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王太甲不適合執政
【原文】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1爽2丕顯3,坐以待旦4。旁5求俊6彥7,啟8迪9后人,無(wú)越10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11機12張,往省13括14于度則釋15。欽16厥止17,乃率18祖攸行,惟朕以懌19,萬(wàn)世有辭。”
【譯文】商王太甲按自己的需要置若罔聞。伊尹就說(shuō):“先王在天未明時(shí)就想著(zhù)天明,而且坐等天亮。他廣泛尋求才智超群的俊才,來(lái)啟發(fā)開(kāi)導后人,沒(méi)有喪失先輩之命而自取滅亡。你要謹慎行為于節儉美德,思考長(cháng)久之計。就象獵人射箭一樣要拉開(kāi)弓弩,注射箭尾的適度才能放箭。我對你的恭敬到此為止,你要遵循祖先規矩而行事,我將感到高興,萬(wàn)世后也會(huì )對你稱(chēng)贊有加。”
【說(shuō)明】由于太甲對伊尹所說(shuō)的話(huà)置若罔聞,伊尹不得已又舉出成湯王的例子。并警告了湯王太甲,準備放逐太甲。按現代的話(huà)來(lái)說(shuō),就是讓太甲下崗學(xué)習,因為他不適合執政,學(xué)得好繼續上崗,學(xué)得不好,就另立新君。
——————————————————
【注釋】1.昧:《書(shū)·牧誓》:“時(shí)甲子昧爽。”《管子·幼官》:“旗物尚白,兵尚劍,刑則紹昧斷絕。”《老子·十四章》:“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楚辭·九章·懷沙》:“日昧昧其將暮。”《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則昧。”《戰國策·趙策》:“愚者昧于成事。”《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tīng)朝。”《廣雅·釋詁四》:“昧,冥也。”這里用為昏暗之意。
2.爽:《書(shū)·牧誓》:“時(shí)甲子昧爽。”《書(shū)·大誥》:“爽邦由哲。”《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說(shuō)文》:“爽,明也。”這里用為明亮之意。
3.顯:《易·比·九五》:“顯比,王用,三驅?zhuān)啊?#8221;《詩(shī)·大雅·抑》:“無(wú)曰不顯,莫予云覯。”《國語(yǔ)·吳語(yǔ)》:“寡君勾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爾雅·釋詁下》:“顯,見(jiàn)也。”郝懿行義疏:“顯、昭,上文并云光也,光與見(jiàn)義相成。顯者,古文作■,從日中視絲,是有光明著(zhù)見(jiàn)之意。”這里用為“公開(kāi)顯露”之意。
4.旦:《書(shū)·大禹謨》:“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詩(shī)·鄭風(fēng)·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左傳·成公十六年》:“旦而戰,見(jiàn)星未已。”《韓非子·外儲說(shuō)左上》:“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lèi)之,故難。”這里用為夜剛盡日初出天亮之時(shí)之意。
5.旁:(páng龐)《管子·宙合》:“故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莊子·逍遙游》:“將旁礴萬(wàn)物以為一世蘄乎亂。”《荀子·性惡》:“雜能旁魄而無(wú)用。”《說(shuō)文》:“旁,溥也。”《廣雅》:“旁,廣也。”這里用為廣泛之意。
6.?。?span lang="EN-US">(jùn菌)《書(shū)·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禮記·王制》:“俊士。”《禮記·月令》:“贊杰俊。”《鹖冠子·能天》:“德萬(wàn)人者謂之俊。”《說(shuō)文》:“俊,材千人也。”《春秋繁露·爵國》:“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萬(wàn)人者曰英。”這里用為才智超群的人之意。
7.彥:(yàn厭)《書(shū)·秦誓》:“人之彥圣,其心好之。”《詩(shī)·鄭風(fēng)·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禮記·大學(xué)》:“人之彥圣。”《爾雅》:“美士為彥。”《說(shuō)文》:“彥,美士有彣也。”這里用為形容才智出眾,賢才、俊才之意。
8.啟:(qǐ企)《書(shū)·咸有一德》:“啟迪有命,眷求一德。”《左傳·定公四年》:“皆啟以商政。”《論語(yǔ)·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孟子·滕文公下》:“佑啟我后人。”《禮記·祭統》:“啟古獻公。”《說(shuō)文》:“啟,教也。從攴,啟聲。”這里用為啟發(fā)、教育之意。
9.迪:《書(shū)·益稷》:“迪朕德,時(shí)乃功,惟敘。”《書(shū)·洛誥》:“四方迪亂未定,于宗禮亦未克敉。”《說(shuō)文》:“迪,道也。”這里用為開(kāi)導之意。
10.越:《書(shū)·盤(pán)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這里用為失墜、墜落之意。
11.虞:(yu魚(yú))守園林的官吏?!稌?shū)·舜典》:“愈,咨!益,汝作朕虞。”《孟子·滕文公下》:“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
12.機:弓弩上的發(fā)射機關(guān)?!秶Z(yǔ)·周語(yǔ)》:“耳目,心之樞機也。”《戰國策·宋策》:“公輸班為楚設機。”《說(shuō)文》:“主發(fā)謂之機。”《后漢書(shū)·張衡傳》:“施關(guān)發(fā)機。”
13.?。骸稌?shū)·洪范》:“王省惟歲。”《詩(shī)·大雅·皇矣》:“帝省其山,柞棫斯拔。”《管子·小匡》:“乃召而與之坐,省相其質(zhì)。”《爾雅·釋詁下》:“省,察也。”邢昺疏:“省謂視察。”《論語(yǔ)·學(xué)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易·觀(guān)·象》:“觀(guān),先王以省方,觀(guān)民設教。”《禮記·樂(lè )記》:“省其文采。”《荀子·王制》:“省農功。”《說(shuō)文·眉部》:“省,視也。”這里用為觀(guān)看、觀(guān)察、審視之意。
14.括:《孔子家語(yǔ)·子路初見(jiàn)》:“括而羽之,鏃而礪之。”這里用為箭的末端之意。
15.釋?zhuān)哼@里用為發(fā)、射出之意。
16.欽:《書(shū)·堯典》:“欽明文思安安。”《書(shū)·益稷》:“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書(shū)·盤(pán)庚》:“欽念以忱。”《爾雅》:“欽,敬也。”《禮記·內則》:“欽有帥。”這里用為敬佩、恭敬之意。
17.止:《書(shū)·益稷》:“安汝止,惟幾惟康。”《呂氏春秋·下賢》:“亦可以止矣。”《列子·湯問(wèn)》:“笑而止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止臣。”這里用為停止、中斷之意。
18.率:(shuài帥)《書(shū)·伊訓》:“于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詩(shī)·小雅·何草不黃》:“匪兕匪虎,率彼曠野。”《詩(shī)·大雅·假樂(lè )》:“率由舊章。”《左傳·哀公十六年》:“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荀子·哀公》:“雖不能盡道術(shù),必有率也。”這里用為遵循之意。
19.懌:(yi義)《書(shū)·康誥》:“惟文王之敬忌,……則予一人以懌。”《詩(shī)·邶風(fēng)·靜女》:“說(shuō)懌女美。”《詩(shī)·小雅·節南山》:“既夷既懌,如相酬矣。”《詩(shī)·大雅·板》:“辭之懌矣。”《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廣韻》:“懌,悅也,樂(lè )也。”這里用為高興之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