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之--蘆竹
別名 蘆荻竹、蘆竹筍、箓竹筍、蘆竹根、樓梯桿
來(lái)源 為禾本科蘆竹屬植物蘆竹Arundo donax L.,以根狀莖及嫩筍芽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粗壯草本。根狀莖粗大,徑2-2.5厘米,干后成黃棕色。稈直立,高2-6米,直徑1-2厘米。葉片披針形,長(cháng)30-60厘米,寬2-5厘米,邊緣常粗糙,兩面無(wú)毛,葉鞘長(cháng)于節間,葉舌膜質(zhì),截平,長(cháng)約1.5毫米,頂端具纖毛。10-12月開(kāi)花,圓錐花序頂生,密集,生有稠密、細長(cháng)、斜向上升的分枝。小穗初始紫色,后變紫白色,每小穗有花2-4朵,長(cháng)10-12毫米,小穗軸節間長(cháng)約1毫米,穎披針形,外稃(苞片)長(cháng)8-10毫米,具3-5脈,中脈伸長(cháng)成1-2毫米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生長(cháng)5-6毫米的白柔毛,內稃長(cháng)約外稃的一半。子房無(wú)毛,柱頭羽毛狀。
生境與分布 多生于河岸、溪邊、池塘邊等濕地。分布于我國西南、華南及江蘇、浙江、湖南等地。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挖,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甘、寒。清熱瀉火。
主治用法 熱病煩渴,風(fēng)火牙痛,小便不利。用量30-60克。

金盞菊別名 水漲菊、山金菊、金盞花
來(lái)源 為菊科金盞花屬植物金盞花Calendula officinalis Linn.,以根、花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75厘米,通常自莖基部分枝,綠色或多少被腺狀柔毛?;~長(cháng)圓狀倒卵形或匙形,長(cháng)15-20厘米,全緣或具疏細齒,具柄,莖生葉長(cháng)圓狀披針形或長(cháng)圓狀倒卵形,無(wú)柄,長(cháng)5-15厘米,寬1-3厘米,頂端鈍,稀急尖,邊緣波狀具不明顯的細齒,基部多少抱莖。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直徑4-5厘米,總苞片1-2層,披針形或長(cháng)圓狀披針形,外層稍長(cháng)于內層,頂端漸尖,小花黃或橙黃色,長(cháng)于總苞的2倍,舌片寬達4-5毫米;管狀花檐部具三角狀披針形裂片,瘦果全部彎曲,淡黃色或淡褐色,外層的瘦果大半內彎,外面常具小針刺,頂端具喙,兩側具翅脊部具規則的橫皺折?;ㄆ?-9月,果期6-10月。
生境與分布 其花美麗鮮艷,為庭院、公園裝飾花壇理想花卉。我國各地廣泛栽培,供觀(guān)賞,以河北、江蘇、福建為多。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集根,花期采花,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淡、平。根:活血散瘀,行氣利尿?;ǎ簺鲅?,止血。
主治用法 根:治癥瘕疝氣,胃寒疼痛,用量30-60克?;ǎ褐文c風(fēng)便血,用量5-10朵。

迎春花別名 小黃花、金腰帶、清明花、金梅花
來(lái)源 為木犀科茉莉花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以根、葉和花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藤狀灌木,較冷時(shí)為落葉灌木。高(長(cháng))達5米,枝條細長(cháng),披散狀,綠色,平滑,四棱形。葉對生,葉柄長(cháng)5-10毫米,小葉3片,卵形或長(cháng)圓狀卵形,長(cháng)1-3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圓,基部楔形,全緣,邊緣有細柔毛,頂端1枚較大,側生2枚較小,無(wú)柄。春季開(kāi)淡黃色花,先葉開(kāi)放,單生葉腋,有葉狀苞片、萼片,花萼裂片6,條狀披針形,較萼管部略長(cháng),花冠直徑2-2.5厘米,裂片通常6,重瓣的多至15片,倒卵狀橢圓形,長(cháng)約管部之半,雄蕊2,子房上位,2室。漿果有宿存花萼。
