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占廷帝國建立在希臘文化基礎上
接下來(lái),我們以一種極簡(jiǎn)的史綱方式,把古希臘、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土耳其帝國、現代希臘、現代土耳其的演變歷程展現出來(lái)。
傳說(shuō)時(shí)代
半信史時(shí)代
公元前12世紀,希臘斯巴達王國皇后、絕色美女海倫Helen,跟特洛伊Troy(位于今土耳其半島)王子帕里斯Paris私奔。公元前1194年,各城邦組織希臘聯(lián)軍進(jìn)攻特洛伊。公元前1184年,聯(lián)軍留下巨大木馬佯裝撤退。特洛伊人把木馬當戰利品運到城中,藏于木馬的戰士殺死沉睡中的特洛伊官兵,特洛伊陷落。
同一時(shí)期,東方也有一位絕色美女蘇妲己,她的待遇就明顯不如海倫了。
約公元前900年,希臘詩(shī)人荷馬Homer誕生。海倫的故事成為荷馬史詩(shī)《伊里亞特Iliad》和《奧德賽Odysseia》的主要題材。
信史時(shí)代
公元前753年,弟兄二人羅慕路斯、列莫斯興筑羅馬城,羅馬王國Roman Kingdom建立。
公元前657年,希臘墨伽拉王國王子拜扎斯,在黑海與地中海交匯處修筑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即拜占廷。

▲拜占廷位于希臘文明外圍
公元前594年,雅典Athens執政官梭倫(Solon,前638年-前559年)建立公民會(huì )議跟司法陪審制度。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誕生。
公元前509年,羅馬王國改建為共和國Roman Republic(前509年-前27年),設立執政官和元老院。羅馬開(kāi)始信史時(shí)代。
公元前469年,希臘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誕生。
公元前427年,希臘哲學(xué)家柏拉圖Plato(前427年-前347年)誕生。
公元前384年,希臘哲學(xué)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年-前322年)誕生。
約公元前369年,莊子誕生。
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位馬其頓國王,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曾師從亞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統一希臘全境,進(jìn)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占領(lǐng)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kāi)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占據其三。
Tips:
公元前330年,波斯Persian被馬其頓The Macedonian Empire滅亡。
公元前287年,希臘哲學(xué)家、數學(xué)家、物理學(xué)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誕生。
公元前202年,羅馬大將西庇阿直搗迦太基本土,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補給斷絕,退回迦太基,與羅馬兵團會(huì )戰于撒馬,漢尼拔首次戰?。h尼拔與項羽、韓信,同是本世紀的名將)。
Tips:

公元前146年,羅馬確立在希臘的統治;(第三次布匿戰爭)羅馬克迦太基城,夷為平地。
Tips:被征服的古希臘征服了它的征服者
公元前115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開(kāi)辟絲綢之路。從此商賈云集河西走廊。
公元前73年,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奴隸斗士斯巴達克斯(Spartacus,色雷斯Thrace人,羅馬侵入北希臘時(shí)被俘,被賣(mài)為角斗士奴隸)等七十余人,從加菩阿角斗場(chǎng)起義。羅馬大將格拉蘇Grassure、愷撒Caesar出兵討伐,戰爭持續三年,史稱(chēng)奴隸戰爭。
公元前62年,羅馬共和國前三雄時(shí)代開(kāi)始,執政官龐培Pompey、格拉蘇、朱利亞·愷撒三人結盟,輪流主持國政。
公元前49年,羅馬前三雄時(shí)代結束。執政官龐培嫉妒愷撒的成功,與元老院聯(lián)合,下令免除愷撒高盧(法國)總督。愷撒回軍,攻陷羅馬城,龐培逃亡。元老院推選愷撒為執政官,愷撒成為羅馬事實(shí)上的獨裁者(愷撒開(kāi)始了與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的“愛(ài)情”)。
公元前31年,羅馬共和國安東尼(馬克·安東尼Mark Antony,全名馬爾庫斯·安東尼斯·馬西·費尤斯·馬西·尼波斯Marcus Antonius Marci Filius Marci Nepos)與屋大維(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Gaius Octavius Augustus,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決裂。安東尼兵敗自殺,其情婦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希臘人,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女王)自殺,屋大維殺死托勒密最后一位法老、凱撒和克麗奧佩特拉的私生子凱撒里昂(托勒密十五世),最后一個(gè)希臘化王國托勒密王朝滅亡。
公元前30年,羅馬元老院上屋大維尊號奧古斯都(偉大Augustus),雖名義上不是皇帝,但既為終身元首又世代相傳,固與皇帝無(wú)異(屋大維又名“奧古斯都·愷撒”)。公元27年,羅馬共和國成為羅馬帝國Roman Empire。

