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記載的養生箴言,是歷經(jīng)千百年代代續延。點(diǎn)滴積累??诙嗍诨蛑?zhù)述立說(shuō)、來(lái)之不易的寶貴遺產(chǎn),它是我國廣大勞動(dòng)人民群眾在不斷探尋延年益壽實(shí)踐經(jīng)驗方面的結晶。這些箴言用語(yǔ)不多,但有韻律,有節奏,朗朗上口,富于哲理,意味深長(cháng),形象生動(dòng),通俗易懂;猶如珍珠,光彩照人。您若能經(jīng)常學(xué)習,并努力付諸實(shí)踐,一定會(huì )健康長(cháng)壽。
飲食養生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span lang="EN-US"> ——《文子》
一日之忌,暮無(wú)飽食?! ?span lang="EN-US"> ——《養生要集》
狂飲傷身,暴食害胃?!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饑不暴食,渴不狂飲?!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吃得快,咽得慌,既傷胃口又傷腸?!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安身之本,必資于食?! ?span lang="EN-US"> ——《干金要方》
食欲少而數,不欲頓而多?! ?span lang="EN-US"> ——《醫說(shuō)》
養生當論食補?! ?span lang="EN-US"> ——《儒門(mén)事親》
飲食者,人之命脈也?! ?span lang="EN-US"> ——《本草綱目》
食惟半飽無(wú)兼昧,酒至三分莫過(guò)頻?! ?span lang="EN-US"> ——《壽世保元》
怒時(shí)勿食,食時(shí)無(wú)怒,醉后勿飲冷,飽食無(wú)便臥?! ?span lang="EN-US"> ——《勿藥元詮》
食宜早些,食宜緩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軟些?! ?span lang="EN-US"> ——石成金
早飯淡而早,午飯厚而飽,晚飯須要少,若能常如此,無(wú)病直到老?! ?span lang="EN-US"> ——《陸地仙經(jīng)》
少肉多萊,少糖多果?!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學(xué)習要深鉆細研,吃飯要細嚼慢咽?!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所食愈少,心愈明,年愈豐;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 ?span lang="EN-US"> ——沈仲圭
欲得長(cháng)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wú)滓?! ?span lang="EN-US"> ——沈仲圭
早晚吃點(diǎn)姜,百病都不長(cháng)?!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魚(yú)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天時(shí)雖熱,不可食涼;瓜果雖美,不可多嘗?!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桃飽人,杏傷人,李梅樹(shù)下抬死人?!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kāi)藥方?!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簍?!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淡食為宜,雜食為優(yōu);素食為主,狂食為禁;慢食為佳,粗食為好,鮮食為妙,暴食為忌,淡茶為友,溫茶為適?!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貪吃貪睡,添病減歲?! ?span lang="EN-US"> ——民間諺語(yǔ)
運動(dòng)養生
天主生物故恒于動(dòng),人有此生亦恒于動(dòng)。
——《格致余論》
用進(jìn)廢退。
——拉馬克
精神不運則愚,血脈不運則病。
——陸九淵
生命在于運動(dòng)。
——伏爾泰
活動(dòng)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羅明山
鐵要趁熱打,人要自幼煉;少年不鍛煉,老大病來(lái)纏。
——民間諺語(yǔ)
鐵不錘煉不成鋼,人不運動(dòng)不鍵康。
——民間諺語(yǔ)
腦子越用越好,身體越煉越強。
——民間諺語(yǔ)
樹(sh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
——民間諺語(yǔ)
站如松,坐如鐘,睡如弓,走如風(fēng)。
——民間諺語(yǔ)
心寬體胖,勤勞體壯。
——民間諺語(yǔ)
水停百日生毒,人閑百日生病。
——民間諺語(yǔ)
精神養生
笑口常開(kāi),青春常在。
——民間諺語(yǔ)
笑一笑,十年少。
——民間諺語(yǔ)
樹(shù)怕剝皮,人怕傷心。
——民間諺語(yǔ)
一片忠誠是長(cháng)壽之本,滿(mǎn)懷善良是快樂(lè )之源。
——民間諺語(yǔ)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黃帝內經(jīng)》
有德則樂(lè ),樂(lè )能長(cháng)久。
——《左傳》
神清者嗜欲不能亂。
——《淮南子》
善攝身,不窮神,不苦形,神形既要,禍患何由而致也。
——《醫說(shuō)》
無(wú)視無(wú)聽(tīng),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清必靜,毋勞女形,毋搖女精,乃可長(cháng)生。
——《永樂(lè )大典》
喜怒損性,哀樂(lè )傷神,性損則害生,故養性以全氣,保神以安身,氣全身平,身安神逸,此全生之訣也。
——《援生四書(shū)》