生境與分布 我國長(cháng)江流域各省有栽培。
采集加工 春季采花,夏季采葉。
性味功能 葉:苦、平。解毒消腫,止血,止痛。根、花:甘、澀、平。清熱利尿,解毒。
主治用法 葉: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口腔炎,癰癤腫毒,外陰搔癢。用量:6-10克。外用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坐浴。根、花:發(fā)熱頭痛,小便熱痛,下肢潰瘍。用量:3-10克,根可用至30克。外用研粉,調香油搽敷患處。
參考配方 1.小便熱痛:迎春花、車(chē)前草各15克,水煎服。
2.發(fā)熱頭痛:迎春花15克,水煎服。
3.月家?。河夯ǜ?0克,白花前胡15克,燉肉吃。
4.無(wú)名腫毒,發(fā)高燒:迎春花30克,煎水服。

黃花稔別名 黃花地桃花、地膏藥、黃花母、千斤墜、枚葉草、山雞綢、吐黃旗、細迷馬樁棵、素花草、疔瘡藥
來(lái)源 為錦葵科黃花稔屬植物白背黃花稔Sida rhombifolia L.,以全株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小灌木或亞灌木,高約0.5-1米。多分枝,被淡黃色星狀氈毛,皮富含纖維。單葉互生,具柄,托葉刺毛狀,葉片橢圓形、長(cháng)圓狀披針形或菱形,長(cháng)1-4厘米,先端稍尖或鈍,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側脈羽狀,上面綠色,下面被星狀白毛而呈灰綠色。秋季開(kāi)黃色花,單生葉腋,直徑約1.5厘米,花梗纖細,較葉柄長(cháng),中部以上有關(guān)節,花萼杯狀,有5裂片,外被星狀毛,下有5片副萼,花瓣5,倒卵形,先端圓,邊緣稍波狀,雄蕊多數,基部合生成筒,環(huán)抱花柱。蒴果扁球形,稍有皺紋,包藏在宿萼內,熟后裂為8-10分果瓣,頂端具2短芒,每瓣有種子一粒。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村邊草叢中。分布于福建、臺灣、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
藥理作用 1.本品水提取物有祛痰作用。2.本品對大白鼠甲醛性關(guān)節炎有抗炎作用。3.葉含有大量膠漿,可作滑潤劑。4.黃花稔對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淡、涼。清熱利濕,排膿止痛。
主治用法 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細菌性痢疾,泌尿系結石,黃疸,瘧疾,腹中疼痛,外用治癰癤疔瘡。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參考配方 1.泌尿系結石:黃花稔根60-120克,加水1.5升,煎成0.5升,去渣加豬瘦肉50-100克,煮熟,吃肉喝湯,一日分2-4次服,第1-4劑單用黃花稔根,第5劑起加車(chē)前草30克,金錢(qián)草60克。
2.膽道疾患,急性胃腸炎,外傷及腹腔手術(shù)后疼痛:黃花稔根6克,水煎服?;蛑瞥婶鷦┛诜?。
3.黃疸、痢疾:黃花稔30-60克,水煎服。
4.刀傷:黃花稔搗絨,敷傷處。
5.無(wú)名腫毒:黃花稔適量搗絨,敷患處。
6.流感,感冒,扁桃體炎,腸炎,菌?。狐S花稔干品15-30克,水煎服。
7. 疽疔瘡:外用鮮葉搗爛敷患處。

飯包草別名 火柴頭、竹葉菜、卵葉鴨跖草、圓葉鴨跖草、大號日頭舅、千日菜
