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
一、真中風(fēng)(共七方)
通關(guān)散
主治:中風(fēng)不省人事、牙關(guān)緊閉。
處方:生南星、生半夏、牙皂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取少計涂鼻內,取嚏即蘇醒。
按:此方主治中風(fēng)不語(yǔ)、不省人事、牙關(guān)緊閉及一切關(guān)竅不通等癥,取嚏即效,為醫者常備急救要藥。如有以上諸癥,用之特效。
中風(fēng)內服方
主治:中風(fēng)痰壅、口不能言。
處方:生姜汁半兩 香油一兩
用法:將上二味兌在一起攪勻,灌下即愈。如牙關(guān)緊閉者,可用白礬、青鹽各等分,研成細末,擦牙即開(kāi)。
獨活大豆湯
主治:中風(fēng)、身體強直、不能語(yǔ)言。
處方:獨活一兩 大黃豆一把
用法:黃酒一碗,煎成半碗,去渣溫服即愈。
治中風(fēng)單方
主治:中風(fēng)不語(yǔ)。
處方:荊芥炭二線(xiàn)
用法:將荊芥炭研成細末,黃酒沖服。
中風(fēng)外貼方
方名:蓖麻子膏。
主治:口眼歪斜。
處方:蓖麻子仁半兩
用法:將蓖麻子仁搗爛,攤布上貼患部。左歪貼右,右歪貼左。
治驗:此方流傳在冀中平原地區,治愈人頗多。如深縣二區杏園村劉××,女,二十三歲,于一九五六年秋季患口眼斜歪,扎針吃藥二月余不愈,后以此方治之,貼了三次即愈。
凰仙花藥酒
主治:半身不遂。
處方:白鳳仙花二兩 黃酒一斤
用法:將鳳仙花放酒內浸一夜,煎熱去渣,任意飲之。輕者一日收效,重者半月即愈。不能飲酒者,水煎亦可,但其效較緩。
按:鳳仙花為民間庭院中栽植的花草,花朵的顏色有紅、白之分。采用時(shí)只能用白色花朵,以鮮、老者為佳。
正顏丹
主治:中風(fēng)不語(yǔ)、口眼歪斜。
處方:獨活、全蝎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一日三次,每服一丸。服時(shí)細嚼,白開(kāi)水送下。
二、感冒(共五方)
蔥白湯
主治:感冒。
處方:蔥白二根
用法:煎湯熱服,取透汗即愈。
按:蔥白功能發(fā)表、和里、通陽(yáng)、和血,治傷寒、中風(fēng)、面目浮腫、安胎、利五臟。對治流行性感冒、頭疼鼻塞,確有著(zhù)效。加大棗二枚、綠豆三十粒、茶葉三錢(qián)、核桃一個(gè)(連皮打碎),水一碗煎取八分,熱服出汗。治傷寒初起、頭疼項強、惡寒身熱、脈浮緊無(wú)汗者尤妙。
治感冒便方
主治:感冒。
處方:生姜三片 冰糖一兩
用法:水煎熱服,汗出即愈。
按:生姜散寒、發(fā)表、調中、消痰,治頭痛、鼻塞、咳逆、止嘔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佐食品。如冰糖不便,另加蔥白三寸,切成細絲,合淡醋二杯,浸湯服之。治一般傷風(fēng)感冒,其效甚速。又,鴨梨一個(gè)、生姜一兩,同搗爛取汁,入童便一杯,同煎熱服。治頭痛、牙疼、發(fā)熱憎寒、口多譫語(yǔ)、久不出汗者,一劑即解。
民間效方
主治:感冒。
處方:芝麻一兩 茶葉二錢(qián)
用法:混合一起,生食。食完飲熱姜湯一碗,蓋被取汗即愈。
蘇葉煎
主治:秋冬感冒、惡寒發(fā)汗者。
處方:蘇葉三錢(qián)
用法:煎湯熱服一碗,蓋被見(jiàn)汗即愈。
三白飲
主治:天行時(shí)氣、熱極狂亂及發(fā)熱不退或大便燥結不通。
處方:雞蛋清一個(gè) 白蜜一羹匙 芒硝三錢(qián)為末
用法:將上三味合勻,涼白開(kāi)水調服即愈。
三、牙疼(一方)
牙疼外用方
主治:蟲(chóng)蛀牙疼。
處方:夾竹桃花七八朵
用法:用水一碗,煎成多半碗,含漱。一日數次,疼止為度。據云:此花有毒,勿咽下。
四、咳嗽(共三方)
沙參湯
主治:肺熱咳嗽。
處方:沙參五錢(qián)
用法:水煎服,甚效。
咳嗽便方
主治:傷風(fēng)咳嗽。
處方:桑葉五錢(qián) 杏仁三錢(qián) 冰糖五錢(qián)
用法:用水兩茶碗,煎成一茶碗半,趁熱溫服,取汗即愈。
麻黃止嗽糖
主治:咳嗽痰喘。
處方:麻黃一兩 杏仁五錢(qián)去皮尖 白糖四兩
用法:將麻黃、杏仁放砂鍋內,用水兩碗,熬剩一碗。去渣,再入白糖,熬成糖塊,然后切成一錢(qián)重的小塊。一日三次,每次兩塊。小兒酌減。
按:此方諸藥炮制成藥糖,服用方便,尤宜于幼兒患者服用。麻黃、杏仁為驅風(fēng)、定喘、止嗽妙藥,故對治療咳嗽痰喘及小兒頓嗽(百日咳)有效。
五、痰喘(共六方)
治痰喘便方
方名:北瓜膏。
主治:咳嗽痰喘。
處方:老北瓜(二三斤重)一個(gè) 五味子一錢(qián) 冰糖二兩
用法:將北瓜挖空,裝入冰糖、五味子,蒸熟后去五味子。一日吃一個(gè),數次即愈;常吃能斷除病根。
治驗:深縣西陽(yáng)臺王老太太,患此癥約五、六年之久,后吃?xún)蓚€(gè)痊愈。
按:北瓜即倭瓜。
三汁飲
主治:痰火上逆、胸悶咳嗽。
處方:梨汁 姜汁 蘿莧汁各一酒盅
用法:將上三味兌在一處攪勻,分三次服,白糖或冰糖水送下。每日三次,可以常服。
痰喘內服方
主治:久嗽氣急、哮喘聲啞。
處方:豬板油四兩 麥芽糖四兩 蜂蜜四兩
用法:熬成糖膏,每日數次,每次服一匙,口中噙化。三、五日喘嗽即止;常服病可除根。
禁忌: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治驗:束鹿縣舊城張××,男,六十三歲?;即瞬∈嗄?,到冬天就咳嗽氣急,哮喘聲啞,夜不能臥。久服它藥無(wú)效,后服本方一冬,永未再發(fā)。
按:此方系束鹿縣石家莊村張老星所傳,會(huì )治愈多人。藥性平穩,有調肺、健脾、定喘、止嗽之功。
三子煎
主治:胸悶氣喘。
處方:蘇子二錢(qián)炒 白芥子一錢(qián)半打 蘿莧子一錢(qián)炒打
用法:水煎服。甚效。
止喘便方
主治:老年咳嗽痰喘。
處方:豆腐一塊 白糖一兩
用法:將豆腐放在碗中,挖一孔,入白糖,然后放水鍋內煮熟。吃時(shí)先食有糖處,三、五次即愈。
痰喘外用方
主治:多年哮喘。
處方:生姜二片切碎
用法:將生姜用白酒炒熱,趁熱用姜磨擦大椎、風(fēng)府、風(fēng)池、膏肓四穴。一次見(jiàn)輕,常用即愈。
六、吐血衄血(共七方)
輪回酒
主治:吐血。
處方:童便(男小兒吃乳者佳)一杯
用法:早晚各服一杯或半杯,病愈為度。
鮮黃煎
主治:吐血不止。
處方:鮮生地根三四兩 童便半杯
用法:將鮮生地根洗凈,搗爛取汁半杯,再加童便煎一沸,熱服,立見(jiàn)功效。
按:鮮生地為野生草本植物。莖高數寸,全枝密生短毛,葉互生,有皺紋,長(cháng)橢圓形,鋸齒邊,夏季開(kāi)紫紅色五裂的唇形花。民間俗名“媽媽酒”、“婆婆奶”、“豬媽媽科”等。
麥地煎
主治:鼻出血不止。
處方:麥冬五錢(qián) 生地五錢(qián)
用法:水煎服,服后血立止。
民間單方
主治:男女吐血。
處方:槐蘑一兩 藕節一兩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二至三錢(qián)。每日兩次,米湯送下即止。
青黛散
主治:大口吐血。
處方:青黛二錢(qián)
用法:用白蘿卜二兩,煎湯沖服即愈。
胃出血單方
主治:胃出血。
處方:茅根五錢(qián) 茜草三錢(qián)
用法:水煎服。甚效。
白芨薏苡貝母散
主治:肺癰吐膿血。