萬(wàn)般補養皆虛偽,惟有操心是要規。
——《瓊琚佩語(yǔ)》
勞力與勞心并進(jìn),手和腦并用。
——徐特立
仁者壽。
——《論語(yǔ)》
人逢喜事精神爽,悶在心頭瞌睡多,快快活活保壽命,氣氣惱惱成了病。
——民間諺語(yǔ)
一個(gè)丑角進(jìn)城,勝過(guò)一打醫生。
——外國諺語(yǔ)
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kāi)花落;去留無(wú)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劉海粟
淡然無(wú)為,神氣自滿(mǎn),以此將為不死藥。
——《道德經(jīng)》
見(jiàn)素抱樸,少私寡欲。
——《道德經(jīng)》
神氣淡則血氣和,嗜欲勝則疾疹作。
——《唐書(shū)》
樂(lè )不可極,欲不可縱。
——《飲膳正要》
正養此心,使心常清常靜,常為性情之主。
——《養生四要)
養心莫善寡欲,至樂(lè )無(wú)如讀書(shū)。
——鄭成功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氣傷。
——民間諺語(yǔ)
水靜猶明,而況精神。
——莊子
靜者壽,躁者夭。
——陶弘景
養靜為攝生要務(wù)。
——《養生隨筆》
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藥補。
——民間諺語(yǔ)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qián)公良測語(yǔ)》
起居養生
早起早睡,精神百倍。
——民間諺語(yǔ)
要想身體好,每天起個(gè)早。
——民間諺語(yǔ)
睡前開(kāi)開(kāi)窗,一夜覺(jué)都香。
——民間諺語(yǔ)
貪吃貪睡,添病減歲。
——民間諺語(yǔ)
過(guò)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
——民間諺語(yǔ)
春捂秋凍,一年無(wú)病。
——民間諺語(yǔ)
若要小兒保平安,常帶三分饑與寒。
——民間諺語(yǔ)
一場(chǎng)秋雨一場(chǎng)寒,十場(chǎng)秋雨穿上棉。
——民間諺語(yǔ)
飯前要洗手,飯后要漱口;習慣成自然,百病全趕走。
——民間諺語(yǔ)
衣服身體凈,不得皮膚病。
——民間諺語(yǔ)
勤洗衣裳勤洗澡,多曬被褥身體好。
——民間諺語(yǔ)
飽不剃頭,餓不洗澡。
——民間諺語(yǔ)
勤吃藥,不如勤洗腳。
——民間諺語(yǔ)
指甲常剪短,不怕病傳染。
——民間諺語(yǔ)
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聾,鼻不掏不破,眼不揉不紅。
——民間諺語(yǔ)
不欲起晚,不欲多睡。
——《抱樸子》
大驚不寐,大病不寢,大喜不寐,大安能寐,何故不寐?湛于有累,何故能寐?行于無(wú)事。
——《能寐吟》
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
——李漁
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
——李漁
睡不當風(fēng),睡不對燈,睡不張口,睡不掩面,睡不臥濕,睡不對火。
——民間諺語(yǔ)
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姿要像彎彎的月亮。
——民間諺語(yǔ)
吃飽就睡覺(jué),猶如吃毒藥。
——民間諺語(yǔ)
睡覺(jué)有頭向,四季須不同,春夏頭向東,秋冬轉歸西。
——民間諺語(yǔ)
起居時(shí),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
——管子
寒從腳下起,火自心頭升。
——民間諺語(yǔ)
秋傷于濕,冬生咳嗽。
——《黃帝內經(jīng)》
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
——《千金方》
春防風(fēng),又防寒;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cháng)夏防濕;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風(fēng)。
——汪綺石
大寒、大熱、大風(fēng)、大霧勿冒之,行房更忌。
——《厚生訓纂》
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wú)一事,便是清涼山。
——民間諺語(yǔ)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未吃端午粽,寒衣不要送。
——民間諺語(yǔ)
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臥。
——彭祖
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
——孫思邈
欲固壽命之原,莫先于色欲之戒也。
——孫思邈
大寒大熱,且莫貪色欲。
——《千金方》
男子破陽(yáng)太早,則傷其精氣;女子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
——《千金方》
酒是燒身硝焰,色為割肉鋼刀。
——馮夢(mèng)龍
人近六十,當秘精勿泄。
——沈仲圭
要想身體好,娶妻莫過(guò)早;想活九十九,不嫌妻子丑。
——民間諺語(yǔ)
不可太飽入房,太飽入房傷脾胃;不可大醉入房,大醉入房傷骨胳;不可大疲入房,大疲入房傷其溺;不可大怒入房,大怒入房傷其精。
——民間諺語(yǔ)
其他養生
吃藥不如戒煙,治病不如防病。
——民間諺語(yǔ)
要想不生病,盆、瓢、鍋、碗都干凈。
——民間諺語(yǔ)
丑病不瞞醫,瞞醫害自己。
——民間諺語(yǔ)
三分吃藥,七分調理。
——民間諺語(yǔ)
名醫難治心頭病,心病終需心藥醫。
——民間諺語(yǔ)
大便一通,渾身輕松。
——民間諺語(yǔ)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民間諺語(yǔ)
太陽(yáng)是個(gè)無(wú)價(jià)寶,常曬太陽(yáng)身體好。
——民間諺語(yǔ)
動(dòng)則不衰,煉則壽長(cháng)。
——民間諺語(yǔ)
