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9 19:24:04| 分類(lèi): 帝王將相 | 標簽: |字號大中小 訂閱
中山文公
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一任君主。在位大約為10-11年。
中山武公
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二任君主,他為中山文公兒子,承襲中山文公的政權,在位為8年。前414年-前407年
中山桓公
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三任君主,他為中山武公兒子,承襲中山武公的政權。前406年,為魏將樂(lè )羊所滅。約前380年左右復國,初定都於顧,後遷於靈壽,於南方修筑長(cháng)城以抵御趙國。在位約40年。
中山成公
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四任君主,他為中山桓公兒子,承襲中山桓公的政權,在位約為20馀年。中山王即位后,追謚為成王。約前349年-前328年
中山王 (爂焟)
(漢音念錯),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五任君主,在位約為18年左右。他為中山成公兒子,承襲中山成公的政權,在位期間為中山國最強盛的時(shí)期,利用周邊各國的矛盾以尋求生存。并北攻燕國,南侵趙國,中山的領(lǐng)土大為擴張。
1978年,于中國河北省平山縣三汲公社之中山王墓中,出土三件青銅器。依據中山王方壺銘文記載,中山十四年,相邦司馬赒統率三軍參與攻殺子之之役。此時(shí)間應為齊宣王六年。

中山國在此之前大致上是依靠著(zhù)齊國,以對抗趙國的侵略。
在王五年(前323年),魏國公孫衍為了對抗斉、秦、楚三大強國,發(fā)起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互相稱(chēng)王,并互相承認雙方王號。此時(shí)齊威王對千乘之國中山國稱(chēng)王感到不滿(mǎn),對外宣稱(chēng)“我萬(wàn)乘大國對與千乘之國中山同為王感到羞恥,因此愿和各大國共同討伐中山,以廢除他的王號”想割平邑(今河北省南楽縣東北)賄賂燕、趙等國,出兵攻打中山。

王稱(chēng)王后,追述其祖中山桓公為桓王,父中山成公為成王。
司馬喜三世任中山相邦,而中山王的寵妃陰姬很討厭他,說(shuō)客田簡(jiǎn)勸他說(shuō):“把陰姬的美貌告訴趙國使者,趙王得知,必定要她。假如把他送給趙國,在朝中就無(wú)人對你不利;假如君王不肯,那閣下就勸君王立她為后,從此她就會(huì )對閣下你感恩不盡。”此時(shí)陰姬和江姬皆設法成為王后,司馬喜對陰姬父親推薦由他來(lái)謀畫(huà)此事。之后,中山王派遺司馬喜出使趙國,在一次宴會(huì )中,司馬喜趁此大力贊美陰姬的美貌,使趙武靈王對她感到興趣,準備派使者去要。司馬喜回國后,將此事告訴中山王,并趁機勸說(shuō)立陰姬為王后以讓趙王死心。中山王逐立陰姬為王后,趙國也不再提起此事。
王十年(前318年),燕王噲將王位讓給相邦子之,讓子之執掌燕國軍政大權。此舉引起了太子平等舊貴族的不服,在王十四年(前314年)時(shí)起兵攻擊子之,燕國陷入內亂,齊國趁機侵略,并攻下燕國首都,燕國幾乎亡國,中山王見(jiàn)此時(shí)機,派遺相邦司馬喜(銘文作司馬赒)伐燕,奪取了燕國幾十座城,數百里的土地,并將取得的銅器重新鑄造了鐵足大鼎和夔龍紋方壺,在上面銘刻長(cháng)篇銘文來(lái)頌揚中山王和司馬喜的功績(jì)。之后,藉著(zhù)田獵的機會(huì ),親自巡示新征服的領(lǐng)土。
在約前310年左右,王去世,年齡約35歲左右,由太子中山王(妾子)犒即位。三年后,趙武靈王開(kāi)始侵略中山國。十四年后,中山國滅亡。
方壺銘文記載“惟十四年……今余方壯”,《禮記.曲禮上》“三十曰壯,有室”,以此知王十四年時(shí),至少滿(mǎn)三十歲。由鼎、方壺的作器年代上推十四年,元年應為前327年。接逾年改元例,王繼位時(shí)間應在前328年。鼎銘文“先王成考,早棄群臣,寡人幼童,未通智”,《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二十弱冠”,可知十至十九歲均為幼學(xué)階段,此時(shí)王約為16歲左右,約出生于前344年左右。
趙國伐中山為前307年以后,銘文并無(wú)中山遭遇嚴重外患的記載,因此去世年應在前308年以前。 Z37%jdr