公元前4年,耶穌Jesus誕生。
公元時(shí)代


▲羅馬風(fēng)格的君士坦丁堡

公元410年,西哥特Visigoth部落攻陷羅馬城,屠殺焚燒,血流滿(mǎn)街,除基督教會(huì )財產(chǎn)外,劫掠一空。西羅馬帝國撤回駐不列顛占領(lǐng)軍入援,盎格魯Angles部落與撒克遜Saxons部落,乘虛侵入不列顛,建立七小王國,互相攻伐。(好萊塢大片《亞瑟王》取材于此背景)
公元418年,西哥特人以西羅馬帝國同盟者身份,建立第一個(gè)日耳曼王國西哥特王國(Visigothic Kingdom,418年-714年),定都圖盧茲Toulouse。后侵入伊比利亞半島(Ibérian Peninsula,今西班牙/葡萄牙),把汪達爾人和阿蘭人排擠到北非。
公元435年,匈人帝國Huns可汗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即位,所至之處焚掠燒殺,草木不生。歐洲大恐,西羅馬帝國尤甚,稱(chēng)之為上帝之鞭。
公元439年,(原本是位于波羅的海的東日耳曼人)汪達爾Les Vandals部落(由于匈人進(jìn)入以及斯拉夫人從東歐涌入,汪達爾人被迫向西、向南遷徙)在北非(原迦太基區域)建汪達爾王國Vandals Kingdom。
公元455年,汪達爾王國Vandals Kingdom攻陷羅馬城,大掠十四晝夜,擄走西羅馬帝國皇后公主以下三萬(wàn)余人。
中世紀

▲拜占廷帝國
Tips:
查理大帝(Charlesthe Great,742年-814年,丕平的兒子),或稱(chēng)為查理曼Charlemagne、查爾斯大帝、卡爾大帝(德語(yǔ):Karl der Gro?e),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在行政、司法、軍事制度及經(jīng)濟生產(chǎn)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樹(shù),并大力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是他引入了歐洲文明,將文化重心從地中海希臘一帶轉移至歐洲萊茵河附近,被后世尊稱(chēng)為“歐洲之父”。
公元800年,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加冕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羅馬帝國奧古斯都,史稱(chēng)查理曼帝國。利奧三世(或“良三世”,Leo III,在位時(shí)間795年12月26日-816年6月12日):靠陰謀手段登上宗座,遭到羅馬教會(huì )人士的強烈反對,他以對法蘭克查理大帝的忠誠換取支持。
Tips:
西羅馬帝國已亡,但是教皇作為精神領(lǐng)袖,需要強人的監護,因而此時(shí)的“羅馬帝國”包括后來(lái)的“神圣羅馬帝國”作為羅馬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監護人,被教皇加冕。
而多年后“究竟是皇帝還是教皇才是西歐的最高統治者”一直是雙方爭奪的焦點(diǎn)。帝國被稱(chēng)為羅馬帝國,與拜占廷帝國并列。
公元829年,不列顛七小國中的威塞克斯Wessex王國(國王愛(ài)格伯特Egbert)吞并其他六國,建英格蘭王國(England)。
公元843年,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 Dynasty皇帝“虔誠者路易Louis Ithe Pious”(路易一世)的3個(gè)兒子在凡爾登(Verdun,今法國東北部)簽訂了這一份割國土的條約。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是查理曼帝國瓦解的第一階段,預示近代西歐國家的形成。該條約所劃分的疆界,形成西法蘭克王國West Francia(843年-987年)、中法蘭克王國Middle Francia(843年-855年)和東法蘭克王國East Francia(843年-911年)三國。