汗出莫當風(fēng)立,腹空莫放茶穿。
——《類(lèi)偏朱氏集驗醫方》
早茶一盅,一天威風(fēng);午茶一盅,勞動(dòng)輕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動(dòng)。
——民間諺語(yǔ)
風(fēng)者,百病之長(cháng)也。
——《黃帝內經(jīng)》
風(fēng)氣雖能生萬(wàn)物,亦能害萬(wàn)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金匾要略》
胃者,人之根本;胃氣壯,五臟六腑皆壯也。
——《中臟經(jīng)》
有胃氣則生,無(wú)胃氣則死。
——《黃帝內經(jīng)》
肥人濕多,瘦人火多。
——葉天士
吃藥不忌口,枉費醫生手。
——民間諺語(yǔ)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黃帝內經(jīng)》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扁鵲
夫精者,身之本也。
——《黃帝內經(jīng)》
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臟以為泉源。
——管子
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難經(jīng)》
寡言語(yǔ)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精生氣,氣主神,神自靈也。是故精絕則氣絕,氣絕則命絕也,是故精、氣、神,人身之三寶也。
——呂洞賓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fēng),人有三寶神、氣、精。
智者養生
智者養生也,必須四時(shí)而調寒暑。 ——曹庭棟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佚名
食欲數而少,又欲頓而多。 ——曹庭棟
食不語(yǔ),寢不言。 ——佚名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發(fā)怒。 ——梁章矩
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林逋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曹庭棟
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后者兩鞭之。 ——莊子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
食能以時(shí),身必無(wú)災。 ——佚名
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李光庭
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guò)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guò)多。 ——葛洪
體欲常勞,食欲常少。 ——梁章矩
食過(guò)則成積聚,飲過(guò)則成痰癖。 ——梁章矩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梁章矩
蘿卜上了街,藥方把嘴撅。 ——李光庭
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棟
樹(shù)怕剝皮,人怕傷心。 ——李悝
怠慢則不能不開(kāi)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諸葛亮
久立先養足,久夜先養目。 ——呂坤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佚名
舉世而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佚名
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 ——佚名
樂(lè )之方至,樂(lè )而弗驕;患之將至,思而弗憂(yōu)。 ——佚名
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存之本。 ——林逋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佚名
思索生知,慢易生憂(yōu),暴傲生怨,憂(yōu)郁生疾。 ——佚名
得而不喜,失而弗擾。 ——佚名
謗來(lái)不戚,譽(yù)至不喜。 ——葛洪
居心要寬,持身要嚴。 ——申居鄖
人該順時(shí),不可趨時(shí)。 ——申居鄖
心平則氣自和。 ——王通
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荀子
多欲虧義,多憂(yōu)害智。 ——劉安
養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佚名
慎風(fēng)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寡嗜欲,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佚名
不貪最先,不恐獨后。 ——劉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林逋
安時(shí)而處順,哀樂(lè )不能入也。 ——莊子
無(wú)病之身,不知其樂(lè )也,病生始知無(wú)病之樂(lè );無(wú)事之家,不知其福敢,事至始知無(wú)事之福。 ——佚名
性躁暴者,一身之劇賊。 ——佚名
自家過(guò)惡自家省,待禍敗時(shí)省已遲矣;自家病痛自家醫,待死亡時(shí)醫已晚矣。
——佚名
晚食當肉,安步當車(chē)。 ——佚名
謹口勝于服藥。 ——佚名
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 ——林逋
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井而鑄錐,不亦晚乎?
