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靜安區
2017年09月22日 15: 解放周末/知滬·連載·廣告
1945年12月,上海共有32個(gè)行政區,第十區為靜安區,第十一區為新成區,第十二區為江寧區。當時(shí),境域分屬上述三個(gè)區管轄。靜安區以公共租界靜安寺巡捕房轄地為基礎,東以泰興路、茂名北路與新成區為界;西界從迪化路(今烏魯木齊北路)擴至江蘇路,與長(cháng)寧區為界;東南面以中正中路(今延安中路)、陜西南路與盧灣區為界;北以新閘路、梵皇渡路(今萬(wàn)航渡路)、開(kāi)原路(今武定西路)與江寧區為界。面積3.6平方公里。設38保,975甲。區公所設在愚園路792號。
新成區地域系公共租界新閘路巡捕房和成都路巡捕房轄地合并而成,東至西藏中路與老閘區為界,西臨泰興路、茂名路與靜安區和江寧區為界,南達中正中路(今延安中路)與嵩山區、盧灣區為界,北以蘇州河與閘北區為界。面積2.76平方公里。設76保,1676甲。區公所設在成都北路360號。江寧區地域以公共租界戈登路巡捕房轄地為基礎,東以泰興路連新成區,西從延平路擴至長(cháng)寧路、江蘇路毗長(cháng)寧區,南以新閘路接靜安區,北以安遠路鄰普陀區。面積3.19平方公里。設54保,1288甲。區公所設在陜西北路835弄50號。
1949年5月25日凌晨,靜安、新成、江寧區宣告解放。5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huì )分別派員接管靜安、新成、江寧區公所。6月3日,建立靜安寺、新成、江寧區接管委員會(huì ),后又分設接管專(zhuān)員辦事處(靜安寺區3個(gè),新成區4個(gè),江寧區6個(gè))。同時(shí),廢除保甲制度。1950年6月,靜安寺、新成、江寧區接管委員會(huì )撤銷(xiāo),成立區人民政府。同時(shí),靜安寺區改稱(chēng)為靜安區。12月建立區冬防指揮部,下屬接管專(zhuān)員辦事處更名為冬防辦事處(靜安區6個(gè),新成區10個(gè),江寧區6個(gè))。1951年6月,冬防辦事處改稱(chēng)區人民政府派出人員辦事處。1952年9月,區人民政府派出人員辦事處更名為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其中靜安區6個(gè)辦事處調整為9個(gè),新成區10個(gè)辦事處調整為17個(gè),江寧區6個(gè)辦事處調整為12個(gè)。
1956年2月,靜安區建制撤銷(xiāo),以常德路、富民路為界,東部劃歸新成區;西部并入長(cháng)寧區。1960年1月,撤銷(xiāo)新成、江寧區建制,重建靜安區。區境東起成都北路,西至鎮寧路,南始延安中路、長(cháng)樂(lè )路,北迄蘇州河,劃分為石門(mén)二路、武定路、大沽路、威海衛路、奉賢路、延安中路、江寧路、陜西北路、康定路、余姚路、梵皇渡路、金司徒廟、烏魯木齊中路和常德路等14個(gè)街道辦事處。1964年9月,將原8個(gè)街道辦事處調整為康定路、愚園路、華山路、延安中路、萬(wàn)航渡路、江寧路、余姚路、張家宅、武定路和威海衛路(1981年更名威海路)等10個(gè)街道辦事處。
2015年,靜安、閘北兩區合并。
?。ㄕ浴鹅o安區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