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別名菟絲實(shí)、吐絲子、龍須子、豆須嚴、纏龍子, 味辛甘,性平,入肝、腎經(jīng)。以顆粒飽滿(mǎn)、無(wú)塵上及雜質(zhì)者為佳。

【功效作用】
為潟補助陽(yáng)的藥材,具有補肝腎、益精髓明目的功效。中醫認為菟絲子可治腰膝酸痛、遺精、消渴、尿有余瀝、目睹等證?,F代研究認為菟絲子有強心、擴
張冠狀動(dòng)脈、增加冠脈血流量、降壓、恢復腎功能、消除蛋白尿的作用還能松弛腸道平滑??;對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亦可治白癜風(fēng)治療不孕不育及先兆流產(chǎn)也有明顯的效果。
【使用禁忌】
孕婦及血崩、陽(yáng)亢、便結、腎臟有火、陰虛火動(dòng)者忌用菟絲子不可與藿菌一同使用
【食用方法】
常用量9~16克,可煎湯內服或人丸、散外用則可炒后研為末然后敷用。
1、治白癜風(fēng):菟絲子25克,95乙醇100毫升,浸泡48小時(shí)后,可外用
涂擦患處,每日2~3次
2、治先兆流產(chǎn);菟絲子、桑寄生各15克,白術(shù)12克,續斷9克,水雀服
3、治腰膝風(fēng)冷:冷菟絲子500克,米酒2000克。菟絲子用酒浸透,取出曬干,再浸、再曬,直到米酒全部被吸干。
4、菟絲子飲:
【材料】菟絲子50克,紅糖60克
【制法】將菟絲子搗碎,與紅糖入鍋內加適量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飲
【功用】溫陽(yáng)補腎,常服對不育癥屬腎陽(yáng)不足、腎精虧損,表現為精液異常,畏寒喜暖,頭暈疲倦,腰膝酸痛等頗多助益
5、菟絲子牛鞭湯
【材料】自然風(fēng)干的牛鞭1條,菟絲子15克,料酒10克,蔥段、鹽、雞精、味精各適量
【制法】1、牛鞭用涼水浸泡24小時(shí),
取出,切片或切小段,備用。2、菟絲子洗凈,與牛鞭同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放人料酒、蔥、雞精,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至肉熟爛,起鍋前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服法】趁熱時(shí)食肉飲湯。孕婦及月經(jīng)過(guò)多者不宜食
【功用】補肝腎、強筋骨、壯陽(yáng),不時(shí)食用對腎虛陽(yáng)痿有較好的助益
6、菟絲子雞肝粥
【材料】雄雞肝2副,菟絲子15克,粳米50克,蔥、鹽適量。
【制法】1、菟絲子洗凈,煎取汁,備用。2、大米、雄雞肝洗凈,加適量清水以文火熬為稠粥3、粥將成,加人藥汁、蔥花,待粥再稠,加鹽調味即可
【服法】溫服,每日1~2次,陰虛火旺、性欲亢進(jìn)、大便千結者忌食
【功用】養肝腎,溫補壯陽(yáng),對陽(yáng)痿早泄、小便清長(cháng)、女子宮冷不孕有輔療作用,常服食可強筋健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