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藥酒,很多人都會(huì )想起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shū)中,所記載的藥酒配方,可惜的是無(wú) 人知道那酒方叫什么名字。而熟悉《黃帝內經(jīng)》的朋友,會(huì )知道《黃帝內經(jīng)》中有“湯液醪醴論篇”。那么“醪醴”是什么意思呢?其實(shí)“醪醴”就是用五谷制成的酒類(lèi)。細講醪就是濁酒,醴就是甜酒。而以白酒、黃酒及米酒浸泡等手段具有治療及滋補性質(zhì)的中藥或者食物,去掉藥渣所得到的酒液,即是藥酒。藥酒于秦漢到今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逐漸分成了保健養生、治療疾病的兩大體系。
一、保健類(lèi)藥酒方:
1、人參酒:出處《本草綱目》。
【配方】人參30克,白酒500克。
【制法】將人參切成段或薄片,浸入白酒中,加蓋密封,置于陰涼處,每日振搖一次,浸泡7天后飲用。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固脫,安神益智。適用于久病氣虛,脾肺不足,食欲不振,動(dòng)則氣喘,自汗乏力,面色黃白少華或脈虛,津傷口渴、消渴,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mèng),疲倦心悸,健忘,陽(yáng)痿等患者服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服10—15毫升。
【注意】服用期間,忌茶、蘿卜、藜蘆。
2、參葡酒:出處《本經(jīng)逢原》
【配方】人參20克,葡萄100克,白酒500克。
【制法】先將人參切碎成小段備用,將葡萄絞汁后與酒混合均勻,倒入干凈的瓶中,加入人參,加蓋密封,置陰涼處。每天晃動(dòng)1-2次,經(jīng)7天后,即可開(kāi)封飲用。
【功效】補氣健脾,益腎寧神,強壯筋骨。適用于氣血不足,脾胃虛損的體虛氣弱,腰痠乏力,納食欠佳,或心悸盜汗,干咳癆嗽,津液不足等癥。
【服法】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服10—20毫升。酒服盡后,取參食之。
3、峨參酒:出處《民間驗方》
【配方】峨參50克,白酒500克。
【制法】將峨參用涼開(kāi)水浸軟切成小片,置于凈瓶中,倒入白酒,加蓋密封,置于陰涼處,經(jīng)?;蝿?dòng),經(jīng)7天后,靜置澄清便可飲用。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補肺。適用于體虛無(wú)力,飲食減少,咳喘氣短,畏寒尿頻,老年人氣虛,夜尿多等癥。
【服法】每日3次,每次服10—20毫升。酒服盡,參可食之。
4、黨參杞子酒:出處《實(shí)用補劑手冊》。
【配方】黨參、枸杞子各25克,米酒500克。
【制法】將黨參拍出裂縫,切成薄片與洗凈晾干的枸杞子,共入凈瓶中,加入米酒加蓋密封,經(jīng)7天后即可飲用。
【功效】補氣健脾,養肝益腎。適用于脾胃氣虛,血虛萎黃,食后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腰痠頭暈等癥。
【服法】每日2-3次,每次飲服10-15毫升。
【注意】感冒發(fā)熱者慎用。
5、黨參二黃酒:出處《趣味中醫》。
【配方】黃芪、黃精、黨參、杜仲、枸杞子、熟地各40克,川芎15克,當歸20克,紅棗50克,何首烏、菟絲子各25克,白酒2500克。
【制法】將上藥共為粗末,用紗布袋包之,浸泡于白酒中2周,即可飲用。
【功效】補氣助陽(yáng),健脾益腎。適用于氣短懶言,疲乏無(wú)力,小便清長(cháng),淋漓不盡,腰膝及背心冷痛,動(dòng)則氣促等癥。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30-50毫升。
6、期頤酒:出處《同壽錄》。
【配方】紅棗62克,仙茅、黑豆各30克,肉蓯蓉、菟絲子、淫羊藿各24克,當歸、陳皮、金釵石斛、牛膝、枸杞子各15克,黃酒2000克,燒酒4500克。
【制法】將上藥制成粗末,裝入絹袋,浸于上述兩種酒中,封固容器,隔水加熱1.5小時(shí),然后取出,理于土中7天,取出后便可飲用。
【功效】補腎陽(yáng),益精血。適用于年老腎陽(yáng)不振,精血不足,腰痠無(wú)力,小便頻數,耳鳴,視物昏花等癥,偏于陽(yáng)虛體質(zhì)者,也可飲用。