來(lái)源 為鴨跖草科飯包草屬植物飯包草Commelina bengalensis Linn.,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披散草本。莖大部分匍匐,節上生根,上部及分枝上部上升,長(cháng)可達70厘米,被疏柔毛。葉有明顯的葉柄;葉片卵形,長(cháng)3-7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鈍或急尖,近無(wú)毛;葉鞘口緣有疏而長(cháng)的睫毛??偘┒窢?,與葉對生,常數個(gè)集于枝頂,下部邊緣合生,長(cháng)8-12毫米,被疏毛,頂端短急尖或鈍,柄極短;花序下面一枝具細長(cháng)梗,有1-3朵不孕花,伸出佛焰苞,上面一枝有花數朵,結實(shí),不伸出佛焰苞;萼片膜質(zhì),披針形,長(cháng)2毫米,無(wú)毛;花瓣藍色,圓形,長(cháng)3-5毫米;內面2枚具長(cháng)爪。蒴果橢圓狀,長(cháng)4-6毫米,3室,腹面2室每室具2顆種子,開(kāi)裂,后面1室僅有1顆種子,或無(wú)種子,不裂。種子長(cháng)近2毫米,多皺并有不規則網(wǎng)紋,黑色?;ㄆ谙那锛?。
生境與分布 分布于山東、河北、河南、陜西、四川、云南、廣西、海南、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等省區。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濕地。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多鮮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主治用法 小便赤短濇痛,赤痢,疔瘡。用量60-90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冬葵別名 冬莧菜、滑滑菜、土黃芪、薺菜粑粑葉
來(lái)源 為錦葵科錦葵屬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以根、莖、葉、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被星狀柔毛。根單生,有時(shí)分枝,長(cháng)而彎曲,黃白色,有粘液。莖直立,多分枝。單葉互生,葉柄長(cháng)2-9厘米,葉片掌狀5-7淺裂,圓腎形或近圓形,直徑5-9厘米,基部心形,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主脈5-7條,兩面疏被糙伏毛或幾無(wú)毛?;ㄆ谏蹰L(cháng),冬末春初開(kāi)始開(kāi)放,花數朵至十數朵簇生葉腋,花梗長(cháng)約2.5厘米,萼杯狀,5齒裂,副萼3裂,花淡粉紫色,直徑約1厘米,花瓣5,三角狀倒卵形,先端近平截,雄蕊聯(lián)合成短柱狀。蒴果扁球形,生于宿萼內,由10-11心皮組成,熟后心皮彼此分離并與中軸脫離,形成分果。
生境與分布 生于村邊、路旁、田埂草叢中。很多地方作蔬菜栽培。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甘肅、青海、江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
采集季節 夏、秋采挖帶根全草,曬干后打下果實(shí),篩出種子。
性味功能 子:甘、寒。利尿下乳,潤腸通便。莖、葉:甘、寒。清熱利濕。根:甘、溫。補中益氣。
主治用法 子:泌尿系感染、結石,乳汁不通,大便燥結,胞衣不下。莖、葉:黃疸型肝炎。根:氣虛乏力,腰膝酸軟,體虛自汗,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糖尿病。子用量:3-10克。莖、葉、根用量:15-30克。
參考配方 1.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冬葵子、澤瀉各10克,茯苓皮15克,車(chē)前子12克,水煎服。
2.泌尿系結石:冬葵子150克,木賊、澤瀉、車(chē)前子、川牛膝、海金砂、地龍、茯苓、桔梗、滑石、郁金各90克,甘草、火硝各60克,琥珀、沉香各15克,雞內金45克。上藥除火硝、滑石、琥珀外,皆用火焙干,入琥珀共研成細末,過(guò)篩后用火硝化水制丸如綠豆大,以滑石為衣。每次服15克,每日3次,溫開(kāi)水送服。
3.咳嗽:冬葵90克,煮雞蛋食用。
4.燙火傷:冬葵葉30克,泡麻油120克,搽患處。
5.難產(chǎn)(宮縮無(wú)力):冬葵60克,水煎服。
6.水腫、淋癥:冬葵6克,車(chē)前草、海金砂藤各15克,水煎服。

