涼,味甘微苦,有清熱、涼肝、明目的作用?!侗静萸笳妗分羞€說(shuō):“決明子除風(fēng)散熱”。炎夏之季,常用決明子泡茶頻飲,頗多裨益,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病和高脂血癥患者,以及目赤腫痛之人,多飲些決明子茶,最為適宜。

草菇
性寒,味甘,不僅菇肉肥嫩、味道鮮美,而且營(yíng)養 價(jià)值較高。它含大量維生素C和蛋白質(zhì),其中有8種人 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而脂肪含量低,又不含膽固醇,更具有消暑和 降血壓的功效。因此,在炎熱的夏季,宜吃性涼清熱的草菇最為適 宜。尤其是有高血壓、高血脂和肝膽疾病之人,夏天食之,頗多益處。
鮮藕
性寒,味甘。據《本草匯言》云:“藕,涼血散血,清 熱解暑之藥也。”《本草經(jīng)疏》亦說(shuō):“藕,生者甘寒,能 涼血止血,除熱清胃。”可見(jiàn),炎熱的夏天,食用鮮藕,有清熱、涼 血、生津、止渴、解暑、除煩的功用。民間也常用鮮藕250克,洗凈切 片,加糖適量,煎湯當涼茶飲,借以防暑。
紫菜
是一種生長(cháng)在淺海巖石上的海藻類(lèi)植物,含有豐富的碘及優(yōu)良的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氨 基酸、膠質(zhì)、粗纖維等人體所需的營(yíng)養成分。夏季炎熱,人們大量出汗導致水、電解質(zhì)、維生素大量丟失,此時(shí)多食紫菜,最為適宜。食后能調節機體、平衡血液酸堿度、消暑熱、清心火,是夏季理想的清補食品。
枸杞子
性平,味甘,有滋補肝腎、養陰明目、防治疰夏的功用。炎夏季節,津液外泄,陰常不足,宜吃生津養陰的清淡補品為妥。尤其是干燥綜合征患者和每年疰夏病人,宜用枸杞子泡茶頻飲,很有好處。

金銀花
性寒,味甘,最擅清火解毒。用金銀花制成的涼茶,是夏季最好的清熱解暑飲料。民間至今還保留著(zhù)夏飲金銀花露的風(fēng)俗習慣,無(wú)論老幼,皆為適宜。

菊花
性涼,味甘苦,以白菊花為優(yōu),有疏散風(fēng)熱、瀉火祛暑、清肝明目的作用。對夏天頭昏頭脹、暑熱煩渴、目赤腫痛,以及血壓偏高者,宜常飲菊花茶,頗有益處。

荷葉
性子,味苦澀,有清暑利濕、升發(fā)清陽(yáng)的作用?!侗静菰傩隆芳摧d:“荷葉清涼解暑,生津止渴,解火熱。”《滇南本草》還說(shuō):“上清頭目之風(fēng)熱,止眩暈。”尤其是肥胖之人以及高脂血癥患者,夏天食之更宜?;蚣逅栾?,或煮稀粥食用,既清暑熱,又能減肥。
此外,炎熱夏季還宜服食茼蒿、綠豆芽、赤小豆、蘿卜、花菜、芹菜、茭白、發(fā)菜、莼菜、柑橘、橙子、香蕉、橄欖、蘋(píng)果、胖大海、魚(yú)肉、鴨肉、螺獅、蚌肉、蜆肉、甲魚(yú)以及牛奶、豆漿、啤酒等清補食品。
《四時(shí)月令》:“四月宜飲桑椹酒,能理百種風(fēng)熱。”
《遵生八箋):“四月,每清晨吃蔥頭酒一二杯,令血氣通暢。”
《內景經(jīng)》:“四月食莼菜鯽魚(yú)作羹,開(kāi)胃。”
孫真人曰:“五月,肝臟氣體,心正旺,宜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密精氣。”
《保生心鑒》:“五月,午,火旺,則金衰,于時(shí)當獨宿,淡滋味,保養五臟。”
《玄樞》:“六月,宜飲烏梅醬、木瓜醬、梅醬、豆蔻湯以去渴。”
《瑣碎錄》:“六月,宜食苦菜,以益心氣。”
《家塾事親》:“六月,西瓜性涼,熟者可食,解暑,名白虎湯。”
《千金月令》:“六月,可食烏梅醬止渴,方用烏梅搗爛,加蜜適中,調湯微煮飲之。以梅加砂糖,姜米飲之,不渴。”
《遵生八箋》:“夏季三月,發(fā)生重濁,主養四時(shí),萬(wàn)物生榮,增咸減甘,以滋腎臟。是月腎臟氣微,脾臟獨旺,宜減肥濃之物,益固筋骨。切須飲食溫軟,不令太飽,時(shí)飲粟米、溫湯,豆蔻熟水最好。”

夏三月忌吃食品
炎夏季節忌吃或少吃羊肉、狗肉、獐肉、麻雀肉、鹿肉、龍眼肉、荔枝、韭菜、洋蔥、芥菜、花椒、肉桂、人參、白酒以及炒花生、炒黃豆、炒瓜子等炒貨食品;忌吃冷元宵、冷糍粑、冷黏糕;忌飲隔夜冷茶、冷粥、冷飯;忌食隔夜葷腥油膩菜肴等。
《遵生八箋》:“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冰雪蜜水、涼粉、冷粥。莫食瓜茄生菜。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膩、餅●腥、油酥之屬,此等物與酒漿瓜果極為相仿,夏日多疾至此。”
《金匱要略》:“夏三月,不可食豬心,宜吃苦荬以益心。勿食韭菜,令人乏力,損目,勿食生菜。”
《千金方》:“四月勿令韭菜同雞肉食,勿食諸物之心,勿大醉,
勿食葫,傷人神,損膽氣,令人喘悸,脅肋氣急,勿食蒜,傷人。葫即 葫荽也。五月勿食獐鹿馬各獸肉,傷人神氣。勿食鯉,發(fā)風(fēng)氣。六月勿食韭,令人目昏,勿食羊肉,傷人神氣,勿食野鴨鶩鳥(niǎo),勿食雁,勿食茱萸,勿食脾。”
《白云雜忌》:“四月勿食雉,令人氣逆,勿食鯉,能害人。”
《云笈七簽》:“自夏至至九月,忌食隔宿肉菜之物。六月,勿食 羊血,傷人神魂,少志健忘,勿食生葵,必成水瘕。”
《月令圖經(jīng)》:“五月勿食濃肥,勿食煮餅。”
《濟世方》:“五月,不可多食茄子,損人動(dòng)氣。”
《歲時(shí)記》:“五月勿食菘菜,發(fā)皮膚風(fēng)癢。”
《隨息居飲食譜》:“雉:冬月無(wú)毒。春、夏、秋皆毒,勿食。”
《飲食須知》:“蚺蛇肉,味甘性溫,有小毒,四月勿食。獐,十二月至七月食之動(dòng)氣,多食發(fā)消渴及痼疾。”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y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