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kernel 自2.6.28開(kāi)始正式支持新的文件系統Ext4。Ext4是Ext3的改進(jìn)版,修改了Ext3中部分重要的數據結構,而不僅僅像Ext3對Ext2那樣,只是增加了一個(gè)日志功能而已。Ext4可以提供更佳的性能和可靠性,還有更為豐富的功能:
[color="#3333ff"]
1.與[color="#3333ff"]
Ext3兼容。執行若干條命令,就能從Ext3在線(xiàn)遷移到Ext4,而無(wú)須重新格式化磁盤(pán)或重新安裝系統。原有Ext3數據結構照樣保留,Ext4作用于新數據,當然,整個(gè)文件系統因此也就獲得了Ext4所支持的更大容量。
[color="#3333ff"]
2.更大的文件系統和更大的文件。較之Ext3目前所支持的最大16TB文件系統和最大2TB文件,Ext4分別支持1EB(1,048,576TB,1EB=1024PB,1PB=1024TB)的文件系統,以及16TB的文件。
[color="#3333ff"]
3.無(wú)限數量的子目錄。Ext3目前只支持32,000個(gè)子目錄,而Ext4支持無(wú)限數量的子目錄。
[color="#3333ff"]
4.Extents。Ext3采用間接塊映射,當操作大文件時(shí),效率極其低下。比如一個(gè)100MB大小的文件,在Ext3中要建立25,600個(gè)數據塊(每個(gè)數據塊大小為4KB)的映射表。而Ext4引入了現代文件系統中流行的extents概念,每個(gè)extent為一組連續的數據塊,上述文件則表示為“該文件數據保存在接下來(lái)的25,600個(gè)數據塊中”,提高了不少效率。
[color="#3333ff"]
5.多塊分配。當寫(xiě)入數據到 Ext3文件系統中時(shí),Ext3的數據塊分配器每次只能分配一個(gè)4KB的塊,寫(xiě)一個(gè)100MB文件就要調用25,600次數據塊分配器,而Ext4的多塊分配器“multiblockallocator”(mballoc)支持一次調用分配多個(gè)數據塊。
[color="#3333ff"]
6.延遲分配。Ext3的數據塊分配策略是盡快分配,而Ext4和其它現代文件操作系統的策略是盡可能地延遲分配,直到文件在cache中寫(xiě)完才開(kāi)始分配數據塊并寫(xiě)入磁盤(pán),這樣就能優(yōu)化整個(gè)文件的數據塊分配,與前兩種特性搭配起來(lái)可以顯著(zhù)提升性能。
[color="#3333ff"]
7.快速[color="#3333ff"]
fsck。以前執行fsck第一步就會(huì )很慢,因為它要檢查所有的inode,現在Ext4給每個(gè)組的inode表中都添加了一份未使用inode的列表,今后fsckExt4 文件系統就可以跳過(guò)它們而只去檢查那些在用的inode了。
[color="#3333ff"]
8.日志校驗。日志是最常用的部分,也極易導致磁盤(pán)硬件故障,而從損壞的日志中恢復數據會(huì )導致更多的數據損壞。Ext4的日志校驗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判斷日志數據是否損壞,而且它將Ext3的兩階段日志機制合并成一個(gè)階段,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時(shí)提高了性能。
[color="#3333ff"]
9.“無(wú)日志”([color="#3333ff"]
NoJournaling)模式。日志總歸有一些開(kāi)銷(xiāo),Ext4允許關(guān)閉日志,以便某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戶(hù)可以借此提升性能。
[color="#3333ff"]
10.在線(xiàn)碎片整理。盡管延遲分配、多塊分配和extents能有效減少文件系統碎片,但碎片還是不可避免會(huì )產(chǎn)生。Ext4支持在線(xiàn)碎片整理,并將提供e4defrag工具進(jìn)行個(gè)別文件或整個(gè)文件系統的碎片整理。
[color="#3333ff"]
11.inode 相關(guān)特性。Ext4支持更大的inode,較之Ext3默認的inode大小128字節,Ext4為了在inode中容納更多的擴展屬性(如納秒時(shí)間戳或inode版本),默認inode大小為256字節。Ext4還支持快速擴展屬性(fastextended attributes)和inode保留(inodesreservation)。
[color="#3333ff"]
12.持久預分配([color="#3333ff"]