【服法】適量飲用。
7、人參大補酒:出處《民間驗方》。
【配方】人參5克,熟地25克,枸杞子90克,冰糖100克,白酒2500克。
【制法】將人參去蘆頭,烘軟,切片,枸杞子除去雜質(zhì),與熟地同放入潔凈的紗布袋中,封好袋口,把藥袋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攪拌1次。浸泡15天后,用紗布過(guò)濾,取藥酒備用。將冰糖放入鍋內,加少量水加熱溶化煮沸,煮至見(jiàn)微黃時(shí),趁熱過(guò)濾去渣,待涼后加入藥酒中,攪勻。靜置一段時(shí)間后,取上清酒液即可飲用。
【功效】大補氣血,安神,滋肝明目。適用于身體虛弱,神經(jīng)衰弱,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本酒多用于病后體虛,貧血,營(yíng)養不良,神經(jīng)衰弱等。有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功。
8、熙春酒:出處《隨息居飲食譜》。
【配方】枸杞子、龍眼肉、女貞子、生地、仙買(mǎi)脾、綠豆各100克,柿餅500克,白酒5000克。
【制法】將上藥加工碎,裝入布袋中,用線(xiàn)扎緊口,再將酒倒入瓷壇中,將柿餅入鍋內加水熬煉后,趁熱過(guò)濾,倒入酒中攪勻,再放入藥袋,嚴封。置陰涼干燥處,隔日搖動(dòng)數下,經(jīng)21天后開(kāi)封,去掉藥袋即成。
【功效】培養心腎,壯腰膝,養容顏。適用于年老體衰,腰痠遺精,頭目眩暈,老年咳嗽,筋骨痠痛,小便不利,肚腹脹滿(mǎn)及肌膚粗糙,毛發(fā)枯萎,心悸不安等癥。
【服法】每日3次,每次飯前服10-20毫升。
9、仙茅龍眼酒:出處《妙一齋醫學(xué)正印種子編》。
【配方】仙茅、淫羊藿、五加皮、龍眼肉各30克,白酒2250克。
【制法】將上藥搗碎浸泡于白酒中,經(jīng)3周后過(guò)濾即可。
【功效】壯陽(yáng)補腎。適用于男子虛損,陽(yáng)痿不舉。
【服法】每日早、晚各飲服30-60毫升。
【注】兼服葆真丸效果更佳。
10、脾腎兩助酒:出處《中國醫學(xué)大辭典》。
【配方】白術(shù)、青皮、生地、厚樸、杜仲、破故紙、廣陳皮、川椒、巴戟肉、白茯苓、小茴香、肉蓯蓉各30克,青鹽15克,黑豆60克,白酒1500克。
【制法】將白術(shù)土炒,厚樸、杜仲分別以姜汁炒,破故紙、黑豆分別微炒,廣陳皮去凈白。上14味藥共搗為粗末,用白紗布或絹袋包貯,置凈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封口,春夏7天,秋冬10天,后開(kāi)取即可飲用。
【功效】添精補髓,健脾養胃,久服身體健康。適用于脾腎兩衰,男子陽(yáng)痿,女子經(jīng)水不調,赤白帶下。
【服法】每日早、晚空腹溫服1-2杯。
【注意】勿食牛、馬肉。婦女受胎不可再服用。
二、治療類(lèi)藥酒方:
1、補血壯骨酒:出處《中國食品》
【配方】淫羊藿、巴戟天、雞血藤各50克,米酒或白酒1000克。
【制法】將上藥搗碎,浸泡于酒中,20日后服用。
【功效】補腎強筋,活血通絡(luò )。適用于肢體麻木,癱瘓,風(fēng)濕痹痛,跌仆損傷等。
【服法】每日2次,每次2湯匙。
2、治癱瘓酒:出處《藥酒與膏滋》。
【配方】威靈仙、蒼術(shù)、懷牛膝、桂枝、木通各30克,黃酒各2500克。
【制法】將上5味藥,共研粗末,入黃酒中,浸泡7天,過(guò)濾即成。
【功效】祛風(fēng)除濕,溫通活絡(luò )。適用于中風(fēng)后遺癥,半身不遂等。
【服法】每日2次,每次飲服15毫升。
3、腰痛酒:出處《中藥制劑匯編》。
【配方】杜仲15克,破故紙、蒼術(shù)、鹿角霜各10克,白酒500克。
【制法】將上藥研成粗粉,放入瓷器中加入白酒,加蓋封固,置陰涼處,浸泡7天后,濾過(guò)即成。
【功效】溫腎散寒,除風(fēng)利濕。適用于風(fēng)濕性腰痛,多年腰痛等癥。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服15-20毫升,連服7天。
4、二風(fēng)酒:出處《民間驗方》
【配方】尋骨風(fēng)100克,防風(fēng)50克,白酒750克。
【制法】將上藥洗凈浸泡于酒中,密封7天即成。
