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諸?。?br> 巴戟天浸酒方
【配方】巴戟、羌活、石斛(去根)各二兩,當歸三兩,牛膝(去苗)一(三)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生姜二(三)兩。
【制法】上件藥,細剉,生絹袋盛,以酒一斗五升浸,密封七日開(kāi)。
【主治】筋骨疼痛。
【用法】每于食前,緩一小盞服之。
第3樓
地黃汁酒——(筋骨諸?。?br>
【配方】地黃汁一石,酒二斗。
【制法】將上藥與酒相攪,重煎。
【主治】骨髓中冷痛。
【用法】溫服,每日3次。
說(shuō)明:“地黃酒”,生地黃(洗切》一石,本臼搗取自然汁,絞去滓,用酒二斗和勻,同于瓷石器中,煎熟為度,瓷器盛貯。每服溫飲一盞,不拘時(shí)候。治骨髓虛冷痛。
第4樓
虎骨酒——(筋骨諸?。?br>
【配方】虎脛骨(真者)、萆 、仙靈脾、薏苡仁、牛膝、熟地黃各二兩。
【制法】上藥細剉,絹袋盛,浸酒二斗,飲一盞,入半盞,可得百日。婦人去牛膝。
【主治】祛風(fēng)補血益氣,壯筋骨,強腳力。
【用法】每飲一盞,另入酒半盞,服百日。
第5樓
虎骨酒——(筋骨諸?。?br>
【配方】虎骨一具。
【制法】炭火炙令黃色,捶刮取凈搗碎得數升,清酒六升浸五宿。
【主治】骨髓疼痛,風(fēng)經(jīng)五臟。
【用法】隨性多少稍飲之。
說(shuō)明:注:“……清酒六升,于磁瓶中浸,密封,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夜開(kāi)取浸五宿。一方治歷節風(fēng),涂酥炙黃用”治“骨髓疼痛,風(fēng)經(jīng)五臟,男女皆可服”。“易曰:虎嘯風(fēng)生,龍吟云起。此亦有情與無(wú)情相感,治風(fēng)之效,故亦無(wú)疑。”余同上。
第6樓
還童酒——(筋骨諸?。?br>
【配方】熟地90克,生地、全當歸各120克,川萆60克,羌活、獨活各30克,懷牛膝60克,秦艽90克,蒼術(shù)、廣皮、川斷各60克,麥冬90克,枸杞60克,川桂皮15克,小茴香、烏藥各30克,丹皮、宣木瓜各60克,五加皮120克,陳酒25公斤。
【制法】將上藥用絹袋盛,浸于酒中,封固,隔水加熱1.5小時(shí),晾涼,再將酒壇埋入地下7天,即可飲用。
【主治】風(fēng)濕筋骨不利,兼有面色不華等陰血不足現象者。
【用法】每日早、晚各2小盅。
第7樓
菊杞調元酒——(筋骨諸?。?br>
(驗方)
【配方】甘菊花(去莖)、枸杞子(去蒂)、巴戟天(去心)、肉蓯蓉各90克,酒2公斤。
【制法】上藥搗為粗末,夏布袋盛,置于凈器中,用酒浸之,封口,7日后再添冷開(kāi)水1.5公斤。
【主治】筋骨酸痛,下元虛冷。
【用法】每次空心溫飲1-2小杯,每日早、晚各一次。
第8樓
人參酒方——(筋骨諸?。?br>
【配方】人參、防風(fēng)、茯苓、細辛、秦椒、黃芪、當歸、牛膝、桔梗各一兩半,干地黃、丹參、薯蕷、鐘乳、礬石各三兩,山茱萸、芎 各二兩,白術(shù)、麻黃各二兩半。大棗三十枚,五加皮一升,生姜(切,炒干)、烏麻(碎)各二升。一本無(wú)烏麻用杜仲二兩半。
【制法】上二十二味口父咀,鐘乳別以小袋子盛,以清酒二斗半浸五宿。
【主治】筋虛極,則筋不能轉,十指爪皆痛,數轉筋,或交接過(guò)度,或病未平復交接,傷氣內筋絕,舌卷唇青,引卵縮疼急,腹中絞痛,或便欲絕不能飲食。
【用法】溫服三合,日再,無(wú)所聞,隨意增進(jìn)。
說(shuō)明:干地黃、丹參、薯蕷,鐘乳、礬石各用二兩,余同上。
第9樓
術(shù)酒——(筋骨諸?。?br>
筋骨諸病為感受風(fēng)寒濕邪或肝腎不足所致的筋骨疼痛,腰膝軟弱無(wú)力,以及手足拘攣等疾患的總稱(chēng),治療此類(lèi)疾患的藥酒多具疏風(fēng)散寒除濕,舒筋通絡(luò )緩急,滋補肝腎等功能。常用虎骨、羊脛骨等祛風(fēng)濕、補肝腎之藥為主,如羊脛骨酒、虎骨酒、浸酒方、治風(fēng)毒骨痛酒方等;或以白術(shù)、薏苡仁等健脾除濕藥為主,如術(shù)酒、薏苡仁酒等;或以天雄、蜀椒、附子、等壯陽(yáng)散寒藥為主,如天雄浸酒方;或以地黃、牛膝、天麥門(mén)等滋補肝腎藥為主,如地黃汁酒、牛膝酒、定風(fēng)酒等;或以當歸等活血養血之藥為主,如當歸酒等;或以五加皮、羌活、防風(fēng)、人參、丹參、地黃等諸藥配成既能祛風(fēng)濕、散寒凝,又可補肝腎、通血絡(luò ),益氣血,具有多種作用的藥酒,如史國公藥酒、人參酒、五加皮酒等。臨床可根據病情分別選用。
【配方】白術(shù)30斤,米30斤,曲適量。
【制法】將術(shù)去皮搗,以東流水三石,漬30日,取汁,露一宿,浸曲、米釀成飲。
【主治】一切風(fēng)濕筋骨諸病,有駐顏色,耐寒暑之功。
【用法】每服20-30毫升,日服2-3次。
第10樓
五加皮酒方——(筋骨諸?。?br>
【配方】五加皮五兩,枳刺二兩,豬椒根皮(去土)、丹參各三兩,桂(去粗皮)、當歸(切焙)、甘草(炙)各一兩,天雄(炮裂去皮臍)三分,秦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白鮮皮、木通各一兩一分、川芎、干姜(炮)各三分,薏苡仁半兩,大麻仁三兩。
【制法】上一十五味細剉,以生絹袋貯之,以酒一斗浸,春夏四宿,秋冬六宿。
【主治】筋虛極善悲,顏色蒼白,手足拘攣,舉動(dòng)縮急,腹中轉痛。
【用法】空腹溫服半盞,漸加至一盞,以差為度。
第11樓
茵芋酒——(筋骨諸?。?br>
【配方】茵芋20克,白及、薏苡仁、赤芍、桂心、牛膝、酸棗仁(炒)各30克,炮姜15克,制附子30克,炙甘草15克,酒1公斤。
【制法】將上藥共搗碎細,和勻,以酒誥黃恐校飪冢?宿后開(kāi)取,去渣備用。
【主治】筋脈拘攣,不可屈伸。
【用法】隨量溫飲,不拘時(shí)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