廣金錢(qián)草別名 落地金錢(qián)、銅錢(qián)草、馬蹄香、假花生、金錢(qián)草
來(lái)源 為豆科山螞蟥屬植物廣金錢(qián)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 Merr.,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半灌木狀草本,長(cháng)達1米,莖平臥或斜舉,基部木質(zhì),枝圓柱形,與葉柄具密被黃色短柔毛,葉互生,有披針形托葉1對,小葉1片,多數為3片,中間小葉大而園,長(cháng)2.5-4.5厘米,寬2-4厘米,則生小葉矩圓形,較小,先端微凹,基部淺心形或近平截,全緣,上面無(wú)毛,下面密被銀白色絲光毛,呈淺灰綠色,葉脈下凸,側脈羽狀平行,約為10對。夏季莖頂或葉腋抽出總狀花序,花密而多,2朵并生,具香氣,花梗下彎,花萼鐘狀,蝶形花冠紫紅色,長(cháng)約5毫米,旗瓣寬倒卵形,莢果3-6節,長(cháng)約2厘米,一側平直,另側節間呈波狀收縮,被有短柔毛,每節有腎形種子一粒。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丘陵灌叢處。分布于福建、湖南、廣西、廣東等地。
采集季節 夏、秋季采收。
性味功能 甘、淡、涼。清熱、利尿、排石。
主治用法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膽石癥,急性黃疸性肝炎。用量15-60克,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 1.泌尿系感染:廣金錢(qián)草24克,車(chē)前草、海金沙、金銀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2.泌尿系結石:廣金錢(qián)草、石韋、穿破石、冬葵子各18克,萹蓄、海金沙各12克,瞿麥、澤瀉、茯苓各10克,木通5克。腰痛加牛膝,體虛加黨參。每日一劑,水煎服。

車(chē)前別名 車(chē)轱轤菜、牛舌草、豬耳朵草、客媽兜、田波菜、蛤蟆葉
來(lái)源 為車(chē)前科車(chē)前屬植物車(chē)前Plantago asiatica L.,種子或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光滑或稍有毛。根狀莖短,有多數須根。葉基出,叢生,直立或展開(kāi),葉柄幾與葉片等長(cháng),基部擴大,葉片寬橢圓形或卵形,長(cháng)4-15厘米,寬3-9厘米,有5-7條平行的弧形脈,全緣或有不規則的波狀淺齒。夏、秋間開(kāi)淡綠色小花,花葶數條,從葉叢中抽出,有縱棱,穗狀花序長(cháng)可達20厘米,每花有1三角形宿存苞片,花萼基部稍合生,萼片4,花冠管卵形,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向外反卷,雄蕊4,花藥先端有三角形凸出物,雌蕊1,花柱有毛。蒴果卵狀圓錐形,近中部周裂,種子細小,4-9粒,徑1-2毫米,黑褐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荒地、路旁、河邊陰濕地。全國各地均產(chǎn)。
采集季節 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剪去果穗,曬干,打下種子。全草夏末采集。
藥理作用 1.車(chē)前子有利尿作用,增加尿素、氯化鈉、尿酸的排泄。2.車(chē)前子能使氣管及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呼吸運動(dòng)加深變緩,而有祛痰止咳作用。
性味功能 甘、寒。祛痰止咳,清熱利尿,明目。全草與種子功能相仿。
主治用法 泌尿系感染,結石,腎炎水腫,小便不利,腸炎,細菌性痢疾,急性黃疸型肝炎,支氣管炎,急性眼結膜炎。用量:全草15-30克;種子3-10克。
參考配方 1.泌尿系感染:車(chē)前草、虎杖、馬鞭草各30克,茅根、蒲公英、海金沙各15克,忍冬藤、紫花地丁、十大功勞各10克,水煎成300毫升,每日1劑,分6次服。
2.小兒咳嗽:車(chē)前草根6克,煎水服。
3.退燒:車(chē)前草鮮草搗汁內服。
4.黃疸型肝炎:鮮車(chē)前草葉、虎杖根各30克,煎水服。
