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何任治肝氣郁滯脅痛案
患者,男,44歲。
現病史:膽囊炎,脅痛甚劇,并向右肩放射,口苦便堅,苔膩脈弦。
▼
辨證:肝氣郁結
治法:疏肝理氣,緩急蠲痛
▼
方藥:

▼
按語(yǔ):此例膽囊炎脅痛,為肝氣郁結,肝膽失其疏泄,予疏肝理氣消炎解痛,數劑而效?!端貑?wèn)·六節臟象論》說(shuō):“肝為罷極之本?!?罷極是指人體耐受能力,與肝的氣血盛衰有關(guān),是運動(dòng)機能之根本。故郁怒、謀慮等情志都不能離肝。其它氣、血、痰、食亦無(wú)不與肝息息相關(guān)。肝郁則氣滯,氣滯則血瘀,木郁化火,火旺生痰,木乘土中,往往生痰生濕。不僅脅痛宜從肝辨治,即其他內傷雜病亦可參照考慮。林羲桐云“脅痛必用青皮(醋炒)煎服,末服并效。以青皮乃肝膽二經(jīng)之藥。多怒、脅有郁積宜以此解之。若二經(jīng)氣血不足,當先補血,少用青皮?!贝苏f(shuō)亦是用藥經(jīng)驗之談。另為脅痛久不愈之患者,余曾以六神丸治之而愈。其法為《雷允上》六神丸10粒,一次吞服,一般無(wú)需再服,即能見(jiàn)效,不可多服。按本丸原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治爛喉痧、喉風(fēng)、乳蛾、咽喉腫痛等。
國醫大師周仲瑛治肝郁脾虛脅痛案
患者,女,35歲。1999年10月29日初診。
現病史:患乙型肝炎5年,肝功能常有異常。近2月來(lái),肝區脹痛不適,噫氣較多,食后明顯,善太息,大便尚調,尿黃,右側乳房小葉增生,時(shí)有脹痛,舌苔薄黃,脈細弦。
▼
辨證:肝郁脾虛,濕熱瘀結
治法:疏肝理氣,化瘀通絡(luò )
▼
方藥:

▼
1999年11月26日復診,訴肝區已不痛,噫氣減輕,右側乳房小葉增生偶有脹痛,大便稍干,舌脈如前,加黃精、枸杞子、蒺藜各10g。
▼
2000年5月12日復診,除乳房小葉增生仍有小結節外,余無(wú)他苦,兩次復查肝功能均正常。
▼
按語(yǔ): 慢肝久病,纏綿難愈,患者情懷抑郁,肝氣不舒,肝郁氣滯,進(jìn)而血滯于肝絡(luò )發(fā)為乳癖,故用柴胡、赤芍、香附、郁金、青皮、陳皮等疏肝理氣、化瘀通絡(luò );四君子健脾益氣,合清化濕熱之苦參、虎杖、平地木、貫眾、白花蛇舌草、藿香梗、紫蘇梗等共奏健脾祛濕之功。二診時(shí)更加人蒺藜增強硫肝通絡(luò )之功效,并予黃精和枸杞子等以防疏利太過(guò)而耗傷肝腎之陰液。
醫案來(lái)源:
[1]何任.肝膽病證診治說(shuō)略[J].浙江中醫學(xué)院學(xué)報,2003(04):30-31.
[2]陶夏平,周仲瑛,王飛.清熱祛濕法在肝炎治療中的運用[J].中醫雜志,2004(05):325-32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