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wǎng)導讀:二陳湯的標準配方是什么?二陳湯,中醫方劑名。那么二陳湯的標準配方是什么?二陳湯的標準配方,下面具體來(lái)看看吧。 【方劑名】 二陳湯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標準配方】 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各15g),白茯苓三兩(9g),甘草炙一兩半(4.5g)。 ![]() 【用法】 上藥畋咀,每服四錢(qián),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gè),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shí)候?,F代用法:共為粗末,加生姜七片,烏梅一個(gè),水煎溫服。 【方歌】 二陳湯用半夏陳,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氣和中兼燥濕,一切痰飲此方珍。 【方解】 本方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溫而燥,最善燥濕化痰,且能降逆止嘔,變主藥;輔以橘紅理氣,燥濕化痰,使氣順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使濕無(wú)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諸藥合用共奏燥濕和中,理氣化痰之功。方中橘紅、半夏以陳久者良,故有“二陳”之名。 【功效與作用】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 濕痰證??人蕴刀嘁卓?,胸膈滿(mǎn)悶,惡心嘔吐,肢體困倦,頭眩心悸,舌苔白膩,脈沉滑。 【配伍特點(diǎn)】 綜合本方,結構嚴謹,散收相合,標本兼顧,燥濕理氣祛已生之痰,健脾滲濕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diǎn)本方為燥濕化痰的代表方,以咳嗽痰多易咯,舌苔白膩,脈沉滑為辨證要點(diǎn)。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胃炎、妊娠嘔吐、神經(jīng)性嘔吐等屬濕痰者。 【加減化裁】 治濕痰,可加蒼術(shù)、厚樸以增燥濕化痰之力;治熱痰,可加膽星、瓜蔞以清熱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細辛以溫化寒痰;治風(fēng)痰眩暈,可加天麻、僵蠶以化痰熄風(fēng);治食痰,可加萊菔子、麥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經(jīng)絡(luò )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蠣以軟堅化痰。 【使用注意】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陰虛、血虛者忌用本方。 【文獻摘要】 1、原書(shū)主治《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4:“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惡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fā)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p> 2、方論選錄方廣《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濕,橘紅消痰利氣,茯苓降氣滲濕,甘草補脾和中。蓋補脾則不生濕,燥濕滲濕則不生痰,利氣降氣則痰消解,可謂體用兼賅,標本兩盡之藥也。令人但見(jiàn)半夏性燥,便以他藥代之,殊失立方之旨?!?/p>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