5.小便不利,尿時(shí)陰莖痛:①車(chē)前草、魚(yú)腥草、水燈芯各30克,水煎服,連服3劑。②車(chē)前草45克,水楊梅蔸60克,海金沙蔸45克,尿珠子蔸60克,水燈芯30克,水煎服。
6.火眼:車(chē)前草、筋骨草各30克,水煎服。
7.跌打損傷:車(chē)前草90克,連錢(qián)草90克,水煎服?;驌v爛敷患處。
8.瘡瘍腫痛:車(chē)前草30克,洗凈搗爛,淘米水浸汁服,藥渣敷患處。

通泉草別名 膿泡藥、湯濕草、豬胡椒、野田菜、鵝腸草、綠藍花、五瓣梅、貓腳跡、尖板貓兒草
來(lái)源 玄參科通泉草屬植物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nb.) O.Kuntze.,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全株具疏生的短軟毛或無(wú)毛。莖直立或傾斜,通?;糠种醵?。葉基生,有柄,葉片倒卵形至匙形,長(cháng)2-6厘米,寬8-15毫米,邊緣具不規則的粗鈍鋸齒,先端圓鈍,基部楔形,下延至柄成翼狀,莖生葉互生或近對生。春夏季開(kāi)淡藍紫色花,疏散總狀花序頂生,花萼裂片部分與筒部幾相等,花冠二唇形,上唇短而直立,先端二裂,下唇極長(cháng)大,先端3裂,筒部很短。蒴果球形,無(wú)毛,稍露出萼筒外。種子斜卵形或腎形,淡黃色,細小,多數。
同屬植物米格通泉草外貌很相似,但有長(cháng)的匍匐莖,節上生根,花淡紫色或白色。兩者功效相似。
生境與分布 生于草坡路旁及田野濕地。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貴州等省區。
采集加工 春夏秋三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功能 苦、平。止痛,健胃,解毒,利尿。
主治用法 偏頭痛,消化不良,疔瘡,膿皰瘡,燙傷。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尿路感染:通泉草30克,石菖蒲、車(chē)前草、小槐花各15克,水煎服。
2.指頭炎、癤、癰:鮮同全草搗爛外敷。
3.腹水、水腫(心臟性):通泉草適量,陳蘿卜子適量,搗爛加皮硝,包敷肚臍上。
4.膿皰瘡:通泉草適量,研末,調菜油搽患處。
5.無(wú)名疔瘡:通泉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連錢(qián)草別名 活血丹、金錢(qián)草、金錢(qián)薄荷、落地金錢(qián)、肺風(fēng)草、十八缺、透骨消
來(lái)源 為唇形科連錢(qián)草屬植物連錢(qián)草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匍匐草本,高5-20厘米。莖細長(cháng),四棱形,有分枝,節著(zhù)地生根,枝梢直立,被短柔毛。葉對生,有柄,葉片圓形或腎形,長(cháng)1-3厘米,寬1.5-3厘米,基部心形,邊緣有圓齒,兩面脈上均有短柔毛。春、夏開(kāi)花,輪傘花序腋生,每輪有花2-6朵。苞片鉆形,頂端有芒?;ㄝ嗤矤?,長(cháng)約8-10毫米,有5齒,齒端有芒,外面和齒緣上均有白色細毛,花冠二唇形,紫紅色或淡紫色,長(cháng)1.2-2厘米,冠管細,上唇短,倒心形,頂端有深凹,下唇有3裂片,側裂橢圓形,中裂最大,倒心形,頂端有凹,雄蕊4,二強,花絲頂端分2枝,其中一枝著(zhù)生花藥,藥室叉開(kāi)成直角,花柱光滑,柱頭2裂。小堅果長(cháng)圓形,褐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潮濕陰蔽的溝邊、山野、草叢及林緣。分布幾遍全國各地。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夏季為佳。
藥理作用 1.本品有利膽作用,促進(jìn)肝細胞的膽汁分泌,肝膽管內膽汁增加,內壓增高,膽道括約肌松弛,使膽汁排出。2.能使小便變?yōu)樗嵝?,促使堿性條件下泌尿系結石的溶解。3.抑菌試驗: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菌作用。
性味功能 苦、辛、涼。清熱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腫。
