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趙匡胤上演“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都開(kāi)封,史稱(chēng)“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后繼者太宗趙匡義(又名光義)滅掉了北漢,基本統一了中原,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局。北宋的疆域,遠未達到隋唐的水平,北有遼,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南詔、大理,僅是小統一而已。
太宗趙匡義也是較有作為的君主,在位(977—997年)期間,先滅了北漢,想迅速收復燕云失地,結果“幽州大戰”敗北,宋太宗受傷而歸?!瓘拇?,宋軍對遼采取了消極防御的政策?!?/span>
宋太宗在位(976--997)22年,有五個(gè)年號,有三個(gè)年號鑄錢(qián)?!?/span>雍熙”“端拱”年間未鑄錢(qián),淳化年間(990—994年)鑄“淳化元寶”錢(qián)。宋太宗親書(shū)“淳化元寶,作真、行、草三體”。
查閱資料;之前有過(guò)出土 淳化元寶 背佛像金銀錢(qián)的報道,其實(shí)不僅金銀錢(qián)有,銅錢(qián)也有。
【1963年,北京湯山農機廠(chǎng)工地出土 淳化元寶 背佛像 金錢(qián)8枚,銀 佛像錢(qián)12枚。
1988年,山西五臺山 中臺 頂演教寺,珠光塔靑石板下的地宮,多次出土金質(zhì)淳化元寶背佛像錢(qián),兩千多枚,數百枚流散民間】。
我收藏 銅質(zhì)“淳化元寶” 背佛像錢(qián)四品;
1、真行二體背佛,直徑24·2毫米,重4·8克。
背二佛像,蓮花為座,右坐左立,有人推測是“觀(guān)音與善財童子”。
2、行書(shū)背佛,直徑23·4毫米,重5·2克。
背二佛像,亦蓮花為座,右坐左立,與上品相類(lèi)。
3、真書(shū)背佛,直徑22·2毫米,重7克。
背二佛像,亦蓮花為座,右坐左立,與上二品相類(lèi)。
4、縮水二坐像,直徑24毫米,重6·2克。
背 二雕像,無(wú)蓮花托,皆坐。不知 是“道”是“佛”?與上三品不類(lèi)。
古籍摘錄:
錢(qián)幣
……
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淳化更鑄,又親書(shū)“淳化元寶”,作真、行、草三體。后改元更鑄,皆曰“元寶”,而冠以年號,至是改元寶元,文當曰“寶元元寶”,仁宗特命以“皇宋通寶”為文,慶歷以后,復冠以年號如舊。
自天圣以來(lái),毀錢(qián)鑄鐘及為銅器,皆有禁。慶歷初,闌出銅錢(qián),視舊法第加其罪,錢(qián)千,為首者抵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