處方:白芨 大貝母 薏苡仁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用米粥調服或白開(kāi)水送下。
治驗:保定市完縣區中醫師馬福祺的三子,患咳嗽吐膿血。經(jīng)醫院X光檢查,肺部腐爛如棗大兩塊,醫藥無(wú)效,后用此方以小米稀粥調服,二日見(jiàn)效,七日即痊愈。
七、胃疼(共三方)
烏鴉湯
主治:胃口疼、噯氣吐酸、背沉肢冷、消化不良。
處方:烏鴉一只
用法:將烏鴉去毛,剖去腸肚,切成碎塊,用白開(kāi)水煮爛熟,連湯帶肉一次吃完。輕者服一只,重者服二只即愈。
禁忌: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治驗:此方來(lái)自民間,會(huì )治愈多人。如深縣禮門(mén)寺村李鍋圈之母,患胃病十余年。受寒著(zhù)氣即犯,疼痛難忍,重時(shí)心痛徹背及兩脅攻痛,后服烏鴉一只即愈。
胃疼單方
主治:消化不良、吐酸水、胃口作痛。
處方:杏仁去皮尖炒熟
用法:每飯后嚼食七、八個(gè),經(jīng)常用之即愈。
禁忌:生冷、硬食。
治驗:河北省深縣城內張洛貢,男,五十八歲?;嘉柑?,著(zhù)冷則犯,已四年之久,經(jīng)服此方半月即愈。
胃疼便方
主治:燒心、胃疼。
處方:核桃仁燒熟
用法:隨便吃,不拘多少;要經(jīng)常吃,不可間斷。甚效。
按:此方適用于吞酸、吐酸而致胃疼的患者有效。山區患者可以就地取材,自行治療;平原地區可以用炒花生仁或炒白芝麻代之,效果也很好。
八、噴膈翻胃(共二方)
主治:噎膈。
處方:蜣螂一個(gè)
用法:將蜣螂洗凈,瓦上或砂鍋內慢火焙干,研末。每服五分,一日二至三次,大棗煎湯送下。甚效。
按:此方對便秘的噎膈患者有效。
代赭石散
主治:噎膈翻胃、日久不愈、時(shí)吐粘液者。
處方:代赭石火燥醋碎為細末
用法:每次五分,以臺參二錢(qián)煎湯送下。早晚各一次,連服七至十日即愈。
按:此方是易縣名醫張香南先生常用效方,醫家、病家大膽試用無(wú)妨。
九、嘔吐(共二方)
嘔吐內服方
方名:橘姜飲。
主治:一切嘔吐、逆呃、手足厥冷。
處方:橘皮一兩 生姜五錢(qián)
用法: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半,徐徐飲之。一日服完即愈。
嘔吐內服方
主治:胃寒嘔吐。
處方:生姜一塊如棗大
用法:將姜切碎,加紅糖少許,白開(kāi)水沖服即愈。
十、痢疾(共八方)
痢疾便方
主治:痢疾二、三日,微覺(jué)發(fā)熱、腹痛下墜、瀉下紅白,每天十數次,甚至數十次。
處方:大蒜一二頭 熱油條四五個(gè)
用法:趁熱就蒜吃之,一、二次即愈。
反應:服藥后有的燒心,這是吃蒜的緣故,待一會(huì )就好,無(wú)妨害。
禁忌:生冷及葷腥發(fā)物。
按:本方流傳于河北省深縣一帶,效果良好。一般服一次即愈,無(wú)一不效。
痢疾效方
主治:痢疾初起、食欲不振、大便次數增多、瀉下赤白、腹痛下墜。
處方:焦山查一兩 焦神曲五錢(qián) 紅白糖各一撮
用法:水煎去渣,溫服。每日三次,一、二日即愈。
禁忌:忌食生冷、葷腥。
痢疾單方
主治:痢疾,全身倦怠、食欲不振、腹痛下墜、便下膿血。
處方:大蒜一二頭
用法:將大蒜用火燒熟或用水煮熟,隨意食之,一、二日即愈。
禁忌:生冷、油膩。
楊花湯
主治:紅白痢疾(不論新得或日子久的)。
處方:大楊樹(shù)花須二兩 紅白糖各半兩
用法:水煎一大碗,去渣,合入紅白糖攪勻,分兩次溫服之。
按:大楊樹(shù)花須,即大葉楊樹(shù)春天落的花,俗名楊樹(shù)狗兒。藥性平妥,效力可靠,一般患者服二、三劑即愈。
痢疾內服方
方名:雙蛋湯。
主治:赤白痢疾。
處方:雞蛋二個(gè) 陳醋二兩
用法:將上二味同放碗內(雞蛋不要打破),上屜蒸熟,去醋,一次將雞蛋吃完。每日三次,數日即愈。
反應:食后亦有發(fā)生胃酸者,勿慮,一會(huì )即愈。
禁忌:生冷、辛辣及油膩食物。
痢疾單方
主治:噤口痢。
處方:鮮馬齒莧二兩 萊菔子三錢(qián)炒
用法:水煎,去渣溫服,以紅白糖為引。赤痢用白糖,白痢用紅糖,赤白痢用紅白糖沖服,每日二至三次。輕者三日,重者五至七日即愈。
禁忌: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痢疾良方
方名:椿皮榴豆飲。
主治:休息痢及大便下血。
處方:椿白皮一兩 綠豆一把 石榴皮五錢(qián)
用法:水煎服,每日早晨空心服下。
反應:服后有的發(fā)生吐酸。
禁忌:愈后忌刺激性食物一百天,即不再犯。
按:石榴皮味澀,每劑加入紅白糖矯味尤妙。
痢疾單方
方名:查糖散。
主治:赤白痢或水瀉不止。
處方:焦山查面三兩 白砂糖五兩
用法:將二味調均,大人每服一兩,白開(kāi)水沖服;小兒用量酌減。
禁忌: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十一、泄瀉(共五方)
固腎湯
主治:久瀉,用補脾、利尿之藥不效者。
處方:豬腰子一個(gè) 骨碎補二錢(qián)
用法:先將豬腰子洗凈、切開(kāi),去凈中間筋膜,再把骨碎補研成細末,裹在豬腰子內,用清水煮熟,連湯一次吃完。每日一次,五、六次即愈。
禁忌:生冷及油膩食物。
按:豬腎,理腎氣、通膀胱、補水臟、暖腰膝;骨碎補(又名申姜、猴姜)多生于沙土,味苦堅腎,性溫行血,為補益品。二藥相佐使,腎虛泄瀉或兼腰痠腿痛者必效。
治腹瀉單方
主治:腹瀉肚脹,日夜不止者。
處方:益智仁二兩打碎
用法:水煎濃汁溫服,數劑即愈。
禁忌:生冷及油膩食物。
按:益智仁辛溫無(wú)毒,有和中、調氣、健脾、止瀉之功。此癥多寒邪犯胃、久瀉氣脫所致,故用之有效。但血燥有熱者忌用。
車(chē)前子湯
主治:泄瀉不止、小水不利者。
處方:車(chē)前子一兩鍛炒布包
用法:水煎湯,徐徐飲之。
禁忌: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治驗:東鹿縣石家莊村張××,男,于二十歲時(shí)患病。其癥狀是:頭暈、目眩、吞酸、喜冷,午后微有發(fā)燒,大便每日瀉十余次,小便短澀而痛。經(jīng)中西醫治療月余未愈,后用此方,八次痊愈。
溏瀉散
主治:黎明瀉,經(jīng)年不愈者。
處方: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五錢(qián)
用法:共為細末,每次服二錢(qián)。每日二至三次,米湯送下,數日即愈。
禁忌: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治泄瀉土方
主治:黎明洞瀉。
處方:棗木炭末一錢(qián)
用法:每日三次,用白開(kāi)水送下。宜連德用之,至愈為度。
十二、瘧疾(共四方)
民間效方
主治:瘧疾,寒熱、頭痛。
處方:杏仁二錢(qián)去皮尖炒 花椒二錢(qián)去子炒呈焦黃色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用藥末二錢(qián),蜂蜜一酒盅,調和成膏。于發(fā)病前半小時(shí)用白開(kāi)水送下,服后靜臥。
按:本方流傳在新樂(lè )縣東鄉民間。如果一次不愈,可再用,無(wú)不良反應。惟花椒多用能使人氣滯,因此宜稱(chēng)準劑量。老弱及兒童酌減。
瘧疾丸
主治:瘧疾。
處方:獨頭蒜一枚煨熟 桃仁十粒去皮尖炒
制法:二味搗爛,入適量黃丹,再搗勻為丸,如酸棗大。
