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湯制作工藝很講究,配料也很多。最常見(jiàn)的原料有面筋、海帶絲、粉絲、千張絲、花生米、香菜、姜末、榨菜、黑胡椒粉等。 根據節令和地域的不同,還會(huì )添加牛肉、羊肉、黃豆、木耳、黃花菜、菠菜、蘿卜條、蔥花等原料。糊辣湯的制作方法很繁瑣,先用淡鹽水和面,揉成面團,然后不斷加水“洗”出面筋。水燒開(kāi)后下面筋,面筋熟后將洗面筋的水,也就是稀淀粉糊倒入鍋內,小火燒至湯汁鉆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燒沸即成。糊辣湯盛到碗里后,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來(lái)豁糊糊、香噴噴。 聰明的河南人對胡辣湯的吃法做了延伸,把清熱下火的豆腐腦和胡辣湯摻在一起喝,謂之“豆腐腦胡辣湯兩摻”簡(jiǎn)稱(chēng)“兩摻”。 據專(zhuān)家考證,糊辣湯的祖宗應該是酸辣湯和肉粥,中醫認為,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有益行氣,故辛辣味食品頗為流行。這種結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湯的肉粥,成為了胡辣湯的雛形。
原料:豬骨頭5干克,面粉1500克,鮮姜末、大蔥、去皮花生米各100克,粉條500克,海帶絲200克,油炸豆皮、雞蛋皮絲各150克,菠菜 250克,黑胡椒粉15克,五香粉8克,鹽、雞精各20克,芝麻油150克。
制作分為原料加工、洗面筋、制湯三道工序。
1、原料加工。把豬骨頭洗凈后,斬成大塊,加入清水15干克,大火燒開(kāi),小火燉至湯香肉爛撈出。大骨頭拆出,肉切成丁(俗稱(chēng)拆骨肉);蔥、姜切成末;菠菜洗凈切成約2厘米長(cháng)的段。
2、洗面筋。將面粉放入盆內,用淡鹽水約900克調成面團,用手蘸水把面團操上勁,餳幾分鐘,再揉上勁,來(lái)回3次,然后倒入清水輕輕壓揉,至面水濃稠時(shí)(顏色發(fā)白)換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將面團中的淀粉全部洗出,再將面筋用手攏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內。把一半洗好的面筋揪成丁,入人五成熱的油鍋中炸成油面筋備用。
3、制湯。鍋內加入骨頭湯燒開(kāi),下入蔥、姜丁,再依次放入拆骨肉、海帶絲、粉條油炸豆皮、去皮花生、油炸面筋,大火燒沸,然后添些涼水使湯鍋呈微沸狀。將剩下的面筋拿起,雙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鍋內測成面筋片。鍋內燒沸后,將濕淀粉打勻,徐徐勾入鍋內,邊勾邊用手勺攪動(dòng),至稀稠均勻,放入鹽、五香粉、雞精、胡椒粉攪勻,再撒入菠菜、蛋皮絲,燒開(kāi)即可。食用時(shí)根據客人喜好,可淋入香醋、芝麻油、辣椒油調味。
相傳北宋年間,宋徽宗酷愛(ài)美食,御廚趙杞以少林“醒酒湯”武當“消食茶”合二為一精心配制出一種上乘之湯,徽宗服用后精氣十足,容光煥發(fā),遂封此湯為:“御湯”! 宋朝末年,因戰亂,御廚趙杞攜此秘方至中原清河縣(今逍遙鎮)?!坝鶞睆拇藶殄羞b鎮民間一種風(fēng)味小吃,并在中原地區廣為流傳,歷經(jīng)八百多年而不衰!
來(lái)源鏈接:http://www.qbaobei.com/yingyang/1511463.html
著(zhù)作權歸分享者所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