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個(gè)養生的好時(shí)節
天氣涼爽,不過(guò)也是疾病的高發(fā)期。
我們在秋季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養生。
對小編來(lái)說(shuō)
就是又能打著(zhù)健康的旗號吃各種好吃的啦!
還是來(lái)看看養生專(zhuān)家們給的建議吧!
早臥可以聚斂陽(yáng)氣,增加人抵御外界疾病的能力,減少疾病。早起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使人氣機調達,精神內守,強身健體。
同時(shí)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運動(dòng)后及時(shí)擦汗,晚間空調不宜過(guò)低,以免身體受涼。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干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干燥癥”。
比如皮膚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目前正是梨子上市旺季,大家也不妨每天早晚吃一個(gè)梨。
秋季進(jìn)補宜以養陰清潤為主,要“少辛多酸”。在立秋過(guò)后,由于天氣漸涼,人們的食欲逐漸好轉,但胃腸還沒(méi)有從夏季飲食習慣中調整過(guò)來(lái),不宜食用太多高蛋白食品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
秋季應該多吃熟軟開(kāi)胃、易消化的食物,減少進(jìn)食過(guò)燥的食物,比如煎炸類(lèi)食物,姜、蔥、辣椒等辛味食物,可選擇性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麥、黑豆,豇豆等。要多吃健脾祛濕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要做到少食多餐。
配料:新鮮百合50克,小米100克,冰糖50克。
制法:1、將小米煮到八成熟。2、放入百合及冰糖,小火將小米熬煮成粥。
功效:此方對于秋季肺燥干咳有一定療效。
配料: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許。
做法:先將赤小豆洗凈,加水適量,與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鍋內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熱即成。
功效:清肺火,適用于肺陰虛,虛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配料: 枇杷葉15克,鮮梨皮15克,川貝10克。
做法: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飲。
功效:潤肺止咳,適用于肺熱,口干咳嗽者。

配料:山藥50克,小米250克,杏仁50克。
做法:山藥洗凈切片,煮熟;小米炒香,磨成細粉;杏仁炒熱,去皮切碎。將以上藥粉混合在一起,加水拌勻,然后煮成粥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養肺。適用于秋季變涼而致的燥咳,心煩不眠,慢性支氣管炎等癥。

配料:銀耳15克,北沙參15克,雞蛋1個(gè),白糖50克。
做法:將銀耳去灰渣,洗凈;北沙參洗凈,用開(kāi)水發(fā)脹后,倒入鍋內火熬1小時(shí)。加入洗凈的北沙參,改用小火快熬至濃稠時(shí),加白糖,雞蛋煮熟即成。
功效: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配料:川貝母6克,杏仁3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川貝母洗凈,杏仁去皮洗凈,一起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煎煮。2、水沸后加入冰糖,改用小火再煮30分鐘即可。
功效:此方有化痰止咳的作用??捎糜趯殞毻飧锌人?、鼻塞流涕、痰液稀白等癥。

原料:新鮮鴨梨2只,粳米100克。
做法:1、將粳米淘洗干凈,加清水浸泡60分鐘。2、將鴨梨洗凈后連皮帶核切碎,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撈去梨渣。3、往鍋內加入浸泡過(guò)的粳米,煮成粥,趁溫熱給寶寶食用。
功效: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以煮粥,有清熱、潤肺、化痰之效,適用于寶寶肺熱咳嗽、發(fā)熱、口干舌燥、干咳無(wú)痰等燥熱病癥。

配料:菊花50克,粳米100克。
制法:1、將粳米淘洗干凈,加清水浸泡60分鐘。2、將菊花洗凈,加清水煎煮30分鐘,撈去菊花取湯。3、再將菊花與粳米同煮成粥。
特點(diǎn):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明目作用。菊花粥對于秋季風(fēng)熱感冒、喉嚨腫痛等癥,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