用法:每服一至二丸,于發(fā)病日五更天,用黃酒送下;無(wú)黃酒用白開(kāi)水亦可。
按:本方出自醫書(shū)。束鹿縣城北紙坊村李宅,配制此丸多年,治愈者頗多。
截瘧單方
主治:瘧疾發(fā)作日久,口角生黃白色水泡的尤效。
處方:生雞蛋一個(gè)灰火內炙熟
用法:臨發(fā)病前半小時(shí)許,去皮吃雞蛋,多飲開(kāi)水。
按:用燒雞蛋截瘧,是我省中部地區民間通行的效方。炮制時(shí)要注意火候,不可用烈火急燒,以免崩裂;也不可焦苦,免失藥效。為了容易掌握火候,可在雞蛋上纏兩遭棉線(xiàn),估量雞蛋已熟,棉線(xiàn)卻未燒斷為度。
鱉甲散
主治:瘧疾日久、纏棉不愈,煩渴、盜汗、左脅下生塊、面色黃瘦者。
處方:生鱉甲五錢(qián)醋炙黃脆 烏梅肉半錢(qián)
用法:將上二味研細末,每次服三錢(qián),白開(kāi)水沖服。
按:此方治久瘧脅下生瘧母者,療效可靠。
十三、水腫臌脹(共七方)
蟆砂散
主治:臌脹、肚大青筋、腹有蓄水者。
處方:大蛤蟆一只 砂仁五錢(qián)
制法:將砂仁從蛤蟆口塞入腹中,再用黃土合泥,將蛤蟆包封嚴密,約三分厚。然后放炭火上炙呈微紅色(炙透),去凈泥,研成細末。
用法:每次三錢(qián),熱黃酒沖服。
按:此方載于“驗方新編”,不但流傳于民間,而且醫者也常用它治療腹水,可見(jiàn)其效果很好。方中大蛤蟆,包括蟾蜍(俗名疥蛤蟆)、青蛙(俗名田雞)兩種。據臨床實(shí)驗,均可應用。
水腫單方
主治:通身腫滿(mǎn)、小便不利。
處方:砂仁二錢(qián) 土狗一個(gè)焙熟
用法:共為細末,黃酒沖服。
按:土狗是螻蛄的藥用名稱(chēng)。
水腫效方
主治:水腫。
處方:活鯉魚(yú)一條(約半斤重)
用法:先將鮮魚(yú)去鱗,剖腹去腸肚,裝入好黑磯五分、松羅茶三錢(qián)、大蒜七瓣,置盤(pán)或碗中,鍋內蒸熟,連藥一次吃完。小便當利,腫脹即消;病重者可以續用。甚效。
按:鯉魚(yú)有利水之功,患水腫者可以重湯煮食。唯以禁忌大鹽、醬、醋,可以白糖代替佐料。凡是水腫、臌脹,全當忌用鹽堿,否則其病難好,愈者易犯。
民間土方
主治:臌脹、腫滿(mǎn)。
處方:豬肚子一個(gè) 大蛤蟆一個(gè)
用法:將蛤蟆裝入豬肚子內,用麻扎緊,放鍋內煮熟,去蛤蟆,連湯食之。每日一付,一次吃完。飯量小的,二、三次服完亦可,連服二、三個(gè)即愈。
禁忌:鹽和刺激性食物。
水腫便方
主治:水腫。
處方:豬肚子一個(gè) 大蒜四兩 車(chē)前草一兩
用法:將豬肚子洗凈,然后把大蒜、車(chē)前草裝入豬肚子內,放鍋里加適量水煮熟,一次吃完。如一次吃不完,作二至三次吃亦可,但不要隔時(shí)太長(cháng)。一般速服五至七個(gè)即愈。
反應:食后尿量增多。
禁忌:食鹽。
水腫便方
主治:水腫。
處方:豬腰子一個(gè) 螻蛄一個(gè) 甘遂末五分
用法:將豬腰子切開(kāi)去凈筋膜,裹螻蛄、甘遂末,煮熟后連湯吃完。服后瀉下大便數次,水腫即消。
三生蘿卜飲
主治:水腫。
處方:白蘿卜一個(gè)
制法:取半斤重的白蘿卜一個(gè),周?chē)@七個(gè)眼,分別放入巴豆(去皮)七枚。春暖后栽上,結子后,復種其子,到蘿卜長(cháng)成時(shí),仍在蘿卜周?chē)@七個(gè)孔,放入巴豆七粒。如此反復種植三次,俟蘿卜開(kāi)花時(shí),連根拔起,陰干,放磁罐內收貯。
用法:用時(shí)取全蘿卜一個(gè)切碎,煎湯徐徐服之。輕者一個(gè),重者二個(gè)即愈。
反應:服后大小便增多。
禁忌:愈后忌鹽一月。
十四、腰腿疼(共二方)
腰腿疼內服方
主治:骨節疼痛。
處方:白朮一兩
用法:用酒三茶杯,煎成一杯,不拘時(shí)間徐徐飲之,一日服完。不會(huì )喝酒者用水煎亦可,但藥的效力較緩。
腰腿疼內服方
方名:木通煎。
主治:白虎歷節風(fēng)(又名痛風(fēng)),全身骨節疼痛、足痛不能著(zhù)地。
處方:木通二兩
用法:水煎溫服,取汗。
反應:服藥一點(diǎn)鐘左右周身發(fā)癢,或起小紅點(diǎn),勿懼,汗出即愈。
十五、黃疸(共七方)
輪回瓜湯
主治:黃疸。
處方:屎瓜秧一棵(長(cháng)尺許)
用法:水煎頓服。輕者一次,重者兩次即愈。
禁忌: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治驗:用此方治愈人數很多。如易縣龍門(mén)村王×,于一九五七年秋季患此病,經(jīng)服本方一劑而愈。
按:屎瓜秧即人吃了甜瓜以后,便出來(lái)的瓜子所長(cháng)出來(lái)的瓜秧。
黃疸土方
主治:黃疸病初起。
處方:嫩柳枝二兩(剪成寸長(cháng)小節)
用法:用水三茶碗,煎剩一茶碗,分二次早晚溫服。
民間效方
主治:黃疸病。
處方:皂礬二兩 米醋適量
制法:將皂礬(俗名黑硯)炒黃為末,用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三錢(qián),空心服,白水送下。輕者一次,重者五次即愈。
反應:有的服后肚瀉或嘔吐。
禁忌:蕎麥面,食之易犯。
瓜蒂散
主治:黃疸。
處方:甜瓜蒂七個(gè) 白丁香七個(gè) 赤小豆七個(gè)
用法:共為細末,吹鼻內。隔日一次,數次即愈。
反應:吹藥以后,片刻就從鼻內流出黃水,這是好的反應,勿慮。
按:白丁香即公麻雀糞,成條者便是。此方流傳甚廣,也系古方。不用赤小豆亦效。
獨味茵陳湯
主治:黃疸病,通身皮膚和爪甲、眼睛俱黃、小便如濃茶汁。
處方:茵陳蒿五錢(qián)
用法:水沖當茶喝。每日數次,數日即愈。
按:茵陳蒿即香蒿的嫩苗,春暖發(fā)芽最早,驚蟄、春分之間,采集曬干即可。如用茵陳蒿五錢(qián),煎湯去渣,再入黑硯二分溶化頓服,較獨味茵陳湯效力尤大。
桃根湯
主治:黃疸病。
處方:桃根(根細多杈者佳)二三兩
用法:用水一大碗,煎剩半碗,空心頓服,三、五日即愈。能飲酒者每日可飲熱酒一盅,效力更速。
按:此方流傳于深縣桃區,簡(jiǎn)而且效,又無(wú)副作用。
絲瓜根湯
主治:黃疸病。
處方:鮮絲瓜根一兩
用法:將鮮絲瓜根(如無(wú)鮮的,用干絲瓜蔓或絲瓜絡(luò )代替亦可,但效力較差)用水煎,兌黃酒一兩,隨時(shí)飲之,數日即愈。
十六、消渴(共三方)
民間效方
主治:消渴。
處方:大鴨梨一筐
用法:患者作主食用之。一般消渴癥連用半月即見(jiàn)效。
按:此方為定縣龐家佐村殷思箴大夫常用效方。鴨梨止渴生津,為消渴癥的對癥療法。惟生用太多,小便即呈黃色,并有短澀之感;切片煮食,效力稍緩,卻無(wú)副作用。
經(jīng)驗良方
主治:消渴。
處方:豬胰臟一具 雞蛋三個(gè) 菠菜二兩
用法:先將豬胰臟切片煮熟,再將雞蛋打入,加菠菜,再煮一沸。連湯吃之,每日一次。
治驗:定縣東內堡村許清浩,男,三十一歲。因饑飽勞碌得消渴癥,兼多欣善饑、四肢無(wú)力,身體日漸瘦弱,一九五五年就診于趙子川大夫治療,囑以此方,照用一月體健如常。
民間土方
主治:因食肥肉、糖類(lèi)、煎炒以及酒辛等食物而引起的消渴者。
“治法:(一)土中或水中的朽木,每用三十方寸煎湯飲之。
(二)鮮白山藥蒸熟,每飯前先用四兩。常用對消渴癥有效。
十七、淋病(共三方)
車(chē)前赤豆散
主治:血淋。
處方:車(chē)前子一兩 赤小豆五錢(qián)
用法:共為細末,每日三次,每次三錢(qián),蔥白湯送下。
民間土方
主治:淋病。
處方:鮮地膚草不拘多少