▲三分法蘭克王國
公元862年,東歐俄羅斯平原斯拉夫Slavs游牧部落,迎立北蠻瓦倫吉安部落酋長(cháng)羅瑞克當酋長(cháng)。
公元870年,西法蘭克王國國王禿頭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及東法蘭克王國國王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 Deutsche)簽署墨爾森條約(Treaty of Meerssen),瓜分了中法蘭克王國的大部分,給中法蘭克王國留下的一小部分,成了現代意大利的雛形;東西兩個(gè)法蘭克王國則分別奠定德意志第一帝國(神圣羅馬帝國,全稱(chēng):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 of the German Nation)和法蘭西王國Kingdom of France的國家基礎。
公元882年,基輔羅斯公國Kievan Rus誕生。
Tips:
基輔羅斯是日后俄羅斯的基礎,俄羅斯Russia、白羅斯Belarus即起源于羅斯Rus一詞。
羅斯人逐漸與斯拉夫人Slavs和欽察人Kipchak people融合為俄羅斯人,父系是瓦良格即羅斯人母系是東斯拉夫人。

▲東南兩支斯拉夫人大都皈依東正教
公元911年,統治東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家族最后一位國王路德維希駕崩。919年,(加洛林王朝消亡,日耳曼人恢復古代推選國王慣例)王權落到薩克森公爵Herzogtum von Sachsen亨利一世Henry I手中,公元920年,亨利一世將東法蘭克改名德意志王國Deutschland。
公元962年,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德意志(日耳曼)國王奧托大帝(Otto I鄂圖一世)為羅馬帝國皇帝,稱(chēng)神圣羅馬帝國。
Tips:
962年德意志國王加冕,1157年稱(chēng)神圣帝國,1254年正式稱(chēng)神圣羅馬帝國。
在帝國歷史的大部分時(shí)間,其由數百個(gè)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自由城市。
早期是皇帝擁有實(shí)際權力的封建帝國,14世紀時(shí)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邦聯(lián)。
選帝侯是諸侯中有權選舉德意志神圣羅馬皇帝的諸侯。選帝制度從13世紀中實(shí)行,一直到1806年帝國滅亡為止。
1806年拿破侖勒令(神圣羅馬帝國末代皇帝1792年7月5日-1806年8月6日在位)弗朗茨二世(Franz II,1768年2月12日-1835年3月2日)于8月6日放棄神圣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Austrian Empire皇帝(1804年8月11日-1835年3月2日在位,稱(chēng)弗朗茨一世Franz I))稱(chēng)號,神圣羅馬帝國滅亡。
公元987年,西法蘭克國王胖查理無(wú)子去世,加洛林王朝絕嗣。由法蘭西公爵雨果·卡佩Hugues Capet繼位,改國號為法蘭西王國Kingdom of France,為法蘭西卡佩王朝。
Tips:
法蘭西王國Kingdom of France存續時(shí)間為:
987年-1792年(從卡佩王朝到波旁王朝路易十六走上斷頭臺)
1814年-1848年(波旁王朝復辟)
公元988年,羅斯弗拉基米爾(978年-1015年)定國教東正教。
1054年,羅馬教皇利奧九世Leo Ⅸ派人來(lái)到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亞大教堂,宣布將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及其數名追隨者逐出教會(huì ),理由是他們拒絕在神學(xué)上服從羅馬教皇并承認其在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地位。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也一直以東部教會(huì )為正宗,當場(chǎng)宣布開(kāi)除對方教籍。教會(huì )走向分裂:在西者稱(chēng)羅馬公教(天主教Catholicism),在東者稱(chēng)希臘正教(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1055年,塞爾柱突厥Seljuk Turks人在巴格達建立蘇丹政權,哈里發(fā)成為附庸。
1071年,塞爾柱人在曼齊克特戰役Battle of Manzikert重創(chuàng )東羅馬帝國拜占廷。
1094年,塞爾柱土耳其帝國Seljuq empire禁止基督徒赴耶路撒冷朝圣,并且準備進(jìn)攻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科穆寧AlexiosI Komnenos大懼,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Urban II求救。
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萊蒙費朗Clermont-Ferrand呼吁組織十字軍,對伊斯蘭教徒作戰。1096年,歐洲第一次十字軍興起,由法蘭西貴族統軍東征。
1143年,歐洲大陸第一個(gè)統一的君主制民族國家葡萄牙Portugal成立,并得到羅馬教皇承認。阿方索一世Afonso I借助十字軍的協(xié)助與回教徒對抗,在公元1147年收復里斯本。
Tips:
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伊比利亞半島由西哥特王國Visigothic Kingdom統治,公元711年-713年,阿拉伯摩爾人moors征服西哥特王國。
被阿拉伯人趕到伊比利亞北部阿斯圖里亞斯Asturies高地的基督教徒,發(fā)起收復失地運動(dòng),直至重新統治伊比利亞半島。

