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strong>
【譯文】
孔子說(shuō):“用黑絲制作禮帽,這是禮制?,F在用純絲制作,比較節約,我依從大家的做法;(臣面君)要先在堂下禮拜,這是禮儀;現在都在堂上禮拜,則顯驕慢。雖然違逆于眾,但我還是會(huì )依禮在堂下禮拜?!?/p>
【注釋】
“麻冕”,緇布冠也,古時(shí)的一種禮帽?!熬l”音“茲”,染黑的絲。
“禮”,前一個(gè)“禮”指“禮制”,后一個(gè)“禮”指“禮儀”。
“純”,絲也。應為未染色之絲。
“儉”,此處指節省、節儉。
“拜下”,在堂下禮拜?!跋隆?,指堂下?!鞍莺跎稀?,即在堂上禮拜。
“泰”,此處指驕慢。
【評析】
麻冕是古時(shí)的一種禮帽,用染成黑色的細絲制成。到孔子時(shí)代,這種禮帽多已改用未染色的純絲制作,這就節省了制作費用,因而孔子稱(chēng)之為“儉”??鬃又鲝垺肮澯谩?,自然也就從善如流,選擇“從眾”。
古時(shí)君臣相見(jiàn),若依禮,臣應當一入堂下,即先禮拜,以示恭敬。故云“拜下,禮也”。待君辭謝之后,臣再升入堂上拜之。到了孔子時(shí)代,很多驕慢之臣都是直接上堂才拜,故云“今拜乎上,泰也”。既然大家都上堂才拜,那么誰(shuí)在堂下即拜,誰(shuí)就違背了眾人之意。但孔子行事不求合眾,但求合義。所謂“君子之于天下也,無(wú)適也,無(wú)莫也,義之與比”??鬃硬辉概c驕慢之流合污,堅持以禮行事,“雖違眾,吾從下”??鬃右惨虼顺闪恕俺鲱^鳥(niǎo)”,受到誤解和攻擊,此即所謂“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訉θ巳绱?,對事也是如此。世異時(shí)移,萬(wàn)事萬(wàn)物都在變化之中。但只要是善的、合于仁道的變化,孔子都會(huì )從善如流。只有對那些不善的、不合仁道的變化,孔子才會(huì )加以反對。這至少說(shuō)明了以下兩點(diǎn)。
第一,孔子絕不是守“舊”之人。因為孔子所守的根本不是“舊”,而是“仁”、是“義”,是用以行義的“禮”。
第二,孔子絕不會(huì )教人“盲從”??鬃咏倘怂薪皂殹傲x之與比”,所學(xué)亦必經(jīng)“審問(wèn)、慎思、明辨”之后,方可“篤行”。哪里會(huì )教人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