用法:用鮮地膚草(即掃帚嫩苗)搗汁半碗(干者用水煎亦可),一次服完。每日一至二次,數日即愈。
金萹湯
主治:五淋。
處方:金錢(qián)草六錢(qián) 萹蓄四錢(qián)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三次。
十八、小便不通(共七方)
小便不通便方
主治:少腹脹痛、小便不通。
處方:小蔥一縷
用法:水煎,去渣溫服,其尿即下。
黃芪湯
主治:小便不通。
處方:生黃芪五錢(qián)
用法:水煎,去渣溫服。輕者一次,重者三至五次即愈。
小便不通單方
主治:小便不通,兼大便秘結者。
處方:黃瓜秧四錢(qián)
用法:將上藥曬干,水煎溫服,以黃酒一兩為引;如無(wú)黃酒,用一小杯白酒亦可。
民間便方
主治:小便不通。
處方:棕、毛二錢(qián)燒存性
用法:用白開(kāi)水、黃酒各半,沖服即愈。
外治方
主治:小便不通、下部灼疼。
處方:鮮黃瓜根一把
用法:用水洗凈、搗爛,以布包擰汁,再加白開(kāi)水少許合勻。然后用雞翎管一根,消毒后將藥吹入尿道內,小便立下。
小便不通外用方
主治:小便不通。
用具:豬尿胞一個(gè) 雞翎管一根
用法:將雞翎管的一端和豬尿胞口部扎緊,吹滿(mǎn)氣;然后將雞翎管的另一端插入尿道內,將氣慢慢排入,小便即通。
反應:在排氣時(shí)患者前陰部有熱脹感。
內服單方
主治:小便不通。
處方:螻蛄三個(gè)
用法:將螻蛄頭焙焦為末,黃酒沖服,一至二次即愈。
按:螻蛄功能行水利便,故用其治小便不通有效。但其性急,虛者忌之。人藥取雄者尤效。
十九、尿血(共四方)
尿血效方
主治:尿血不止。
處方:郁金一兩 蔥白八錢(qián)
用法:水煎溫服,數次即愈。
治小便溺血便方
主治:尿血不止。
處方:百草霜三至五錢(qián)
用法:黃酒沖服即愈。
民間單方
主治:小便突然尿血不止。
處方:龍膽草一把(約四錢(qián))
用法:水煎溫服,即止。
民間土方
主治:小便尿血、隱隱作疼。
處方:車(chē)前草一兩 茅根一兩 白糖五錢(qián)
用法:水煎數滾,去渣溫服,數劑即愈。
二十、遺精(共四方)
民間單方
主治:遺精。
處方:白羊牛(桃樹(shù)上生的良)四個(gè)去頭部
用法:放瓦上慢火焙枯,研為細末,分作兩次服之。每日一次,黃酒沖服。輕者一劑,重者三劑痊愈。愈后如陽(yáng)物不起,可將白羊牛頭部焙枯為末,分兩次沖服即愈。
荷葉粉
主治:夢(mèng)遺、滑精。
處方:荷葉一兩曬干
用法:將荷葉研末,每服一錢(qián)。每日早晚各一次,熱米湯送下。
禁忌:戒思慮、止色欲及食刺激性食物。
按:此方流傳民間很久,應用于臨床無(wú)不奏效。據歷年治療中觀(guān)察,輕者一、二料,重者三料即愈。
遺精外治方
主治:癆瘵陽(yáng)強不倒,不能隔床,隔則夢(mèng)遺滑精。
處方:皮硝二至四錢(qián)
用法:將藥放在患者兩手心內,兩手握緊,其藥自化,一、二次即愈。愈后如陽(yáng)物不起,可用黃土、燒酒合成稀泥,糊陰毛際,一日即愈。
經(jīng)驗單方
主治:睡覺(jué)即夢(mèng)遺盜汗,不論新久均效。
處方:地龍八兩炒微黃
用法:將上味研細末勻二十一包,七日服完。每日三次,飲前白水送下。輕者一料,重者二料即愈。
禁忌:煙、酒及辛辣食物。
二十一、陽(yáng)痿不舉(共三方)
民間便方
主治:男子陽(yáng)痿不舉。
處方:大蔥白一根 大蝦一個(gè)
用法:將大蝦裹蔥白內,火旁炙干,研細末。臨睡時(shí)一次用完,白開(kāi)水沖服。
按:蝦為水產(chǎn),甘溫、無(wú)毒,功能補陽(yáng)、壯陽(yáng)道。蔥白辛平、無(wú)毒,功用甚繁,本方用以通陽(yáng)、活血。二藥相合,治男子陽(yáng)痿不舉,當有卓效。
治陽(yáng)痿效方
主治:男子陽(yáng)衰、陽(yáng)痿不舉。
處方:天雄、兔絲子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用雀卵清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每服十丸,空心黃酒送下,至愈為度。
按:天雄是附子旁邊的細長(cháng)者,各藥店都售。雀卵指麻雀蛋,如不易尋找,可以雞蛋清代替。據臨床實(shí)驗,效果相差無(wú)幾。
壯陽(yáng)藥酒
主治:陽(yáng)痿不舉、性交早泄。
處方:淫羊藿半斤 白酒三斤
用法:將淫羊藿入白酒內,浸三日。每日溫飲三次,每次一盅(但不可超過(guò)一兩)。
按:淫羊藿藥酒,益精興陽(yáng),洽陽(yáng)痿不舉、性交早泄者有效,且能理腰膝之冷痛。用者,但求中病而已,且不可任意醉飲,作為尋歡取樂(lè )的春劑。
二十二、雀盲眼(共二方)
治雀盲眼方
主治:夜間視物不清。
處方:豬肝四兩 蒼朮五錢(qián)
用法:用刀將肝切成數片,和蒼朮同放砂鍋內用米泔水煮熟,去藥,臨睡時(shí)一次吃完。輕者一次,重者十次即愈。
治雀盲眼方
主治:夜間視物不清。
處方:石決明、夜明砂各二錢(qián) 羊肝一片
用法:用竹刀將羊肝切成兩片,把二味藥入內合住,用麻皮扎緊,放砂鍋內煮熟后把羊肝藥和湯一并食之,一次即念。
二十三、砒中毒(一方)
解砒中毒內服方
主治:誤食信石。
處方:赤石脂五兩 百草霜一撮
用法:共為細末,涼水沖服。
按:此方系天津市衛協(xié)辦事處秘書(shū)徐樹(shù)凱同志介紹,據云曾在滄縣,黃驊等縣治療數十人,無(wú)一不愈。且此方藥性平和無(wú)毒,服后無(wú)不良反應。服藥后令患者安臥,砒毒則徐徐而解,效果十分良好。
二十四、煤氣中毒(共三方)
淡醋飲
主治:較輕的煤氣中毒。
處方:醋二兩
用法:在醋內兌白開(kāi)水二兩,令患者徐徐飲之,即愈。
治驗:民間用此方治療煤氣中毒者很多。近年來(lái)工廠(chǎng)、工地也經(jīng)常采用,效果良好。如在一九四八年冬季,石家莊市鐵路×職工宿舍因爐子沒(méi)煙筒,一室十人全部中毒。輕者頭眩暈、心煩、嘔吐、身軟無(wú)力;重者昏迷不醒,亦有上吐下瀉者,后用此方全部治愈。
解煤氣中毒便方
主治:煤氣中毒。
處方:酸菜湯半碗
用法:一次服下即愈。
按:酸菜湯是指我省民間將芥菜、春不老、白菜等切成細絲,做成酸菜,從中空出的汁液。
解煤氣中毒便方
方名:蘿莧飲。
主治:煤氣中毒、昏迷不省人事。
處方:鮮白蘿貝汁二兩
用法:將鮮白蘿貝搗碎取汁,一次灌下,一小時(shí)后即愈。
二十五、野菜中毒(一方)
解食野菜中毒方
主治:面煩及眼胞浮腫或有腹疼泄瀉者。
處方:甘草三錢(qián) 黃土三錢(qián)
用法:將上二味用水煎,去渣,澄清溫服。
按:野菜供食用者甚多,但選擇不慎,誤食毒草,便呈中毒現象,宜服上方即解。
外科
一、瘰疬(共二方)
蛇蛋散
主治:各種瘰疬結核。
處方:雞蛋一個(gè) 蛇退一條
用法:用蛇退纏包雞蛋,外面抹一層麥糠調成的稀泥,如松花蛋狀。然后放炭火上燒約半點(diǎn)鐘(令透),待涼后去泥為面。一日內分三次服完,黃酒為引,常服即愈。
禁忌:辛辣食物、房事百日。
治驗:定縣王××,男,農民?;紡V漯疬五年有余,頸部、鼠溪部及腋下各處均有,腋下瘰疬已潰,屢治不愈。經(jīng)用本方,三個(gè)月即愈。
民間單方
主治:瘰疬未潰者。
處方:赤白豆不拘多少
用法:研細末,以雞蛋清調勻,涂患處數次見(jiàn)效。久用即愈,百用百效。
二、癰癤(共四方)
癰癤外用單方
主治:癰腫未破、痛不可忍。
處方:生芝麻一撮
用法:將芝麻放口內嚼碎,敷患處。每日換一次,數日即愈。