1147年,莫斯科建城。
1161年,索邦神學(xué)院(Sorbonne)更名為巴黎大學(xué),這所大學(xué)成為歐洲最著(zhù)名的“大學(xué)之母”。
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Henry Ⅱ of England頒布《克拉倫登條例》,設司法陪審員制度。
1167年,英法關(guān)系惡化,巴黎開(kāi)始驅逐英國人,亨利二代下令禁止英國學(xué)生到巴黎上學(xué),故此學(xué)者和學(xué)生跑到倫敦郊外的一個(gè)小城牛津繼續辦學(xué),這就是牛津大學(xué)。
1202年,十字軍第四次東征。這次東征沒(méi)去征伐伊斯蘭,卻洗劫了君士坦丁堡。
Tips:
在威尼斯商人的操盤(pán)下,十字軍趕走(東正教)拜占廷,建立一個(gè)(天主教)拉丁帝國(Latin Empire,又名羅馬尼亞帝國)。
(東正教)拜占廷在小亞細亞建立一個(gè)由希臘人主導的流亡朝廷《尼西亞帝國Empire of Nicaea》。
幾路十字軍瓜分了希臘,也建立了雅典公國、亞該亞公國等十字軍公國。

Tips:
羅馬尼亞,拉丁語(yǔ)即羅馬人的地方,當時(shí)的羅馬尼亞帝國(拉丁帝國)與現在的羅馬尼亞基本沒(méi)關(guān)系。
現代羅馬尼亞當時(shí)叫達契亞Dacia,羅馬帝國五賢帝之圖拉真征服達契亞,成為羅馬的行省,羅馬人遷移到此地,與達契亞人混血就成了羅馬尼亞人。

1206年(宋開(kāi)禧二年),蒙古貴族召開(kāi)大會(huì ),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國。
1215年,英格蘭國王約翰(約翰一世John I),低能且暴虐,好戰卻又屢戰屢敗,他失去了歐洲大陸的大多數領(lǐng)地(號稱(chēng)“失地王”),他把貴族的各種稅收以上百倍增加。貴族教士聯(lián)合起來(lái),強迫他簽署《大憲章》,保護人民基本權利。規定未經(jīng)法庭審訊判決,不得對人民逮捕監禁和剝奪人民財產(chǎn)。
1235年,(成吉思汗之孫)拔都西征。
1240年,拔都攻占基輔,直至多瑙河。
1252年,蒙古旭烈兀西征;1258年,攻占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Abbasid Dynasty。
Tips:
隨著(zhù)埃及的馬穆魯克(奴隸大軍)憑借良好的后勤擊潰蒙古大軍,蒙古人的擴張基本止步。
1299年,奧斯曼一世(Osman I也稱(chēng)Osman Gazi,1258年-約1326年),建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1299年-1922年,1453年滅拜占廷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帝國蘇丹繼承東羅馬帝國及伊斯蘭文化,東西文明得以統合。16世紀蘇萊曼一世在位時(shí),帝國日趨鼎盛,17世紀領(lǐng)土達到最高峰,可掌控地中海)

▲衰落的拜占廷與崛起的奧斯曼
1415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占領(lǐng)摩洛哥Morocco休達Ceuta,開(kāi)啟大探險時(shí)代。
1429年,(英法戰爭)圣女貞德解奧爾良之圍。
1452年,文藝復興三杰之一(意大利佛羅倫薩)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誕生,他涉及的領(lǐng)域包括:素描、繪畫(huà)、雕塑、建筑、科學(xué)、音樂(lè )、數學(xué)、工程、文學(xué)、解剖學(xué)、地質(zhì)學(xué)、天文學(xué)、植物學(xué)、古生物學(xué)和制圖學(xué)。
走向近代
(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09年):羅馬王國Roman Kingdom。
(公元前509年-前27年):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
羅馬帝國:從公元前27年一直到公元1453年。
但在公元395年(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年間)分裂成“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南北朝南宋暴君劉昱元徽年間)經(jīng)過(guò)日耳曼蠻族汪達爾Les Vandals人的劫掠后,日耳曼雇傭兵廢黜帝國皇帝,“西羅馬帝國”滅亡;
東羅馬帝國延續到公元1453年(明代宗朱祁鈺之景泰年間),被土耳其帝國所滅亡。