——佚名
沉憂(yōu)損性靈,服藥亦枯槁。 ——孟郊
寤寐不驚忘嗜欲,何須采藥爍金丹。 ——嚴慎修
達人觀(guān)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lè ),死之為悲? ——蒲松齡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qián)琦
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 ——葛洪
爽口物多終作疾。 ——李時(shí)珍
不見(jiàn)閑人精力長(cháng),但見(jiàn)勞人筋骨實(shí)。 ——徐榮
放情者危,節欲者安。 ——桓范
動(dòng)搖則骨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吳普
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錢(qián)大昕
心安病自除。 ——陸游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憂(yōu)。——徐甜齋
儉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guò)求,受盡則終。 ——龍遵敘
舉世盡從愁里老。 ——魏床之
怒時(shí)光景難看,一發(fā)遂不可制,既過(guò)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于未怒之先。 ——申涵光
心察損神,語(yǔ)多傷氣。 ——申居鄖
睡側而屈,覺(jué)正而伸,早晚以時(shí)。先睡心,后睡眼。 ——蔡季通
厄窮而不憫,遺失而不怒。 ——韓嬰
疾小不加理,浸淫將遍身。 ——歐陽(yáng)修
節食則無(wú)疾,擇言則無(wú)禍。 ——何坦
口腹不節,致病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林逋
樸能鎮浮,靜能御躁。 ——申居巖
習閑成懶,習懶成病。 ——顏之推
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朱熹
呂祖謙想要有一個(gè)健康的身體,最好不要太過(guò)考慮身體的健康。 ——霍姆斯
曠達的人長(cháng)壽。 ——莎經(jīng)亞
節飲食而后得健康。 ——弗拉科利
眼睛害病從手起,肚子害病從嘴起。 ——佚名
太多,就是不健康。 ——佚名
適度是健康之母。 ——佚名
無(wú)病應思有病時(shí)。 ——佚名
飲食少,休息好,快樂(lè )多,這是去病延年之方。 ——佚名
正餐之后,休息片刻;晚餐以后,步行一里。 ——佚名
在進(jìn)餐、睡眠和運動(dòng)等時(shí)間里能寬心無(wú)慮,滿(mǎn)懷高興,這是長(cháng)壽的妙理之一。
——培根
美味多生疾患,藥石可保長(cháng)年。 ——佚名
多病無(wú)完身,久病無(wú)完氣。 ——呂坤
衣不嫌過(guò),食不嫌不及。 ——梁章鉅
饑梳頭,飽洗澡。 ——楊慎
風(fēng)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風(fēng)如避矢石焉。 ——曹庭棟
飽生眾疾。 ——趙遵路
熱食傷骨,冷食傷肺。 ——曹庭棟
起居之不時(shí),飲食之無(wú)節,侈于嗜欲,而吝于運動(dòng),此數者,致病之大源也。
——王國維
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標。 ——李時(shí)珍
節飲食,慎言語(yǔ)。 ——蔣捷
太饑傷脾,太飽傷氣。 ——曹庭棟
服藥千副,不如一宵獨臥;服藥千朝,不如獨臥一宵。 ——楊慎
高位實(shí)疾顛,厚味實(shí)臘毒。 ——佚名
勢順則強,氣順則舒。 ——劉基
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餒,悲則氣消,恐則氣下。 ——佚名
冬寒猶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熱必納涼,涼入里也。 ——曹庭棟
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dòng)才不能生銹。 ——朱德
生命在于運動(dòng)。 ——伏爾泰
運動(dòng)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達·芬奇
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 ——喬治·桑
悲觀(guān)的人雖生猶死,樂(lè )觀(guān)的人永生不老。 ——拜倫
我們在堅持工作之外,還必須養成堅持休息的習慣。 ——梅蘭芳
生命在于矛盾,在于運動(dòng),一旦矛盾消除,運動(dòng)停止,生命也就結束了。
——歌德
強忍著(zhù)自己的眼淚,就等于慢性自殺。 ——威廉·弗雷
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cháng)青春和心。 ——柯林斯
一個(gè)丑角進(jìn)城,勝過(guò)一打醫生。 ——佚名
精神萎靡不振的人,是沒(méi)有生命的人。 ——佚名
笑長(cháng)命,哭生病。 ——佚名
心氣和平,五體安寧。 ——佚名
養生之道,顏開(kāi)喜笑。 ——佚名
形堅則氣全。 ——無(wú)名氏
憂(yōu)倦既積,災釁必生。 ——佚名
醫書(shū)治已病,平心和氣治未病。 ——司馬光
