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四大猛人為:曹文詔 左良玉 洪承疇 盧象升
曹文詔
(?—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禎年間將領(lǐng),號稱(chēng)第一良將,官至總兵。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功勛卓著(zhù)。
最后一戰:曹文詔于率領(lǐng)三千人在鎮寧的湫頭鎮同賊兵相遇,遭遇數萬(wàn)敵軍包圍,曹文詔左右跳蕩,親手殺了幾十個(gè)農民軍,輾轉拼戰了幾里路。最后體力不支,拔刀自殺而死。
朱由檢為他痛心,追贈他為太子太保、左都督,賜予祭葬的恤典,讓他的子孫世襲指揮僉事的官職,并命令有司為他立了廟,每年春秋兩季予以祭奠。曹文詔的忠誠、勇武,世間無(wú)比,被稱(chēng)為明末良將中的第一人。
左良玉
(?—1645年),字昆山,臨清人。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南寧侯。初在遼東與清軍作戰,曾受侯恂提拔。后在鎮壓農民軍的戰爭中,不斷擴大部隊,日益驕橫跋扈,擁兵自重。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又晉為侯,鎮守武昌。此時(shí),弘光政權中馬士英、阮大鋮用事,排斥東林黨人。他袒護東林黨人,且懷有個(gè)人野心,于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進(jìn)軍南京。未幾,病死于九江舟中。子左夢(mèng)庚率所部降清。
(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
萬(wàn)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jìn)士,累官至陜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shí)官至兵部尚書(shū)、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后被清朝俘虜,后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xué)士。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guān)。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shū)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wù)。
盧象升
(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號九臺。漢族,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末著(zhù)名將領(lǐng),民族英雄。
自崇禎六年(1633年)起,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wù),兼湖廣巡撫,后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 宣府、大同、山西軍務(wù)。崇禎七年(1634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1635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shū),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shū)職務(wù),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巨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chǎng)。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shū),南明福王時(shí)追謚“忠烈”,清朝追謚“忠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