民間土方
主治:癰癤初起、紅腫高大、發(fā)熱疼痛。
處方:綠豆團粉不拘多少
用法:將綠豆團粉用醋調如糊狀,涂患處。每日換藥一次,數日即愈(用涼水調亦可)。如瘡已破,膿已排盡,即將綠豆粉炒黃,研成細面,用醋調成軟膏,攤布敷患處,一次即愈。
金英消毒散
主治:癰癤已破或未破、發(fā)冷發(fā)燒、疼痛難忍。
處方:金銀花四兩 蒲公英三兩 甘草三錢(qián)
用法:水煎服。
民間土方
主治:鬢角疽(俗名鬢花瘡)
處方:露蜂房一個(gè)
制法:將露蜂房孔中注入棉籽油,點(diǎn)著(zhù)把油滴碗中備用。
用法:抹患處,一日數次,數日即愈。
按:定縣東丁村趙善德大夫專(zhuān)司瘍科,常用各種土方、單方治療各種頑瘡,頗得鄉里信譽(yù)。他用本方曾治愈多人,患此癥者可照方配用。
三、黃水瘡(共四方)
民間土方
主治:黃水瘡。
處方:老槐枝炭不拘多少
用法:研成細面,撒患處。每日一次,數日即愈。
按:如無(wú)老槐枝時(shí),可剝嫩槐枝皮若干,曬干后焙黃研末,香油調揉效力也很好。
治黃水瘡單方
主治:黃水瘡。
處方:雞蛋皮、赤小豆各等分
用法:將上二味焙黃研成細末,用香油調抹患處特效。
松礬散
主治:黃水瘡。
處方:明礬一兩 松香一兩
用法:將上二味合在一起煆過(guò),共為細末,用香油調搽患處。
青蛤散
主治:黃水瘡。
處方:青黛、蛤粉各等分
用法:共為極細末。有黃水者干上;無(wú)黃水者用香油調搽。
四、癬瘡(共二方)
治騎馬癬妙方
主治:騎馬癬。
處方:斑毛七個(gè) 百部草三錢(qián)
用法:以白酒十二兩,將上二味放入,浸泡七日夜,每天抹二次。
按:此方是河北中醫門(mén)診部劉玉芴同志秘方。一九五八年秋季,在本單位當衛星放出,曾治愈患者四例。
治癬土方
主治:錢(qián)癬。
治法:(一)用煙葉貼患處。干煙葉用水潮潤后,展平再用,三、五天就好。
(二)將生鐵落研末,用香油調搽患處,亦效。
按:以上二法是定縣劉卓玉大夫所傳。劉大夫治療外科多年,每遇癬疾,就用此方施治。農村患者可以就地取材,采摘試用。
五、癢疹(一方)
浮萍丸
主治:皮膚風(fēng)濕瘙癢。
處方:浮萍一味
用法:曬干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三錢(qián)。每服一丸,用溫酒送下,特效。
六、跌打損傷(共三方)
元胡散
主治:墜車(chē)、落馬跌傷疼痛。
處方:元胡一兩
用法:研成細面,每次服二錢(qián),用黃酒二兩送下,蓋被取汗即愈。
外用土方
主治:各種外傷。
處方:綠豆團粉不拘多少
制法:將綠豆團粉炒黃,研成細面備用。
用法:用溫開(kāi)水洗凈傷處,將綠豆團粉用好醋調成軟膏,攤布上,貼于患處。五至七日即愈,不必換藥。
反應:敷藥后疼痛即止,但有時(shí)發(fā)癢。
按:此方乃李海濂大夫的祖傳秘方,療效百分之百,患者可大膽試用。
沒(méi)藥散
主治:跌撲、打損、墜馬、筋骨痛、腹痛、血瘀等癥。
處方:沒(méi)藥三錢(qián)
用法:研末,用熱黃酒調服。
七、凍傷(共三方)
治凍傷便方
主治:耳鼻等處凍壞、膚色變白。
處方:雪一大把
用法:敷在凍傷之處,患處感到熱痛時(shí)去雪即愈。
禁忌:敷雪前,千萬(wàn)不可用手摸或采用火烤及熱水洗等方法,以免耳鼻掉落,致成殘疾。
按:此方流傳在內蒙地區,為當地居民常用效方。此方妙在以寒治寒,效果甚速,不落殘疾。
治凍傷方
主治:偶遇寒襲,一時(shí)凍厥。
處方:小灰二斤
用法:將患者安放溫室內,炒熱小灰(即柴草灰),裝入布口袋內熨胸部,灰冷即愈。
吳茱萸湯
主治:被寒冷侵襲或涉水受凍、身厥打顫、腹疼嘔逆。
處方:吳茱萸五錢(qián)
用法:水煎溫服,蓋被取汗即愈。
治驗:此方由東北民間得來(lái),經(jīng)試用有效。如萬(wàn)全縣張金柱,男,二十余歲。一九四三年一月間因露宿村外,身厥打顫,腹疼嘔逆,口不能言,經(jīng)采用本方,半點(diǎn)撞即愈。后又吃熱面湯兩碗,兩三點(diǎn)鐘后即恢復正常。
八、凍瘡(共六方)
治凍瘡單方
主治:凍瘡。
處方:鮮山查不拘多少
用法:煨熟去皮、子,搗泥涂患處,數次即愈。
按:此方是天津市名中醫任寶成大夫所傳。經(jīng)試用,確有良效。
治凍瘡土方
主治:凍瘡。
處方:落花生皮四兩
用法:研細末,用香油調搽患處。
按:此方系安國縣景中村王連成老農傳出。據云昔年有人從關(guān)東得來(lái),經(jīng)定縣大定村劉卓玉大夫掌握后,每年治愈多人。三十年來(lái),百試百驗。
民間療法
主治:凍瘡。
處方:干茄棵四兩 羊角辣椒三個(gè)
用法:將上二味合一起,熬湯乘熱熏洗,每日一次。一般凍瘡未潰時(shí),兩三次就好。
凍瘡藥膏
主治:凍傷皮膚、痛癢罷?;虺莎徴?。
處方:鮮山藥、紅糖各等分
用法:將上二味共搗如泥,敷患處,數次即愈。
凍瘡外用藥粉
主治:凍瘡。
處方:白蘞一兩 黃檗五錢(qián)炒黑
用法:共為細末。先用溫開(kāi)水洗凈患處,再用香油調涂患部。
民間土方
主治:凍傷痛癢。
處方:茄柴四兩 辣椒三錢(qián)
用法:熬湯乘熱淋洗。每日一次,連用數日就好。
九、燙傷(共二方)
燙傷妙方
主治:水火燙傷。
處方:堿面不拘多少
用法:凡遇燙傷不起泡者,用堿面浸湯,乘溫揉患處,立即止痛;如有水泡者,不必剪破,以白酒調陳石灰末為稀糊涂之,三次就好。
按:此方為保定市清苑區謝上村唐聘卿大夫治療燙傷妙方。其效甚速,方法簡(jiǎn)捷,可以推廣。
民間土方
主治:水火燙傷。
處方:無(wú)煙煤(明亮的較好)不拘多少
用法:研為極細面,以鵝蛋清調涂患處,每日一次。
婦科
一、月經(jīng)不調(共四方)
紫參飲
主治:月經(jīng)不調、少腹疼痛。
處方:丹參三錢(qián) 延胡索二錢(qián)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早晚各服一煎。每當來(lái)月經(jīng)四、五日以前服之,俟月經(jīng)來(lái)即停止服藥。輕者一期即愈,重者三期準好。
治驗:北京志存中學(xué)學(xué)生王××,女,十九歲。于一九四六年患月經(jīng)不調,少腹作疼,經(jīng)前四、五日其痛更劇。經(jīng)中西醫治療三四個(gè)月不效,服此方九劑即愈。
調經(jīng)湯
主治:月經(jīng)前期腹痛。
處方:干芹菜一兩 大戟五錢(qián)
用法:用水二茶碗,煎剩一杯,溫服。每月經(jīng)來(lái)前四五日,服藥四五劑即愈。
治驗:正定縣城內趙秀榮,女,三十四歲,于一九三九年患月經(jīng)病。月經(jīng)前期,經(jīng)常腹痛,經(jīng)治數月不效,后服此方三劑痊愈。
三黃補血湯
主治:血多色紫或黑,腹疼拒按。
處方:黃連一錢(qián) 黃芩一錢(qián) 黃柏一錢(qián)
用法:水煎溫服。
治驗:深縣普樂(lè )村于××,女,二十七歲,患月經(jīng)不調,脈數,唇焦口燥,畏熱喜冷,每月經(jīng)來(lái)二、三次不定,或連續不斷,血色黑紫,腹疼拒按,二三月不愈,經(jīng)服此方五劑即愈。
益母草湯
主治:月經(jīng)不調,兼治產(chǎn)后瘀血脹悶、崩中漏下等。
處方:益母草一兩五錢(qián) 當歸五錢(qián)
用法:水煎,去渣溫服。
二、經(jīng)閉(共三方)
月經(jīng)閉止方
主治:月經(jīng)閉止。
處方:茜草根一兩
用法:水煎,兌黃酒一至二兩溫服。一次見(jiàn)效,兩次收功。
反應:服后腹微疼。.