▲奧斯曼軍隊(綠色)猛攻城墻
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歷時(shí)117年。
1472年,莫斯科大公迎娶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并繼承了東羅馬拜占廷帝國的雙頭鷹徽章(今天該徽章成為俄羅斯國徽),此后俄國的統治者們開(kāi)始以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
1480年,羅斯擺脫蒙古控制,1485年統一東北羅斯。
1492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個(gè)王國格拉納達王國Reino Nazarí de Granada(摩爾人moors王國)被打敗,國王穆罕默德十二世投降,西班牙Spain統一,收復失地運動(dòng)結束。
1492年10月12日,西班牙王國The Kingdom of Spain伊莎貝拉女王派遣的哥倫布(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發(fā)現新大陸Columbus 's discovery of America”(首先是西印度群島The West Indies)。
這些有利可圖的海上探險,給“新大陸發(fā)現者”帶來(lái)了滾滾財富。然后,歐洲人開(kāi)始殖民新大陸。西班牙Spain和葡萄牙Portugal這兩個(gè)最先統一的民族國家開(kāi)始了海上貿易,繼而開(kāi)始了發(fā)端于非洲的殖民擴展。
1521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蘇萊曼一世Suleimanthe Magnificent占領(lǐng)貝爾格萊德(當時(shí)受匈牙利王國The kingdom of Hungary所保護),繼而與神圣羅馬帝國反復爭奪布達佩斯。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改稱(chēng)沙皇,俄羅斯帝國(又稱(chēng)沙皇俄國,Russian Empire)出現。(他帶上羅馬帝國皇帝曾經(jīng)帶過(guò)的皇冠,俄語(yǔ)沙皇意思就是愷撒)
科學(xué)時(shí)代

1720年,撒丁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又叫皮埃蒙特-薩丁尼亞王國Piedmont-Sardinia,1720年-1861年)成立。

▲希臘計劃假想圖
1871年,羅馬教皇一直反對意大利的統一,統一后的意大利議會(huì )通過(guò)教廷保障法:規定教皇享有統治者地位;他在梵蒂岡和拉特蘭教堂的建筑群與各園林之內有絕對權威;有權派遣、接受大使;有權免費使用意大利的郵政、電報、鐵路;每年接受大約64萬(wàn)5千美元的補償費。
1876年,奧斯曼帝國頒布首部《憲法》,陳述到:帝國首都是伊斯坦布爾Istanbul,(融入伊斯蘭Islam地名)伊斯坦布爾首得官方認證(因英俄列強的虎視眈眈,土耳其人瑟瑟發(fā)抖同時(shí),于1839年開(kāi)始西化改革)。
1878年,保加利亞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獲得獨立,建保加利亞王國。
Tips:
現保加利亞北部相當于古默西亞?wèn)|部,南部相當于古色雷斯北部。
古代居民為色雷斯人,公元1年前后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分屬色雷斯省與默西亞省。
681年色雷斯人、斯拉夫人和古保加利亞人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亞王國;
1018年被拜占廷帝國占領(lǐng);
1185年建立保加利亞第二帝國;
1396年被奧斯曼帝國吞并。

1878年,在俄國的協(xié)助下塞爾維亞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獲得獨立(此前多次革命已于1830獲奧斯曼承認而自治,當時(shí)僅轄制貝爾格萊德)。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huì )在希臘雅典舉行。
Tips:
奧斯曼帝國持續衰落,除了希臘及巴爾干各民族紛紛獨立,其北非屬地也被英法等國占領(lǐng)。20世紀初,帝國領(lǐng)土僅剩中東一隅。
為避免亡國,奧斯曼以國運相賭,與德國、奧匈帝國結盟卷入一戰。

▲一戰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爆發(fā)。
同盟國戰敗,奧斯曼作為戰敗國被迫簽訂《穆茲羅斯停戰協(xié)定》,英法等國軍隊進(jìn)駐伊斯坦布爾(這是1453年后,首次有基督教國家的軍隊占領(lǐng)該城)。
1919年,奧斯曼簽訂停戰協(xié)定《色佛爾條約》:除巨額賠款,帝國還喪失了大量國土。