【功效】祛風(fēng)活絡(luò ),止痛逐痹。適用于風(fēng)濕痹阻,關(guān)節腫痛,屈伸不利。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溫飲15-20毫升。
5、山楂酒:出處《藥用果品》。
【配方】山楂、桂圓肉各250克,紅棗、紅糖各30克,米酒1000克。
【制法】先將山楂、桂圓肉、紅棗洗凈去核瀝干,然后加工成粗碎狀,倒入凈瓷壇中,加米酒和紅糖攪勻,加蓋密封,浸10天后開(kāi)封,過(guò)濾澄清即可服用。
【功效】補助脾胃,促進(jìn)消化。適用于肉食積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mǎn),消化呆滯,面色萎黃等癥。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20毫升。
6、經(jīng)驗烏須酒:出處《萬(wàn)病回春》
【配方】枸杞子60克,生地黃汁80克,白酒1000克。
【制法】將枸杞子搗碎,同酒盛于瓷器內,浸20天,開(kāi)封添生地黃汁攪勻,再密封1個(gè)月即成。
【功效】能烏須,使身輕體健。適用于陰虛血熱,須發(fā)早白,頭暈目昏,口干舌燥等。
【服法】每日早、晚空腹溫飲20-30毫升。
7、桑皮生姜吳萸酒:出處《肘后備急方》。
【配方】桑白皮150克(細切),生姜9克,吳茱萸15克,白酒1000克。
【制法】將以上3味藥,加水500克,白酒1000克,文火煮取1000克,去渣待用。
【功效】瀉肺平喘,理氣化痰。適用于咳喘脹滿(mǎn),嘔吐痰飲。
【服法】每日2次,每次飲服30毫升。
8、廣西跌打藥酒:出處《廣西驗方》。
【配方】赤芍13克,當歸10克,生地黃、莪術(shù)、劉寄奴、三棱、澤蘭、澤瀉、川芎、桃仁各8克,紅花、蘇木各6克,土鱉蟲(chóng)4克,田七1克,白酒1000克。
【制法】將上藥搗碎,與白酒同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45日以上,過(guò)濾后即可服用。
【功效】消積,散瘀,止痛。適用于跌打撞傷,積瘀腫痛,閃挫腰痛,扭傷,關(guān)節痛。
【服法】早、晚各1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用涂擦患處。
三、如何配制藥酒:
1、選擇50—60度的酒,低度酒不利于中藥有效成分的浸出,這樣會(huì )影響療效。
2、處方如果沒(méi)有配伍比例,可按中藥與酒1:5—10的比例進(jìn)行配制。一個(gè)月后,去藥渣過(guò)濾取酒,飲用。
3、煮酒法:即將中藥與酒同煮一定時(shí)間,然后放冷貯存。但此方法需要注意煮酒時(shí)的安全。也可像冬天溫酒那樣,將中藥和酒混合,放入一個(gè)容器中,再將這個(gè)容器,放入加水的大鍋內煮。觀(guān)察酒面冒泡時(shí),將容器拿開(kāi),趁熱密封,15天左右,過(guò)濾即可。
4、釀酒法:將中藥加水煎煮,過(guò)濾濃縮近似于膏,將濃縮的藥汁與酒混合,密封5天左右,即可飲用。
四、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體質(zhì)喝的藥酒
中醫有“瘦人多血虛,肥人多氣虛”之說(shuō),認為體形偏瘦者,多偏于陰虛血虛,容易火大,傷津液。體形肥胖者,偏于陽(yáng)虛氣虛,容易怕冷生痰。故對體形瘦弱的人,應該選用滋陰補血,生津液的藥酒。而肥胖的人,應該選用補氣助陽(yáng)的藥酒。
除此之外,選用有治療疾病目的的藥酒時(shí),應該在中醫藥專(zhuān)業(yè)人士指導下使用。
五、服用藥酒的禁忌
藥酒不是任何人都適用,需要因人而異。喝滋補性藥酒,宜久服,可邊喝邊吃點(diǎn)菜,在餐中服用,并可適當的加入蜂蜜或冰糖,以降低酒的不適辛辣口味。而治療疾病的藥酒(如治療風(fēng)濕、跌打損傷的等藥酒),應“中病即止”,勿用藥酒過(guò)酒癮。喝藥酒,大體上有以下幾個(gè)說(shuō)法:
1、婦女經(jīng)期及妊娠、哺乳期禁服。
2、老人應適當減少用量。
3、兒童不宜。
4、不善飲酒者,飲用時(shí)應從小量開(kāi)始,逐漸達到規定的治療量;善飲酒者,不能超過(guò)治療量去飲用。
5、肝炎,腎功不全,癲癇、心臟功能不全、消化系統潰瘍、肝硬變等,應該禁服藥酒。
6、過(guò)敏體質(zhì)及有皮膚疾病的人,應慎用或禁用。
(注):早點(diǎn)學(xué)習中醫養生知識,利己又利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