治驗:易縣一區張素閣,女,二十三歲,經(jīng)閉三月有余,頭痛、目眩、耳鳴、腹痛,經(jīng)服中西藥治療無(wú)效,后用此方二劑痊愈。
民間土方
主治:經(jīng)閉一年不行,腹痛、腰腿沉重、寒熱往來(lái)。
處方:芥菜子二兩
用法:研為細面,每服二錢(qián),熱黃酒沖服。
反應:服后出汗或微現腹痛。
治驗:衡水縣岳貢橋村劉××,女,三十二歲,于一九四七年患月經(jīng)閉止癥,一年余經(jīng)水不行,終日腰痠腹痛,四肢沉重,寒熱往來(lái),經(jīng)多方治療無(wú)效,經(jīng)用此方十余日痊愈。
月經(jīng)閉止內服方
主治:月經(jīng)久門(mén)才不通。
處方:蠶砂四兩
用法:將蠶砂放砂鍋內炒至微黃,入白酒一斤,煎一刻鐘,去渣。每日早晚各溫服一兩,漸漸即通。
三、血 崩(共四方)
治血崩方
主治:血崩。
處方:向日葵蒂一個(gè)
用法:用柴草火燒成炭,研成細末,分成四包,黃酒送下。輕者一包,重者服完即愈。
治驗:此方流傳于深縣、獻縣一帶,治愈患者很多。如獻縣牛村張××,女,三十二歲,于一九四八年秋季患血崩癥,服藥半月不效,后服此方兩包即愈。
立效丸
主治:婦女血崩、流血不止。
處方:野兔子皮燒灰存性
制法:研細末,用適量的黃蠟溶化合藥面為丸(蠟的用量,在化開(kāi)以后,以沾住藥面為準),每丸重三錢(qián)。
用法:每用一個(gè)砸碎,黃酒送下,一次就好。
禁忌:忌吃葷腥、生冷,勿著(zhù)寒涼,且避免生氣。
治驗:定縣子位鎮東車(chē)道邸振海之妻,四十三歲,一九五七年冬患血崩癥甚重,纏綿至舊歷年節仍不愈,時(shí)下紫黑血,臉色腫黃,四肢無(wú)力,腿部也現浮腫,自配本方三兩,僅用少半即愈。
柏炭飲
主治:婦女血崩。
處方:側柏炭三錢(qián) 地榆三錢(qián)
用法:水煎,空心服。
按:側柏炭有滋陰、止血之功,地檢有涼血、止血之效,故用此方治療血崩有效。
民間單方
主治:婦人崩漏。
處方:蓮房燒灰存性
用法:研細末。每服三錢(qián),每日二至三次,空心米湯送下。輕則一次,重則服藥數次即愈。
四、白帶(共七方)
治白帶土方
主治:白帶。
處方:白馬鬃一綹(約似食指粗細)
用法:將馬鬃放在一個(gè)約五六寸長(cháng)的新竹筒內,用火燒之。俟將竹筒皮燒三分之二時(shí),將焦馬鬃倒出,研面,一次服完,黃酒二兩沖服。
治驗:此為山東民間秘方??箲鹌陂g由八路軍帶來(lái)冀中平原,經(jīng)深縣張村西醫蔡愚山大夫及唐奉中醫劉洛奉大夫臨床試治十數人,證明效果良好。如深縣一區蔡家張村孟慶常之妻,患白帶數年之久,經(jīng)服此方一劑即愈。
治白帶便方
主治:白帶,經(jīng)久不愈、身體虛弱。
處方:艾葉五錢(qián) 雞蛋二個(gè)
用法:用艾葉煎湯,去渣,將雞蛋打入湯內煮熟。每日晚臨睡時(shí)服之,數次即愈。
治驗:深縣東安莊村王姓婦女,四十九歲,患白帶四年余,終日白帶淋漓,身體日漸消瘦,營(yíng)養不良,據本人談:本病是從患熱病以后引起的,起初因生活困難不曾治療,直至病情沉重才請醫治療,但仍因經(jīng)濟困難,不能經(jīng)常吃藥,致拖延數年不愈。后用此方不到一月,不但將白帶治好,而且身體也恢復了健康。
按:此方不但對治療白帶效果良好,而且對經(jīng)水淋漓不斷、日久不愈者亦很有效。惟方中應改用艾葉炭三錢(qián)、雞蛋三個(gè),以水三碗同煮,雞蛋熟后剝去皮再放入湯內,煮至湯剩一碗為止,連湯一次服完。輕者每天服一次,重者兩次,連服兩三日即愈。此系保定市第二醫院儲懷琨大夫經(jīng)驗效方,治愈患者很多,不可輕視。
治白帶單方
主治:白帶。
處方:東瓜子(陳者佳)半斤
用法:將東瓜子炒黃研末,每服五錢(qián),每日二至三次。拌米飯同食或用米湯送下,常服即愈。
民間驗方
主治:赤白帶下。
處方:鮮馬齒莧汁二兩 雞蛋清一兩半
用法:將上二兌在碗內,另加水半杯,攪勻,放鍋內燉熟(越嫩越好),臨睡食之,常服即愈。
蓯蓉湯
主治:婦女白帶。
處方:肉蓯蓉三錢(qián)
用法:水煎,空心服。
治驗:寧晉縣李棟之妻,年三十二歲,白帶下如清水,小便反多,大便干燥,腰膝冷痛,連服二劑,諸癥痊愈。
按:此方有溫補命門(mén)火、通利大腸之功,故用之特效。
止帶散
主治:白帶。
處方:棉籽(霜降節后采者佳)三錢(qián)
用法:將棉籽炒成炭,軋成細面,黃酒沖服。赤帶加白糖一兩;白帶加紅糖一兩。
禁忌:房事百日。
翻白草湯
主治:白帶。
處方:翻白草五錢(qián)
用法:水煎溫服,常服即愈。
按:翻白草又名雞腿根,各中藥店均售。
五、惡阻(共三方)
惡阻便方
主治:妊娠嘔吐。
處方:伏龍肝一撮 生姜三片
用法:水煎,澄清去渣,溫服。
按:伏龍肝即灶心土,燒柴草者良;燒煤炭者勿用。如在城市不好找,可到藥店購買(mǎi)。
惡阻效方
主治:孕婦嘔吐。
處方:陳皮三錢(qián) 半夏二錢(qián)
用法:水煎服。
絲瓜絡(luò )飲
主治:孕婦嘔吐。
處方:絲瓜絡(luò )三錢(qián)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輕者二日,重者五日即愈。
六、妊娠痢疾(一方)
蛋黃散
主治:妊娠痢疾(亦治平人赤白痢疾)。
處方:烏雞蛋一個(gè) 黃丹一錢(qián)
用法:將烏雞蛋一頭開(kāi)一小口,去清留黃,再將黃丹裝入雞蛋內,用紙包好,外面涂麥糠泥,如松花狀,火上煨干。離火俟冷卻后,去皮取藥為末。每服三錢(qián),米湯送下,一、二日即愈。
七、胎動(dòng)不安(共三方)
佛手散
主治:跌仆傷損引起的胎動(dòng)不安。
處方:當歸五錢(qián) 川芎二錢(qián)五分
用法:水煎,黃酒沖服。如跌仆傷重,另加青木香錢(qián)半、益母草三錢(qián)。
禁忌:受傷后不可再參加勞動(dòng),宜躺床靜臥,忌食刺激性食物。
治驗:保定市西關(guān)王煥平,女,三十七歲,于一九五三年冬不慎跌倒,致少腹疼痛、胎動(dòng)不安。服此方一劑疼止,三劑而愈。
經(jīng)驗良方
主治:怒動(dòng)肝火引起的胎動(dòng)不安。
處方:柴胡二錢(qián) 炒山梔二錢(qián) 川連炭一錢(qián)
用法:用水一碗,煎剩半碗,一次服完,一至二次即愈。
治驗:保定市西大街王xx,二十三歲,因與丈夫吵架,引起胎動(dòng)腹疼、經(jīng)水竣下,經(jīng)服此方一劑即安。
治胎動(dòng)不安方
主治:孕婦突然胎動(dòng)不安。
處方:砂仁二錢(qián) 朱砂三分 童便半杯
用法:水煎溫服,即愈。
八、胎漏(共二方)
民間便方
主治:胎漏或在孕期房事不慎、經(jīng)水復來(lái)者。
處方:赤小豆芽一把
用法:用水煎取一茶杯,兌黃酒一兩溫服,數次即愈。
治驗:北京市西四牌樓缸瓦市人力車(chē)工人王x之妻,三十一歲,于一九四六年懷孕后,因房事不慎致經(jīng)水復來(lái)、胎動(dòng)不安,經(jīng)服此方三劑即愈。
防風(fēng)黃芩丸
主治:孕婦因風(fēng)熱而致漏血。
處方:條黃芩炒焦、防風(fēng)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黃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qián),一日三次,食前白開(kāi)水送下。
