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兒咳嗽,續)
(3)陰虛燥咳
癥狀:干咳無(wú)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癢聲嘶,手足心熱,或咳痰帶血,午后潮熱,舌紅少苔,脈象細數。
證候分析:溫熱久羈,津液被爍,則陰虛生燥,故干咳無(wú)痰,喉癢聲嘶。陰虛則生內熱,故午后潮熱,手足心熱。熱則迫血妄行,故咳痰帶血,肺陰更傷,口渴咽干。脈象細數,舌紅,為陰虛之象。
治法:滋陰潤燥。
代表方藥:沙參麥冬湯。
本方用沙參、麥冬、玉竹養陰清肺,天花粉、甘草生津保肺,使陰液充沛,則燥咳自止。陰虛熱甚者,加元參、生地黃養陰清熱??壬跽呒哟ㄘ惸?、炙枇杷葉潤肺止咳。
若咳甚痰中帶血者,加茅根、干藕節、清阿膠,清肺止血。潮熱盜汗顴紅者,可加銀柴胡炙鱉甲、青蒿、地骨皮滋陰退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