Persistentpreallocation)。P2P軟件為了保證下載文件有足夠的空間存放,常常會(huì )預先創(chuàng )建一個(gè)與所下載文件大小相同的空文件,以免未來(lái)的數小時(shí)或數天之內磁盤(pán)空間不足導致下載失敗。Ext4在文件系統層面實(shí)現了持久預分配并提供相應的API(libc中的posix_fallocate()),比應用軟件自己實(shí)現更有效率。
[color="#3333ff"]
13.默認啟用[color="#3333ff"]
barrier。磁盤(pán)上配有內部緩存,以便重新調整批量數據的寫(xiě)操作順序,優(yōu)化寫(xiě)入性能,因此文件系統必須在日志數據寫(xiě)入磁盤(pán)之后才能寫(xiě)commit記錄,若commit記錄寫(xiě)入在先,而日志有可能損壞,那么就會(huì )影響數據完整性。Ext4默認啟用barrier,只有當barrier之前的數據全部寫(xiě)入磁盤(pán),才能寫(xiě)barrier之后的數據。(可通過(guò)"mount-o barrier=0" 命令禁用該特性。)
Ext4隨Linuxkernel 2.6.28 正式發(fā)布已有數周,一直苦于找不到測試用的磁盤(pán),正巧年前Intel送來(lái)幾塊SSD測試樣品,這兩天就順帶把SSD也測了。測試所使用的Linux內核版本為2.6.28.2,測試工具為IOzone3.318。
IOzone
測試命令為:
time/opt/iozone/bin/iozone -a -s 4G -q 256 -y 4>|/root/ext4-iozone-stdout.txt
上述命令的說(shuō)明如下:
AutoMode
File size set to 4194304 KB
Using Maximum Record Size 256KB
Using Minimum Record Size 4 KB
Command line used:/opt/iozone/bin/iozone -a -s 4G -q 256 -y 4
Output is inKbytes/sec
Time Resolution = 0.000001 seconds.
Processor cachesize set to 1024 Kbytes.
Processor cache line size set to 32bytes.
File stride size set to 17 * record size.
測試結果除了表明IntelSSD 的讀寫(xiě)速度快得令人咋舌之外,還可以說(shuō)明Ext4的各方面性能都超過(guò)了上一代Ext3,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比沒(méi)有日志功能的Ext2還要快出不少:
注:
1.關(guān)于IOzone測試方法,參考BenMartin 的文章:
IOzonefor filesystem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2.關(guān)于Ext4的相關(guān)內容,參考KernelNewbies 專(zhuān)頁(yè):
http://kernelnewbies.org/Ext4
自上面的測試報告發(fā)布以來(lái),社會(huì )各界紛紛來(lái)電來(lái)函,給出了“Ext4我看行”,“Ext4牛牛?!?,“用了Ext4,嘿,還真對得起這塊盤(pán)”,“Ext4,碎片去無(wú)蹤,性能更出眾”等等熱情洋溢的評論,兄弟我深受鼓舞。在對Ext4頗不低俗的性能進(jìn)行表?yè)P的同時(shí),人民群眾還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看到與現有同類(lèi)文件系統性能橫向比拼的結果。為了滿(mǎn)足廣大群眾的熱切需求,今天做了Ext2、Ext3、Ext4、XFS、JFS、ReiserFS和Btrfs的全面性能測試,對比結果如下:
[color="#000000"]本次測試所使用的Linuxkernel 版本為2.6.29-rc3,文件系統性能測試工具為IOzone3.318。
[color="#000000"]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Ext4的綜合性能位居現有文件系統之首,JFS、ReiserFS在讀性能方面亦有不俗表現。Btrfs的小塊數據讀寫(xiě)性能與平均水平相差甚遠,是導致其本次測試總時(shí)間超出平均時(shí)間兩倍的主要原因。較之其它成熟的文件系統,Btrfs投入生產(chǎn)系統運作可能尚需時(shí)日。
[color="#000000"]至于一小撮不明真相別有用心的群眾提出還要測NTFS、Vfat、MSDOS等“文件系統”,恕時(shí)間有限,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