主治用法 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胃、十二指腸潰瘍,黃疸型肝炎,肝膽結石,感冒,咳嗽,風(fēng)濕關(guān)節痛,月經(jīng)不調,雷公藤中毒,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用量:10-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急性腎炎:連錢(qián)草、地菍、海金沙藤、馬蘭各30克,每日1劑,分2次煎服。
2.腎及膀胱結石:鮮連錢(qián)草30克,水煎服,連服1-2個(gè)月,逐日增量,增至180克為止。
3.雷公藤中毒:鮮連錢(qián)草0.5-1斤,洗凈絞汁,分3-4次服,其渣可煎汁代茶,可結合輸液補維生素B、C,腹痛可用阿托品止痛,浮腫可用車(chē)前草、白茅根煎湯代茶。
4.跌打損傷:鮮連錢(qián)草60克,搗汁調白糖內服。另取鮮全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5.淋癥:連錢(qián)草30克,煎水服。
6.水臌:連錢(qián)草15克,車(chē)前草10克,水煎服。

蜀葵別名 棋盤(pán)花、麻稈花、一丈紅、蜀季花、斗篷花、餑餑花、光光花、熟季花、端午花
來(lái)源 錦葵科蜀葵屬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 Cavan.,以根、葉、花、種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達2.5米,全株有星狀毛。莖直立,不分枝,下部木質(zhì)化。單葉互生,葉柄長(cháng)6-15厘米,葉片近圓心形,掌狀5-7淺裂,直徑6-15厘米,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粗糙。托葉卵形,頂端具3尖。夏、秋開(kāi)紅、紫、白、黃及紫黑色花,花大,單生葉腋,直徑6-9厘米,小苞片6-7,基部合生,萼鐘形,5齒裂,花瓣單瓣或重瓣,倒卵狀三角形,爪有長(cháng)髯毛,雄蕊多數,花絲連成筒狀,子房多室。果盤(pán)狀,熟時(shí)每心皮自中軸分離。
生境與分布 栽培種,廣布全國各地。
采集加工 春、秋采根,切片曬干備用。夏季采花,陰干?;ㄇ安扇~,秋季采種,曬干。
性味功能 甘、涼。根:清熱,解毒,排膿,利尿。子:利尿通淋?;ǎ和ɡ笮”?,解毒散結。
主治用法 根:腸炎,痢疾,尿路感染,小便刺痛,子宮頸炎,白帶。用量10-20克。子:尿路結石,小便不利,水腫?;ǎ簝确未笮”悴焕?,梅核氣,解河豚毒。子、花用量均為3-6克?;?、葉外用治癰腫瘡瘍,燒燙傷,用鮮品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參考配方 1.大小便不暢:蜀葵花6克,水煎服。
2.大便不通:蜀葵根、冬莧菜各30克,水煎服。
3.小便不利:蜀葵根、車(chē)前草各15克,水煎服。
4咽中有異物感(梅核氣)、吞咽不暢:蜀葵花3克,開(kāi)水沏,當茶慢慢飲。
5.帶下、臍腹痛、面色萎黃:蜀葵花30克,陰干研末,每服3克,開(kāi)水送服,每日2次。
6.尿路結石:蜀葵子90克,研末,每服6克,開(kāi)水送服,每日2次。
7.燙火傷:蜀葵花3朵,泡麻油60毫升,搽患處。
8.無(wú)名腫毒:蜀葵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9.崩漏、吐血:蜀葵根60克,煨甜酒吃。
10.白帶增多:蜀葵根30克,燉豬肉吃,或水煎服。

燈心草別名 秧草、水燈心、野蓆草、龍須草、燈草、水蔥、擬燈芯草