惟十四年中山王作鼎,于銘曰:鳴呼語(yǔ)不悖哉!寡人聞之,與其溺于人也,寧溺于淵。昔者燕君子噲,,睿弇夫悟,長(cháng)為人宗,見(jiàn)于天下之物矣,猶迷惑于子之而亡其邦,為天下僇,而況才于少君乎?昔者,吾先考成王早棄君臣,寡人幼童未通智,惟傅姆是從。天降休命于朕邦,有厥忠臣赒(即司馬喜),克順克俾,亡不率仁,敬順天德,以左右寡人。使知社稷之任,臣宗之義,夙夜不懈,以誘導寡人。今余方壯,知天若否,論其德,省其行,亡不順道,考度惟型。鳴呼欣哉!社稷其庶乎!厥業(yè)載祗。寡人聞之,事少如長(cháng),事愚如智,此易言而難行也。非信與忠,其誰(shuí)能之?其誰(shuí)能之?惟吾老赒是克行之。鳴呼攸哉!天其有刑,于在厥邦。是以寡人倞任之邦,而去之游,亡懅惕之慮。昔者,吾先祖桓王,昭考成王,身勤社稷,行四方以憂(yōu)勞邦家。今吾老赒親率三軍之眾,以征不義之邦,奮枹振鐸,辟啟封疆,方數百里,列城數十,克敵大邦。寡人庸其德,嘉其力,是以賜之厥命。雖有死[自/辛]及三世亡不赦,以明其德,庸其功。吾老赒奔走不聽(tīng)命,寡人懼其忽然不可得,憚憚[忄業(yè)][忄業(yè)],恐損社稷之光,是以寡許之謀慮皆從,克有功,智也。詒死[自/辛]之有赦,知為人臣之義也。鳴呼,念之哉!后人其庸庸之,毋忘爾邦。昔者吳人并越,越人修教備信,五年覆吳,克并之至于今。爾毋大而肆,毋富而驕,毋眾而囂,鄰邦難親。仇人在旁。鳴呼,念之哉!子子孫孫,永定保之,毋替厥邦。(中山王鼎)
惟十四年中山王命相邦赒擇燕吉金,鋳為彝壷,節于禋斉,可法可尚,以饗上帝,以祀先王。穆穆済済,嚴敬不敢怠荒。因載所美,昭蔡皇功,詆燕之訛,以憼嗣王。惟朕皇祖文、武、桓祖成考,是有純徳,遺訓以施其子孫,用惟朕所仿,慈孝宣恵,舉賢使能,天不斁其有忨,使得賢才良佐赒,以輔相厥身。休知其忠信也,而尃任之邦,是以游夕飲飼,寧有懅惕?赒竭志盡忠,以左右厥辟,不弐其心,受任之佐邦,夙夜匪懈,進(jìn)賢措能,亡有[車(chē)商/牛]息,以明辟光。敵曹燕君子噲,不辨大義,不忌諸侯,而臣宗易位,以?xún)冉^召公之業(yè),乏其先王之祭祀;外之則將使上覲于天子之廟,而退與諸侯歯長(cháng)于會(huì )同,則上逆于天,下不順于人也,寡人非之。赒曰:‘為人臣而反臣其宗,不祥莫大焉。將與吾君替立于世,歯長(cháng)于會(huì )同,則臣不忍見(jiàn)也。赒愿從在大夫,以靖燕疆。是以身蒙皋胄,以誅不順。燕故君子噲,新君子之,不用禮義,不辨逆順,故邦亡身死,曾亡一夫之救,遂定君臣之位,上下之體,休有成功,刱辟封疆。天子不忘其有勛,使其策賞仲父,諸侯皆賀。夫古之圣王務(wù)在得賢,其即得民。故辭禮敬則賢人至,博愛(ài)深則賢人親,作斂中則庶民附。’鳴呼!允哉若言,明蔡之于壷而時(shí)觀(guān)焉。祗祗翼,昭告后嗣,惟逆生禍,惟順生福,載之簡(jiǎn)策,以戒嗣王。惟徳附民,惟義可長(cháng),子之子,孫之孫,其永保用亡疆。(中山王方壷)
胤嗣妾次敢明揚告:昔者先王慈愛(ài)迫媚,篤胄亡疆,日夜不忘大去刑罰,以憂(yōu)厥民之罹不辜。又得賢佐司馬赒,而重任之邦。逢燕無(wú)道易上,子之大辟不義,反臣其宗。惟司馬赒龂諤僤怒,不能寧處,率師征燕,大辟邦宇,方數百里,惟邦之干。惟朕先王,茅蒐田獵于彼新土,其會(huì )如林。馭右和同,四牡汸汸,以取鮮[蒿/土],饗祀先王,德行盛皇,隱[彳兔]先王。鳴呼!先王之德弗可復得,霖霖流涕,不敢寧處,敬命新地,禴祠先王,世世毋忘,以追庸先王之功烈,子子孫孫,毋有不敬,寅祗蒸祀
十三年左使車(chē)、嗇夫孫固、工[目/立]。重一石三百卅九刀之重。([妾子][次/蟲(chóng)]壷)
中山王 (妾子)犒 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六任君主,在位約為11年左右。依據(妾子)犒壺銘文,他當為中山王的兒子。
由于中山國位于趙國之中,將趙分為南北兩地,自趙武靈王實(shí)行胡服騎射改革之后,就不斷展開(kāi)消灰中山國的戰爭。
前306年,趙侵中山,至寧葭(今河北石家莊市西北),北進(jìn)幾十里。
前305年,趙分二兩路進(jìn)攻中山,武靈王軍攻取鄗、石邑、封龍、東桓;牛翦軍攻取丹丘、華陽(yáng)二邑和鴟之塞,進(jìn)逼中山腹地。中山割四邑求和。
前303年,趙再次發(fā)兵進(jìn)攻中山。
前301年,趙軍攻入中山國都靈壽,中山王逃往齊國。
前300年,趙連續發(fā)兵進(jìn)攻中山,攻取扶柳,中山東部邊地幾乎為趙所得。
中山五次戰敗,五次割地求和,中山領(lǐng)土大為縮小,實(shí)力也大為減弱。
《呂氏春秋》作勝,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最后一任君主,趙國并他為王以作傀儡,在位3年。該國在前296年最終為趙國所滅。趙國人將他遷移至膚施,不知所終。
戴
戴平公
是春秋諸侯國戴國的君主之一,是戴國的第一任君主。
戴叔朕
是春秋諸侯國戴國的君主之一,是戴平公的兒子,繼承戴平公成為戴國君主,是戴國的第二任君主。
戴叔慶父
是春秋諸侯國戴國的君主之一,是戴叔朕的兒子,繼承戴叔朕成為戴國君主,是戴國的第三任君主。其后給鄭國打敗,戴國滅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