▲土雞危亡時(shí)刻
希臘在英法支持下也大舉進(jìn)攻土耳其西部,意圖將這些地區重新納入東正教文化圈。
1922年,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Tips: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
1699年《卡洛維茨Karlowitz條約》的簽訂標志著(zhù)奧斯曼帝國擴張的停滯,到19世紀初帝國趨于沒(méi)落。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于協(xié)約國,帝國因而分裂。
1922年,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領(lǐng)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奧斯曼帝國滅亡。
1922年11月,土耳其國民議會(huì )廢黜蘇丹,奧斯曼帝國壽終正寢,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3年,土耳其與協(xié)約國簽訂《洛桑條約》,保住君士坦丁堡及部分歐洲領(lǐng)土。希臘同土耳其劃定邊界,邊境以東240公里的君士坦丁堡從此成為希臘永遠的夢(mèng)。
1923年,為開(kāi)展世俗化改革,土耳其將首都遷往(凱末爾領(lǐng)導國民運動(dòng)的大本營(yíng))安卡拉。

▲希臘國土變遷
1930年,該城正式更名為伊斯坦布爾,各國信件再不能發(fā)往君士坦丁堡。
Istanbul最終取代Constantinople。

▲海峽全境歸屬于土耳其
土耳其繼續通過(guò)伊斯坦布爾控制黑海海峽,絕非列強所愿。
1936年,美英法蘇等國與土耳其簽署《蒙特勒條約》,規定和平時(shí)期海峽向商船自由開(kāi)放,但對非黑海地區的軍艦通行作了嚴格限制。
雖然失去首都地位,但優(yōu)越的地理區位仍賦予伊斯坦布爾無(wú)可替代的地位。
從基督君士坦丁堡,到伊斯蘭伊斯坦布爾。千年來(lái)處于宗教與文明沖突的最前線(xiàn),見(jiàn)證了文明的興衰。

▲扼守歐亞的伊斯坦布爾
戰后
新世紀
濃烈的T厥情結,使DT在土雞找到庇護所,N個(gè)基金會(huì )總部設在Istanbul。
1997年,某國風(fēng)波,希臘護送我國公民撤離;
2006年,黎以沖突,希臘專(zhuān)門(mén)派出中國撤僑船,護送我國國民撤離;
2011年,利比亞撤僑,希臘幫助我國撤離近一萬(wàn)三千多人。
1999年,瓦良格號航母經(jīng)過(guò)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 Strait)時(shí),被土耳其扣留,一扣兩年;
希臘出面擔保,航經(jīng)愛(ài)琴海,希臘不僅不收過(guò)路費,還派遣大拖船護航,救助遭遇風(fēng)暴受傷的船員。
2001年,在高盛(高超財務(wù)技巧)的幫助下,(本因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wù)不達標的)希臘加入歐元區。
2009年,希臘爆發(fā)債務(wù)危機,危及歐元區的安全。后來(lái)歐盟提供4400億歐元給希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支出2500億歐元(其中就有來(lái)自中國的105億歐元)。
除此之外,我國還購買(mǎi)希臘國債;更多企業(yè)響應國家號召,一筆筆巨額投資投向希臘:
中遠海運對比雷埃夫斯港(Port of Piraeus)的收購,給比雷埃夫港帶來(lái)生機與活力(從2010到2018年,吞吐量上升六倍多);2014年重新投資2.3億歐元,成就其中轉樞紐的國際地位。
電力、能源等諸多領(lǐng)域的中國投資流入希臘,使其總投資的44%來(lái)自中國,中國投資總額已超500億美元,成為中國投資歐洲的典范。這些投資,幫助我們的商品擴展銷(xiāo)售渠道,是切切實(shí)實(shí)的雙贏(yíng)。
而且,每當歐盟要提交反對中國的提案時(shí),希臘都投反對票。
(2013年希臘出臺購房移民政策,吸引了N多對房子情有獨鐘的國人,有人開(kāi)玩笑說(shuō):中國人的買(mǎi)買(mǎi)買(mǎi),把希臘抬出了經(jīng)濟危機!)
- - - - - - - - - - E N D - - - - - - - - - -

參考書(shū)目:
《羅馬帝國衰亡史》(愛(ài)德華·吉本)
《君士坦丁堡,為什么改名“伊斯坦布爾”?》(環(huán)球情報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