治驗:石家莊市北道岔街王洛大之妻,于一九四九年孕期患傷風(fēng)癥,因未及時(shí)治療,六七日后觸發(fā)胎動(dòng)漏血。經(jīng)服此方后,四五日即愈。
九、產(chǎn)后(共三方)
民間土方
主治:腹脹如鼓、坐臥不安。
處方:焦麥芽一把
用法:用白水一茶碗煎至半碗,兌黃酒二兩溫服,立效。
失笑丸
主治:產(chǎn)后瘀血脹胞。
處方:五靈脂去土炒、炒蒲黃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至三錢(qián),淡醋水送下,甚效。
治驗:深縣普樂(lè )村楊姓婦女,于一九四六年產(chǎn)后四五日惡露不下,瘀血脹胞、坐臥不安,服此藥兩劑即愈。
花蕊石散
主治:產(chǎn)后敗血不盡、血迷血暈、胎衣不下、少腹脹急、不省人事。
處方:花蕊石一錢(qián)五分 硫磺三分
用法:用瓦罐一個(gè),周?chē)眉埬喾夤?,將藥為末和勻放入罐內,再用紙泥封住罐口,曬干,用炭火燉二炷香的時(shí)間,次日取出,研成極細面。每服一錢(qián),童便和熱黃酒送下。病重者每次可用藥二至三錢(qián)。
治驗:深縣城內王××,產(chǎn)后三日惡露不下,發(fā)冷發(fā)熱,少腹脹甚,繼而暈迷不省人事。某醫師誤作產(chǎn)后風(fēng)治之不效;后以此散灌之,未半日瘀血即下,神識清醒,繼服一劑痊愈。
按:以上二方出自“醫學(xué)心悟”,經(jīng)試用屢見(jiàn)奇效,故推薦之。惟惡露不下為產(chǎn)后大癥,須在醫師指導下用藥,方保無(wú)虞。
十、回乳(一方)
回乳方
主治:乳房發(fā)脹不安。
處方:焦神曲五錢(qián) 炒麥芽五錢(qián)
用法:水煎溫服,服后乳脹即消。
治驗:石家莊專(zhuān)區衡水供翁社劉同志,為便利工作,產(chǎn)后第四天即將小兒奶出,繼隔二三日感奶脹痛不安,后連服此方三劑即愈。
十一、催乳(共三方)
兔耳散
主治:乳汁不通。
處方:兔耳一對
用法:將冤耳放瓦上焙黃為末,黃酒送下,乳汁即下。
按:此方在民間流傳甚廣。新樂(lè )縣城東、西里村農民家喻戶(hù)曉,用于婦人產(chǎn)后乳汁不下甚效。
豬蹄豆腐湯
主治:氣血虛弱,乳汁不生。
處方:豬蹄一對 豆腐一斤 大蔥白三寸
用法:將上三味合一起,放黃酒一兩、醬油少許,加水燉熟,任意食之。每日一次,乳汁即生。
治驗:邯鄲市鄭××之妻,平素體質(zhì)虛弱,且在生產(chǎn)期間失血過(guò)多,致產(chǎn)后月余無(wú)乳。經(jīng)多方醫治不效,后服本方三日乳汁即生;繼服八九日,不但乳兒夠吃,大人的身體也比前健壯有力。
催乳單方
主治:乳脹不通。
處方:瓜蔞一個(gè)
用法:水和黃酒各半煎服。不喝酒者,只用水煎亦可。
十二、乳痛(共三方)
瓜蔞散
主治:乳汁塑滯腫痛。
處方:全瓜葁一個(gè) 明乳香二錢(qián)
用法:用黃酒二兩合水煎服。
香附餅
主治:乳癰初起腫痛。
處方:香附一兩 麝香二分
用法:將香附軋成細末合麝香研均,再以蒲公英二兩,用白酒煎約一刻撞去渣。用此酒調上藥如糊狀,就熱敷患處。輕則一日,重則數日即愈。
治乳癰方
主治:乳房腫痛。
處方:橘皮二兩 蒲公英一兩
用法:水和黃酒各半煎服。每日一劑,數日即愈。
兒科
一、小兒初生不啼(共二方)
灸初生兒不會(huì )啼哭方
主治:小兒下生后因受風(fēng)寒過(guò)甚,不能啼哭。
治法:小兒下生后,不要剪臍帶,先將小兒用棉被包好,抱在懷中,用艾卷灸小兒臍部,以驅寒氣。待小兒能哭后,再剪臍帶。
刺初生兒不會(huì )啼哭方
主治:小兒下生后,因有毒泡,堵塞氣道或聲帶受壓,不會(huì )啼哭者。
治法:用消過(guò)毒的針將泡挑破,然后再用消毒棉拭凈惡血即愈。
二、小兒初生不睜眼(共二方)
銀花甘草湯
主治:初生兒眼睛紅腫、閉目不睜。
處方:銀花二錢(qián) 甘草一錢(qián)
用法:煎湯少許,徐徐喂之,外用硼酸水洗眼,一至三日即愈。
黃連水
主治:初生兒眼睛紅腫、不睜眼、啼哭不已。
處方:黃連三錢(qián)
用法:將黃連搗碎,用開(kāi)水半茶碗沖泡約半小時(shí),過(guò)濾去渣,然后用消毒棉蘸水洗眼,一日數次。
三、小兒初生不乳(共二方)
一捻金
主治:初生兒因腹滿(mǎn)、便閉等癥,不能吮乳者。
處方:大黃、檳榔、二丑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每次服一分。一日三次,蜂蜜水送下。
治驗:河北省建筑公司工人王長(cháng)生之女,出生后五日不乳,啼哭異常,經(jīng)檢查為小兒腹脹滿(mǎn)。據其母談:自生后從未大便。此乃便閉所致,隨即服一捻金一分,服后約一刻鐘,小兒哭止,腹內微有腸鳴;二小時(shí)后繼服藥一分,拉出黑屎而愈。
附子干姜湯
主治:初生兒面青、四肢冷、便瀉不能吮乳者。
處方:附子—錢(qián) 干姜五分
用法:以水半茶杯煎成十分之四,每次灌少半匙。每隔三至四小時(shí)灌一次,數次即愈。
治驗:深縣禮門(mén)寺村李××之子,出生后數日不吃乳,且有面青、腹脹、四肢厥冷、泄肚等癥狀。經(jīng)服上方痊愈。
四、小兒初生吐乳(共二方)
吐乳便方
主治:小兒吐乳,屬于寒者。
處方:生姜一片 燒大棗一枚 紅糖一撮
用法:用水少半茶碗煎湯,一日分四次,加溫后喂之。
治驗:保定市南關(guān)張××之子,出生后就患嘔吐,經(jīng)治月余不愈。面白、唇白、四肢冷,此屬寒癥,后用上方治之,三日即愈。
左金九
主治:小兒吐乳,偏于熱者。
處方:黃連一錢(qián) 吳茱萸一分
用法:共為細末,初生兒每服一至二分,竹茹湯送下;便秘者蜂蜜調湯送下。輕者一日,重者二日即愈。
五、小兒馬牙(一方)
治小兒馬牙便方
主治:馬牙。
治法:用消過(guò)毒的針,將小兒牙齦上所生的白肉泡完全刺破(以見(jiàn)血為度)。然后用消毒棉拭凈惡血,外用香油數滴、細鹽面少許調勻涂患部。輕的一次,重的三次即愈。
六、小兒口瘡(共六方)
二白消炎散
主治:小兒口瘡。
處方:冰片一分 白礬一錢(qián)
用法:共為極細面,撒患處。上藥前先令患兒漱凈口再上藥,一日三至四次,七八日即愈。
治小兒口瘡便方
主治:小兒口瘡,咽喉腫痛。
處方:吳茱萸二錢(qián)
用法:研細末,用陳醋調如糊狀,攤布上,貼腳心,然后用布包好,每日一換。輕者一次,重者三四次就好。
治驗:平山縣東大吾村一男孩,三歲,患口瘡一月余不愈。滿(mǎn)口潰爛疼痛,食欲不良,肢體瘦弱,用此方三日即愈。
治口瘡單方
主治:口瘡。
處方:柿霜面不拘多少
用法:用軟細白布條纏繞食指端部,蘸冷水拭凈患處,然后抹柿霜面。一日二次,屢用有效。
貼眉心方
主治:紅白口瘡、口流誕水、疼痛時(shí)啼者。
處方:巴豆仁半?!□r白山藥黃豆粒大兩塊
用法:將上二味搗成泥,按在眉心中間,用小膏藥蓋之,約半小時(shí)去藥(拔成小水泡無(wú)妨)。
民間土方
主治:小兒紅白口瘡、通身發(fā)熱、不能吮乳者。
處方:井底蟲(chóng)七個(gè)研爛
用法:涼開(kāi)水調下。
按:此蟲(chóng)生于井底泥中。捉蟲(chóng)時(shí),須用小米稀皈一茶碗,用布巾包嚴,綁以長(cháng)繩系井底將近泥處,井底蟲(chóng)即附著(zhù)在上,經(jīng)兩小時(shí)后緩緩提出,即可取得。
民間驗方
主治:小兒口內生瘡似木耳。
處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用香油調敷患處,侯有津液即愈。