來(lái)源 為燈心草科燈心草屬植物燈心草Juncus effuses L.,以全草或莖髓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4-1米。根狀莖粗壯,橫走,黑褐色。稈直立叢生,圓柱形,直徑1.5-4毫米,有縱溝,淡綠色,內部充滿(mǎn)白色的髓,髓心連續。無(wú)葉,但下部有鱗片狀鞘狀葉數個(gè),基部的葉鞘紫褐色或淡褐色,上部的綠色,有光澤,葉鞘先端常具尖芒。夏季開(kāi)花,花序假側生,成叢或疏散為復聚傘花序,總苞圓柱狀,直立與稈貫連,長(cháng)達5-20厘米?;ㄐ?,淡綠色,花被片6,舟形,邊緣膜質(zhì),雄蕊通常3個(gè),稀為4或6,較花被短,子房上位,心皮3,3室,柱頭3裂。蒴果三棱狀倒錐形,淡黃褐色。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原野潮濕地帶及溝渠旁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秋初割下全草,順莖劃開(kāi)皮部,剝出髓心。
性味功能 甘、淡、涼。清心火,利小便。
主治用法 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瘧疾。用量:全草3-10克,莖髓1.5-3克。
參考配方 1.心煩口渴失眠:①燈心草3克,竹葉、麥冬各10克,夜交藤12克,水煎服。②燈心草3克,淡竹葉10克,開(kāi)水沏,當茶喝。
2.瘧疾:燈心草根15克,水煎,于發(fā)作前2-3小時(shí)加少量白糖,空腹頓服。
3.膀胱炎、尿道炎等小便不利或腎炎水腫、熱病小便赤:燈芯草30-60克,車(chē)前草60克,薏苡仁根30克,海金沙30克,水煎服。
4.小兒熱驚、夜啼:燈芯草15克,車(chē)前草15克,水煎,頻服。
5.濕熱黃疸:燈芯草120克,白英60克,黃酒和水各半,煎成1碗,放露天處露一夜,加熱溫服。
6.小兒煩熱、口渴、尿短赤:燈芯草30克,車(chē)前草15克,青蒿6克,水煎服。
7.急性咽炎、咽部生顆粒、舌炎、口瘡:燈心草3克,麥冬10克,水煎服。也可用燈芯炭3克,冰片0.3克,同研,吹患處。
8.失眠、神經(jīng)衰弱:鮮燈芯草60克,夜交藤30克,丹參15克,水煎服?;蛴脽粜静莞鶇?0克,麥冬15克,水煎沖白糖服。

山柳菊別名 傘花山柳菊、柳葉蒲公英
來(lái)源 為菊科山柳菊屬植物山柳菊Hieracium umbelatum L.,以根和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莖直立,通常不分枝,稍有毛?;~在花期枯萎,莖生葉互生,無(wú)柄,葉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稀疏尖而大的鋸齒,稀近全緣,邊緣和下面沿葉脈有短毛。7-8月開(kāi)鮮黃色花,頭狀花序在莖頂排成傘房狀,總梗被短密毛,總苞片3-4列,外層總苞片短披針形,下部具短毛,花全為舌狀,長(cháng)15-20毫米,下部有白色軟毛,舌片先端平截,有5淺齒,內層總苞片矩圓狀披針形,長(cháng)8-10毫米。瘦果圓筒形,紫褐色,長(cháng)約3毫米,有10條縱棱,冠毛灰白色,長(cháng)6-7毫米。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中等地區。
采集加工 夏季采集全草,秋季挖根,去雜質(zhì),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涼。清熱解毒,利濕消積。
主治用法 癰腫瘡癤,尿路感染,腹痛積塊,痢疾。用量10-15克。
參考配方 1.癰腫瘡癤:山柳菊10-15克,水煎服,另用全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2.尿路感染:山柳菊根、蒲公英各15克,水煎服。

小通草別名 小通花
來(lái)源 為旌節花科旌節花屬植物通條樹(shù)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 f. et Thoms.中國旌節花S.chinensisFranch.云南旌節花S. yunnanensis Franch.,以莖髓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通條樹(shù)(喜馬拉雅旌節花):小喬木或灌木,高2-5米。樹(shù)皮褐栗色,單葉互生,在開(kāi)花后發(fā)出,葉片卵形、矩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cháng)6-13厘米,寬3.5-5.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密而細的銳鋸齒,齒端有加厚小尖頭。早春開(kāi)黃色花,穗狀花序腋生,長(cháng)5-10厘米,直立或下垂,花萼花瓣均為4,雄蕊8,短于花瓣。漿果圓球形,綠色,直徑8毫米,幾無(wú)?;蛴卸坦?。
