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孔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孔子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吨芤?#183;家人》
至誠如神。 ——《禮記·中庸》
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
一生之內,當無(wú)愧于人?!读簳?shū)·高祖三王傳附蕭人理》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秷笤愋悴疟軒熋麜?shū)》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唐·柳宗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jìn)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
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唐·韓愈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nbsp;《自箴》
(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誠、
耿直的人。全行:品行無(wú)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唐·元結
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 ——《阮子》
君子在悠閑逸樂(lè )的時(shí)間里考慮的是道義,小人在悠閑逸樂(lè )的時(shí)間里想的
卻是不正派的事?!度钭印?div style="height:15px;">
類(lèi)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段灮鹳x》(有道德的人,
即令在沒(méi)有看到之處,也不做欺心的事。)——唐·駱賓王
蘭在幽林亦自芳。(比喻人在獨處時(shí)也要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唐·劉禹錫
人之操履無(wú)若誠實(shí)?!端蚊佳孕袖洝氛\實(shí)是人的最高品德?!?#183;朱熹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度收f(shuō)》實(shí)行并保存真誠的心,
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dòng)美好的根本。 ——宋·朱熹
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端臅?shū)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guān)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dòng),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宋·朱熹
人能克己身無(wú)患,事不欺心睡自安?!?nbsp;《岳陽(yáng)樓》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沒(méi)有災禍,天不容偽。 ——《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183;蘇軾
做事不昧著(zhù)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元·馬致遠
忠誠是人生的本色?!睹魅鍖W(xué)案》
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 《讀書(shū)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明·薛瑄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yè)之所以可大可久,
皆誠為之也?!稄唾R耦庚中丞》竊:謙指個(gè)人的意見(jiàn)。我以為天地的
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yè)的發(fā)揚和持久,
關(guān)鍵在于真誠?!?#183;曾國藩
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豆胖{諺》有道德的人
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杜文瀾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xué)問(wèn)和本領(lǐng),
也無(wú)甚用處?!招兄?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