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請看馮界之新浪博客。江某,女,63歲,2011年5月27日1診。主訴;潮熱陣作半年??淘\:從胸部到面部潮熱,一日數次??诳嗫诔?、心悸心慌、口干、口氣灼熱、頭暈、咽痛、疲乏無(wú)力、苔白膩質(zhì)紅、脈虛緩。有膽囊炎、高血壓病。服降壓藥后血壓130/70mmHg.。輔檢ECG:電軸輕度左偏,avR:Q波(斜向上)。診斷:潮熱。氣虛膽火證。治以益氣清膽。大柴胡湯加減。處方:
黃芪30克 黨參30克 白術(shù)18克 柴胡6克 白芍30克
法半夏10克 枳殼15克 黃芩15克 蒲公英30克 丹參30克 棗仁15克 琥珀10克 砂仁10克 黃連3克 7劑
. 2011年6月2日2診:咽痛、潮熱止??诳嗫诔?、心悸心慌、口干、口氣灼熱、頭暈、疲乏無(wú)力大減、苔白膩質(zhì)紅。原法繼進(jìn)。
黃芪30克 黨參30克 白術(shù)18克 白芍30克 法半夏10克 枳殼15克 黃芩15克 蒲公英30克 丹參30克 棗仁15克 琥珀10克 砂仁10克 鉤藤30克 牡蠣30克 7劑
2011年7月3日3診:諸癥消失,心電圖復查未見(jiàn)Q波,ECG:電軸輕度左偏。原方略作加減7劑,鞏固療效。
按:膽火上炎則口苦口臭、口干、口氣灼熱、頭暈、咽痛;夾濕則苔白膩;氣虛則疲乏無(wú)力;心氣不足、心神不寧則心悸心慌。苔白膩質(zhì)紅、脈虛緩。為氣虛膽火之象。一診方用黃芪、黨參、白術(shù)益氣,丹參、棗仁、琥珀養心安神;以大柴胡湯中大黃易黃連,枳實(shí)易枳殼;加蒲公英增強清火作用,加砂仁和胃化濕。共湊益氣清膽之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