2.中國旌節花(水涼子、蘿卜藥):與上種主要區別為葉片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cháng)6-15厘米,寬3.5-7厘米,紙質(zhì),無(wú)毛或下面沿中脈被疏毛,雄蕊與花瓣幾等長(cháng),漿果較小,有短柄。
3.云南旌節花:樹(shù)皮灰色,平滑,葉片長(cháng)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cháng)5-12厘米,寬2-4.5厘米,花淡黃綠色。
生境與分布 通條樹(shù)生于山坡叢林中。分布于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中國旌節花生于山谷、溝邊、林中或林緣。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地。云南旌節花生于林中或林緣。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季節 秋季砍下嫩枝,剪去過(guò)細過(guò)粗的部分,用細棍捅出莖髓,拉平,曬干。
藥理作用 抑菌實(shí)驗:中國旌節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費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淡、平。清熱利水,通乳。
主治用法 尿路感染,尿閉或尿少,熱病口渴,小便黃赤,乳汁不通。用量3-10克。

三白草別名 白面姑、白舌骨、塘邊藕、糊雞腿、百節藕、白魚(yú)腥草
來(lái)源 為三白草科三白草屬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 Baill.,以根狀莖或全株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狀莖肉質(zhì),白色,有須狀根。莖直立,有棱脊,無(wú)毛,單葉互生,具長(cháng)柄,柄表面有條紋,葉片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cháng)5-12厘米,寬2-6厘米,先端尖或長(cháng)尖,基部心形,全緣,兩面均無(wú)毛,莖端花序下的2-3片葉開(kāi)花時(shí)常為乳白色,托葉與葉柄合生,故葉柄基部寬大。夏季開(kāi)花,總狀花序于枝頂與葉對生,花序梗有毛,花小,無(wú)花被,雄蕊6,雌蕊由4個(gè)近完全合生的心皮組成,柱頭4個(gè),向外卷曲。蒴果,成熟后頂端4分裂,每個(gè)分果片近球形,表面多突起,不開(kāi)裂。
生境與分布 生于潮濕地及近水邊處。分布于中南、西南和陜西、江蘇、福建等地。
采集季節 根狀莖秋季采挖,全株四季可采。
性味功能 甘、辛、寒。清熱利尿、解毒消腫。
主治用法 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白帶。外用治療疔瘡濃腫,皮膚濕疹,毒蛇咬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
參考配方 1.腹肌膿腫:鮮三白草90-120克,水煎服,藥渣搗爛外敷。
2.肝癌:三白草根、大薊根各90-120克,分別煎水,去渣加白糖適量飲服。上午服三白草根,下午服大薊根。
3.小便淋痛、癃閉:三白草根30克,車(chē)前草30克,水煎服。
4.腳氣水腫、風(fēng)濕關(guān)節痛:三白草根10-15克,水煎服。
5.痢疾、瘡癤:三白草15克,水煎服。
6.蛇咬傷:三白草莖葉,搗爛外敷。
7.尿路感染、水腫:鮮三白草30克,水煎服。
8.白帶過(guò)多:鮮三白草60-90克,水煎服。
9.慢性支氣管炎:鮮三白草根莖15克,千日紅花10克,水煎,沖冰糖少許,臨睡前服。
10.癤腫初起:鮮三白草搗爛,敷患處。
11.流火:鮮三白草根莖60克,水煎服。另取鮮根莖加鹽鹵少許搗爛,敷患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