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6年,我們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服中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35例,并與西醫常規治療35例對照觀(guān)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70例均為我院眼科門(mén)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5例,52只眼,男13例,女17例;年齡(65.0±10.1)歲;病程6個(gè)月~5年。對照組35例,41只眼,男15例,女15例;年齡(65.0±8.9)歲;病程1~5年。2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wú)統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眼底病學(xué)》[1]中DR的診斷及分期標準確診。
1.3 納入標準 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史<5年,熒光眼底血管造影I期非增殖性DR患者。
1.4 治療方法
1.4.1 治療組 在常規應用羅格列酮片控制血糖基礎上,予中藥治療。藥物組成:黃芪20 g,沙參15 g,山藥15 g,蒼術(shù)12 g,麥門(mén)冬10 g,生牡蠣(先煎)20 g,鱉甲(先煎)15 g,枸杞子10 g,玄參12 g,天花粉10 g,葛根15 g,川牛膝9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治療期間停服其他影響血糖、血脂代謝的藥物。
1.4.2 對照組 在常規應用羅格列酮片控制血糖基礎上,予羥苯磺酸鈣0.5 g,每日3次口服。治療期間停服其他影響血糖、血脂代謝的藥物。
1.4.3 療程 2組均2周為1個(gè)療程,2個(gè)療程后統計療效。
1.5 觀(guān)察指標 每月查糖化血紅蛋白(HbA1c)1次,取均值。每周查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監測不良反應。
1.6 療效標準[2] 顯效:癥狀消失,出血基本吸收,視力明顯提高。HbA1c<6.2%,FPG控制在4.4~6.1 mmol/L,2 hPG控制在4.4~8.0 mmol/L。有效:癥狀好轉,滲出及出血部分吸收,視力有所提高。HbA1c 6.2%~8.2%。FPG<7.0 mmol/L,2 hPG<10.0 mmol/L。無(wú)效:癥狀無(wú)明顯改善,或出現新的癥狀,視力無(wú)提高或下降。FPG、2 hPG及HbA1c控制較差,未達上述標準。
1.7 統計學(xué)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2組治療前后FPG、2 hPG、HbA1c比較 見(jiàn)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FPG、2 hPG、HbA1c比較(略)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1可見(jiàn),2組治療后FPG、2 hPG、HbA1c比較差異有統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jiàn)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2可見(jiàn),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3 討論
現代醫學(xué)認為,DR主要是微血管病變所致,多采用改善微循環(huán)藥物治療??刂蒲鞘侵委烡R的基礎。糖尿病屬中醫學(xué)消渴范疇,其發(fā)病過(guò)程是先由陰虛到氣陰兩虛,最終至陰陽(yáng)兩虛。DR多為陰陽(yáng)俱虛,目竅失養,視物不明,氣血失和,脈絡(luò )不利;或陰虛燥熱,熱灼絡(luò )傷;或久病致血行瘀阻,目中氣血瘀滯,精血不能上注于目,而使目失濡養,盲無(wú)所見(jiàn)。治宜益氣固本,養陰清熱,活血化瘀。中藥方中黃芪、山藥益氣健脾,使氣旺津生,中焦自調;沙參養陰清肺,益胃生津;麥門(mén)冬、葛根、天花粉生津止渴;玄參涼血養陰,清熱解毒;鱉甲清虛熱以堅陰;生牡蠣安神;葛根、川牛膝活血祛瘀。全方配伍共奏滋陰生津、益氣活血之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這些藥物有降低血糖、尿糖,改善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的作用[3]。黃芪、枸杞子能降血脂;黃芪、麥門(mén)冬、葛根有降血糖,改善人體糖耐量,對醛糖還原酶有明顯抑制作用[3];葛根、川牛膝還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血黏度;黃芪還能祛除氧自由基[3]。
HbA1c值是DR患者的晴雨表,可反映過(guò)去2~3個(gè)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偏高,DR的發(fā)生、進(jìn)展或發(fā)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的概率就增大,而降低HbA1c則可改善預后,逆轉早期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本觀(guān)察結果表明,中藥治療早期DR療效確切,可降低HbA1c值,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廣應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