七、小兒耳內生瘡(一方)
治耳朵底子便方
主治:小兒耳內生瘡、脹痛流膿。
處方:蟈蟈兩個(gè) 香油一兩
用法:用香油將蟈蟈炸焦,取出;然后在油中兌冰片三分調勻,用時(shí)將油滴入耳朵里兩三滴,每日滴一次。輕者三次,重者五次即愈。
八、麻疹(共三方)
民間驗方
主治:麻疹出不齊、身發(fā)煩熱。
處方:蟬退七個(gè)去足 綠豆一把
用法:用水一茶碗半煎剩一半,去渣,兌黃酒一酒杯,分作三份,每隔五個(gè)小時(shí)服一份。另加白糖少許亦可,但不宜多用白糖。
治驗:此方為保定市清苑區大李各莊王藎臣大夫歷年常用有效之方。在一九五五年麻疹流行期間,他用此方治愈患兒二百余人。
麻疹小單方
主治:麻疹初起、發(fā)燒咳嗽。
處方:金銀花二錢(qián) 蘆草根(鮮的好)七寸 甘草五分
用法:水煎,早晚分二次溫服。
麻疹外用搓方
主治:麻疹初期、疹出不透、煩躁不安、呼吸短促。
處方:香菜三棵
用法:將香菜(芫荽)搗爛成團,反復搓前后心,疹出即愈。
九、痄腮(共二方)
治小兒痄腮單方
主治:痄腮。
處方:板蘭根二兩
用法:用水二斤煎成一斤,分成四份。每四小時(shí)服一次,一日服完。嬰兒酌減,一般兩天即愈。
治齡:此方對治療痄腮(腮腺炎)療效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九五一年在交河縣防疫時(shí),曾用此方治愈十余名腮腺炎患兒。
小兒痄腮外治方
主治:痄腮。
治法:用寫(xiě)字的香墨研磨雞蛋清呈黑色濃汁,以毛筆蘸抹痄腮腫起的全部,并在邊緣周?chē)蛲舛嚅_(kāi)一分許。一日夜抹兩次,不拘時(shí),數次即愈。
治驗:河北省衛生廳馬增第同志的男孩陳金,一歲半。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晨,發(fā)現左耳下腮頭交界部位腫起,平圓如銅子大的痄腮疙磨,正中一小片高起。每到下午不斷哭鬧,晚上也不安睡。除夕傍晚診察:身有微熱,面部顏色正常,兩唇稍顯干皺,患部觸診較對側腫硬。用此法抹治后,一夜能安眠,腫消大半;翌晨照抹一次,午后全部消散,活潑如常。
十、百日咳(一方)
百日咳內服方
主治:陣嗽有熱。
處方:雞苦膽三錢(qián) 雄黃五分
制法:取雞苦膽若干,放背陰處陰干,而后將雞苦膽剖開(kāi),把凈膽汁粉取出,和雄黃研成細面。然后再加綠豆粉六錢(qián)半研勻,裝瓶備用。
用法:一周歲以下每次服二厘;二周歲以下每次服五厘,每天服二至三次。輕則一日,重則五日即愈。
按:此方(又名膽黃散),由河南省秘傳而來(lái),經(jīng)試用曾治愈患者多人,療效達百分之百,不可輕視。
十一、瘟瘧(一方)
治小兒瘟瘧單方
主治:瘧疾。
處方:雞內金煨存性
用法:研細末;每次一至二分,乳汁沖服。一日二、三次,數次即愈。
十二、大肚子痞(共五方)
治痞妙方
主治:大肚子痞。
處方:大蜘蛛一個(gè) 雞蛋一個(gè)
用法:把雞蛋一頭打一小孔,將蜘蛛裝入蛋內,用紙封好,外抹麥秸泥一層,約三四分厚,放火內燒熟食之。每隔一日吃一個(gè),輕者三個(gè),重者五個(gè)即愈。
治驗:保定市郊區馬莊邸?;ǖ呐?,四歲,患大肚子痞年余。癥狀:脾臟腫大至臍,面色青黃黑,牙齦出血,消化不良,腹部膨大,肢體瘦弱,右目瘡瘍。經(jīng)省醫院確診為黑熱病,用此方四次即愈。
按:此方原用七星蜘蛛七個(gè)、雞蛋一個(gè),焙干后為面、分三次服之,一日服完,屢試屢有效。保定市郊區人民公社醫院李棠大夫,亦用此方治療大肚子痞,惟將七星蜘蛛改為大蜘蛛,療效更為顯著(zhù),故推薦之。
豬脾散
主治:痞塊。
處方:豬脾七個(gè) 樸硝七錢(qián) 水紅花子七錢(qián)
制法:先將豬脾用針刺爛,和樸硝拌勻,放瓷器內。七日后用鐵器焙干,和水紅花子研為細末。
用法:每日一次,每次五分,黃酒沖,空心服下。病一年者一服愈;五年者二服愈;十年者三服愈。
消痞膏
主治:腹中痞塊。
處方:臭椿根白皮二斤
用法:將上藥切碎,放鍋內煎半小時(shí)去渣,以文武火熬成膏,攤布上一薄層。用時(shí)烤熱撒麝香面少許,貼患處。在貼膏藥以前先以生姜擦凈患部,待藥膏自落即愈。
反應:初貼時(shí)感覺(jué)微痛,半日后自消。
按:臭椿樹(shù)身上的白嫩皮,熬膏貼痞,同樣有效,不撒麝香也可。
消痞散
主治:大肚子痞。
處方:大蜈蚣一條
制法:將蜈蜒在植物油燈頭火上炙焦存性,去頭足研細末。
用法:三歲兒每服一分;周歲兒半分;五歲以上者二分。白開(kāi)水送下,一日二次,早晚服,連服十天即愈。
治驗:定縣樓底村彭懷德的外甥女張月然,年三歲。左脅下生疼塊,摸之如牛舌狀,面色黃瘦,毛發(fā)焦豎,身有微熱。照方配用,十日諸癥消失,隔半月后,又配用五日,健壯如常。
二甲散
主治:痞積(黑熱病)。
處方:醋炙鱉甲五錢(qián)
用法:共為細末,熱黃酒沖服。量小兒大小與服,每日服二、三次。
按:此方是消堅、破積的藥,治痞積癥瘕,功效卓著(zhù),屢用屢效。
十三、小兒痢疾(一方)
胡連湯
主治:小兒赤痢。
處方:胡黃連、烏梅各等分
用法:水煎,空心溫服。
按:胡黃連治赤痢、殺病菌;烏梅有增強大腸吸收作用,故治赤痢有效。
十四、小兒便血(一方)
槐花散
主治:小兒大便下血。
處方:槐花、阿膠珠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小兒三至五歲者,用白開(kāi)水調,空心送下一錢(qián)。
按:槐花苦寒,功能涼血,治腸風(fēng)下血;阿膠珠利大腸、滋陰,治腸風(fēng)下血。二味合用其效更著(zhù)。
十五、小兒疝氣(一方)
金萸丸
主治:小兒寒疝少腹痛。
處方:川楝子一兩 吳茱萸五錢(qián)
制法:共為細末,黃酒打面糊為丸。
用法:小兒三至五歲者,每服一錢(qián),空心用淡鹽水送下。
按:小兒寒疝,是因過(guò)食生冷,或坐臥濕地引起。方內吳茱萸溫下焦之寒;川楝子為祛寒濕、治寒疝要藥,故用之有效。
十六、小兒遺尿(共二方)
故紙散
主治:小兒遺尿,甚至十余歲不愈者。
處方:破故紙一兩
用法:將破故紙研成細末,每晚十時(shí)許令患兒服三至五分,熱湯送下,常服即愈。
治兒童遺尿便方
主治:兒童遺尿。
處方:麻頭紙一張
制法:將紙折迭數層,用患兒本人的便溺浸透曬干,燒成灰。
用法:臨睡時(shí),白開(kāi)水送下。
十七、諸蟲(chóng)為病(共三方)
治寸白蟲(chóng)單方
主治:小兒肛門(mén)瘙癢異常,夜不能眠,每逢大便后,時(shí)有似線(xiàn)頭的小蟲(chóng)蠕動(dòng)。
處方:煙袋油二三滴
用法:用白開(kāi)水一至二匙,將煙袋油溶解后,吸于注射器內,于睡前令患者伏臥,注入肛門(mén)內。一次止癢,三次絕根。
治驗:保定市大鐘樹(shù)胡同蔡寶岐之子,四歲。每晚即喊叫肛門(mén)發(fā)癢,不能安眠。經(jīng)蔡愚山大夫檢查系寸白蟲(chóng)所致,用此方,一次即愈。
治蟯蟲(chóng)土方
主治:蟯蟲(chóng)。
處方:明礬一塊
用法:每晚臨睡時(shí),塞入肛門(mén)內,翌晨取出,蟲(chóng)即集聚一層在明礬周?chē)?。連用數次,至蟲(chóng)凈為度。特效。
史君子湯
主治:小兒腹內有蟲(chóng)、腹痛。
處方:史君子三錢(qián) 韭菜子五分
用法:水煎,空心溫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