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會(huì )
取穴: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xiàn)的中點(diǎn)。簡(jiǎn)便而正確的取穴方法為:于前后正中線(xiàn)和兩耳尖連線(xiàn)的交點(diǎn)處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較明顯的雙向調節,既可預防高血壓,又能防止血壓過(guò)低引起休克。近年來(lái)還用于預防競技綜合征。
操作:(1)針?lè )ǎ河?0號1寸毫針成15°角向后平刺入0.5~0.8寸,也可從右往左刺入一針,成十字刺法。留針30min(預防高血壓)~數小時(shí)(預防競技綜合征)。(2)灸法:以艾條作溫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min或據情況而定。
2.印堂
取穴:在額部,當兩眉頭的中間。
作用:本穴多與百會(huì )配合用于預防高血壓、失眠及憂(yōu)郁癥等。
操作:針?lè )ǎ阂?寸毫針自上至下平刺0.5寸。
3.素髎
取穴:在面部,當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為預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溝)同用?,F代實(shí)驗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壓下降,促使血壓上升,具有興奮呼吸機能,以及提高機體對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償能力。
操作:針?lè )ǎ盒贝?,針尖從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約0.5~1.0寸,使產(chǎn)生酸麻感,可擴散至鼻根及鼻腔。留針直到癥情改善,留針期間宜間斷運針。
4.風(fēng)池
取穴:在項部,枕骨之下兩側,正當斜方肌外緣與胸鎖乳突肌后緣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預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壓。對預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內障、近視等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1)針?lè )ǎ罕狙橐装l(fā)生危險的穴位,作為預防用,必須注意安全。據解剖學(xué)研究和大量臨床實(shí)踐證明,針尖向鼻尖方向刺入1~1.5寸最為安全。以針感向眼區、前額或頭部放射為佳。留針20~30min。(2)灸法:用艾條作回旋灸10~15min。
5.太陽(yáng)
取穴: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作用:預防感冒、急性結膜炎以及頭痛發(fā)作。
操作:針?lè )ǎ?)直刺。以30號1寸針刺入0.5~0.8寸,至局部有酸脹感,用以預防感冒;2)平刺。以30號1.5寸針成15°角向耳尖方向刺入1~1.2寸,用以預防頭痛。以上均留針30min。3)點(diǎn)刺。以消毒細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用以預防感冒和急性結膜炎。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線(xiàn)上,臍上4寸。使病人仰臥,在胸骨劍突至臍心連線(xiàn)中點(diǎn)取之。
作用:能調節脾胃功能、增強食欲。為傳統的防病健身穴。
操作:(1)針?lè )ǎ汉玲樦贝?,?.5~2.0寸,至上腹部悶脹沉重,或放散性脹痛,或胃部有收縮感。注意,毫針以28號~30號為宜,不可過(guò)度深刺,避免穿破腹膜。留針15~20min。(2)灸法:著(zhù)膚灸,灸3~7壯,炷如黃豆大,宜無(wú)瘢痕灸;艾條灸,溫和灸15~20min。
7.神闕(臍中)
取穴:在臍窩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鵲心書(shū)》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頓除,延年益壽”。明代《針灸集成》也記述一老者,“年逾百歲,而甚壯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臍中”之故?,F代用它調節腸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預防中風(fēng)。
操作:灸法:隔鹽灸,以黃豆至棗核大之艾炷,灸 5~30壯。關(guān)于壯數,《類(lèi)經(jīng)圖翼》認為:“若灸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勺鲄⒖?。艾條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紅為度。
8.氣海
取穴:在腹正中線(xiàn)上,臍下1.5寸處取穴。
作用:培補元氣、固益腎精。是防病強身穴之一。古人認為該穴是“元氣之海”,也是“男子生氣之海也”(《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F代本穴用于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延年益壽,改善亞健康狀態(tài),以及預防休克,增強男性性功能。
操作:(1)灸法:本法為主,著(zhù)膚灸5~9壯,炷如黃豆大。不留疤痕灸。艾條灸,溫和灸15~20min。(2)針?lè )ǎ褐贝?.0~1.5寸,針尖微向下,使針感如線(xiàn)狀放射至會(huì )陰部,留針15~20min。
9.關(guān)元
取穴:在腹正中線(xiàn)上,臍下3寸處取穴。
作用:本穴為歷代重要的保健益壽之穴?!夺t經(jīng)精義》有“元陰、元陽(yáng)交點(diǎn)之所”的說(shuō)法,《扁鵲心書(shū)》對本穴頗為推崇,曾有詩(shī)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壯),灸取關(guān)元功方多;健體輕身無(wú)病患,彭篯(又稱(chēng)彭祖,相傳為古代長(cháng)壽者)壽數更如何。”可作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礙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1)著(zhù)膚灸5~9壯,黃豆大艾炷,宜疤痕灸。2)艾條灸,溫和灸20~30min。針?lè )ǎ和瑲夂Qā?/p>
10.中極
取穴:在腹正中線(xiàn)上,臍下4寸處取穴。
作用:用于預防婦產(chǎn)科病癥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亂。
操作:(1)針?lè )ǎ褐贝?.0~2.0寸深,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小腹及線(xiàn)狀放射到外生殖器,留針15~20min。(2)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0~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