縱欲戕生。 ——梁章鉅
身作醫王心是藥,不勞和扁到門(mén)前。 ——白居易
動(dòng)靜節宜,所以養生也;飲食衣服,所以養形也。 ——程顥、程頤
安樂(lè )有致死之道,憂(yōu)患為養生之本。 ——林逋
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 ——嵇康
惜氣養神。 ——佚名
善養生者必使百節不滯,而后肢體豐腴,元氣自足。 ——梁章鉅
君有三戒:少之時(shí),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衰,戒之在得。 ——佚名
身勤則強,逸則病。 ——蔡鍔
縱耳目之欲,恣體之安者,傷血脈之和。 ——枚乘
醫能醫病,不能醫命。 ——魯迅
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 ——石天基
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魏裔介
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 ——佚名
善治國者不忘危,善著(zhù)生者不諱死。 ——錢(qián)琦
草食之獸不疾易蔞,水生之蟲(chóng)不疾易水。 ——佚名
休息是滋養疲乏的精神的保姆。 ——莎士比亞
養靜為攝生首務(wù)。 ——曹庭棟
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梁章鉅
無(wú)安之藥,不可試也。 ——佚名
食取稱(chēng)意,衣取適體,即是養生之妙藥。 ——曹庭棟
秋月宜凍足凍腦,冬月宜溫足溫腦。 ——梁章鉅
所食欲少,心愈開(kāi),年愈益;所食欲多,心愈塞,心愈塞,年愈損。 ——梁章鉅
神慮澹則血氣和,嗜欲勝則疾診作。 ——佚名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金纓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心氣養身。 ——呂巖
壽命的縮短和思想的虛耗成正比。 ——達爾文
食服常溫,一體皆春;心氣常順,百病自退。 ——蔡清
妨礙休息和一定的睡眠是直接自殺。 ——徐特立
飽食傷心,忠言逆耳。 ——佚名
養生如病,不得他求。 ——曹庭棟
養心莫善寡欲,至樂(lè )無(wú)如讀書(shū)。 ——佚名
養生必須慮禍。 ——顏之推
頭為諸陽(yáng)之首?!稊z生要論》曰:“冬宜凍腦”。又曰:“臣不覆首。”
——曹庭棟
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處。老年人隨事預防,當于快意處發(fā)猛醒。
——曹庭棟
大抵養性命,求安樂(lè ),亦無(wú)深遠難知之事,正在寢食之間耳。 ————梁章鉅
心逸則日休也。 ————曹庭棟
怒傷肝,思傷脾,憂(yōu)傷肺,恐慌傷腎。 ——佚名
養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 ——陸游
養生以不傷為本。 ——葛洪
發(fā)宜多梳,齒宜多叩,液宜常咽,氣宜常煉,手宜在面。此五者,所謂“欲死不死修昆侖”也。 ——梁章鉅
長(cháng)憂(yōu)非生意,短愿不須多。 ——鮑照
世人個(gè)個(gè)學(xué)長(cháng)年,不悟長(cháng)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曹庭棟
內安于心,外安于目,心目皆安,則身安矣。 ——無(wú)名氏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
欲得長(cháng)生,腹中當清;欲得不死,腹中無(wú)滓。 ——梁章鉅
圣人先適欲。 ——佚名
必靜必清,無(wú)勞汝形,無(wú)搖汝精,乃可以長(cháng)生。 ——佚名
寢處不時(shí),飲食不節,逸勞過(guò)度者,疾共殺之。 ——佚名
苦茶久食益意思。 ——曹庭棟
治心以中,治氣以和。 ——司馬光
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佚名
修身以寡欲為要,行已恭儉為先。 ——胡宏
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蕩,心蕩而形傷。 ——劉晝
鴆言,德之賊也;多子,生之仇也。 ——王通
圣人之于聲色滋味也,利于性則取之,割于性則舍;此全性之道也。 ——佚名
酒是燒身硝焰,氣是無(wú)煙火藥。 ——馮夢(mèng)龍
腹不嫌過(guò)暖。 ——曹庭棟
水之生不雜則清。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此養神之道也,散步所以養神。
——曹庭棟
治生者,去其所以害生者而已矣。 ——夏良心
百病不愈,安得長(cháng)生? ——葛洪
常有小病則慎疾,常親小勞則身健。 ——申涵光
多忿害性,多欲害己,多逸害生,多憂(yōu)害志。 ——崔敦
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guān)節,吐故納新。 ——蘇東坡
百病從腳起。 ——梁章鉅
不氏損年,長(cháng)悉養病。 ——庾信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林逋
晚食不節,殺人頃刻。 ——李時(shí)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