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脾虛是中醫概念,脾是五臟之一,和胃相表里,虛,是一種表象特稱(chēng)。脾虛,一般人對它的理解也很模糊,其實(shí)這種癥狀很常見(jiàn)。比如:脘腹脹滿(mǎn),食后更甚,口不知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意,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蒼白,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軟無(wú)力。
一為脾臟運化功能減弱,脾失健運,精微不布,水濕內生,所以才會(huì )納少腹脹,便溏,脾虛失運,水濕泛濫,所以肢體浮腫。
二為氣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氣不足,肢體失養,所以感到肢體倦怠,氣血虧虛,中氣不足,所以精神不振,少言懶語(yǔ),形體消瘦,面色萎黃。
不同年齡脾氣虛的臨床表現也不一,嬰兒脾氣虛,多表現為消化不良、嘔吐,肚腹脹大,身體消瘦,面色萎黃,年老體弱或大病、久病者見(jiàn)脾氣虛癥,多表現為身體沉重。四肢無(wú)力,語(yǔ)聲低微,面色萎黃。
1、扁豆紅棗小米粥
原料:白扁豆粒50克,小米100克,紅棗15枚
2、健脾八珍粥
原料:白扁豆50克 蓮子30克 芡實(shí)30克 薏米 50克 淮山藥30克 茯苓30克 紅棗15枚 大麥芽 25克
3、紅棗姜茶
另外,可以白扁豆、蓮子、芡實(shí)、薏苡仁、山藥 黨參 佛手 石斛
選用脾腧穴和足三里穴,刺激脾腧的最好方法是拔罐,其次是按揉,也可以針灸(夏冬季節)
足三里穴是胃經(jīng)的合穴,它是胃經(jīng)經(jīng)氣的必經(jīng)之處,要是沒(méi)有他,脾胃就沒(méi)有推動(dòng),生化全身氣血的能力。足三里每天堅持刺激,可按揉也可用小錘敲擊,力量要以產(chǎn)生酸痛感為度,每次之少揉3分鐘,冬天時(shí)可以艾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