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背定穴法
向背定穴法主要看穴位周?chē)纳叫问欠駥ξ矣星?,向我者為有情,有情則吉,背我為無(wú)情,無(wú)情則兇。
所以點(diǎn)穴時(shí)一定注意,賓主是否對我有情,向我他顧和往外之態(tài),水城抱身無(wú)斜走,堂氣歸聚無(wú)傾瀉,毯褥鋪展無(wú)徒峻等等,這樣才是氣聚融結,和山水之情相向也。
所以古雲“一個(gè)山頭下十墳,一墳富貴九墳貧,共山共向共流水,只看穴情零點(diǎn)不真”就是這個(gè)道理。
耳角定穴法
枕龍耳角定穴法,就是我們平時(shí)所說(shuō)的,看有沒(méi)有夾耳峰,夾耳峰在穴後的左右兩旁,主要起擋風(fēng)的作用,所以定穴位時(shí),不要隨便的移上、移下,就選在夾耳相對,藏風(fēng)聚氣最佳的地方,也就是說(shuō):安龍頭枕龍耳隱而不露,兩畔取用耳爍照穴,穴即在翼厚的地方安龍頭、枕龍角,角耳之下,隨山之大小,依十分之一比例,取其相對稱(chēng)。古人雲:安龍尜枕龍耳,隱而不露而不隱穴當劃,左右樂(lè )山不照穴,扡之定主家消樂(lè )。所以這種方式也是以藏風(fēng)聚氣不露為準則。
二、多角證穴法
證穴,就是用一定的辦法和物證,來(lái)證實(shí)你所點(diǎn)的穴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平常所用的證穴方法有朝山、明堂、水勢,樂(lè )山、鬼星、龍虎、纏護、唇毯等八種方法。
朝山證穴
當你確定穴位的位置時(shí),站在確定的地方:
看對面的案山是否符合高不過(guò)眉,低不過(guò)胸的距離;
取近案為準;
案山是否有情,有情的標準是水城必美,後樂(lè )必對,四圍必無(wú)缺陷,不必考慮外洋、“外洋千重,不如近一案”。
明堂證穴法
對明堂的要求,必須完整、開(kāi)朗、窩鉗、潔淨、團聚,若明堂皇不正,不聚而傾瀉,則真氣不融結,縱有美穴亦湎棄置。
小明堂:於圓暈下最為緊要,要平正,可容人側臥,則真穴居此,不可左右上下,如誤扡則為兇穴。
中明堂:在龍虎裏,立穴要使其交會(huì )否則失納順暢之機。
大明堂:“在案山內,立穴要向融聚處為真,否則立穴不真。”
水勢證穴法
山屬陰,水屬陽(yáng),砂交水會(huì )真氣才能融結,所以“得水為上”,楊公說(shuō)“未看山先看水,凡有真龍和正穴,必有潮源水合聚,山隨水走曲抱灣灣,有穴分明在此間。”
所以我們登山點(diǎn)穴一定要看水勢,如水聚于左堂,或水城弓抱在左邊,則穴一定在左邊,若水勢聚右堂,或水城弓抱右邊,那穴位一定在右邊。若正中水潮,或正中溶注,或正中水城圍抱有情,則穴位居中,若潮源遠,明堂寬,穴宜高,或元辰長(cháng),局勢順,則穴宜低,此是水勢走穴之大法。
樂(lè )山證穴法
所謂樂(lè )山,就是穴星後面左右的山,他起著(zhù)擋風(fēng)的作用,所以有無(wú)樂(lè )山則穴真不真的說(shuō)法,如果貼穴的樂(lè )山,成星體,如屏、如帳、如華蓋、三合、玉枕、簾幕、覆鐘、頓鼓等形狀者,穴是非常貴的,但是樂(lè )山不能太高大雄聳,有欺壓之勢,嵯峨可怕之感,有此,當避開(kāi)立穴,要切記,犯之必主兇敗。
枕樂(lè )山之法如下;樂(lè )山在左,則穴在左。樂(lè )山右,則穴居右。樂(lè )山在中,穴居中。如左右俱枕樂(lè )山??赡芙Y雙穴,或結一穴居中,樂(lè )山近則依近,短則取長(cháng),少則枕多,以樂(lè )而推,一定不易。
如果樂(lè )山高大壓穴,就左山壓穴,則穴居右,右山壓穴,則穴居左,前山壓穴,則穴歸後,後山壓穴,則穴居前,四周山背均平,穴居中心。
鬼星證穴法
其實(shí)鬼星和樂(lè )山,沒(méi)有多大的區別,在形態(tài)上區別鬼星尖些,樂(lè )山園些都是穴星後面左右,與樂(lè )山相互對照,顯映。
橫落偏斜之穴,穴後一定要有鬼星,直來(lái)撞背結穴的,不必要論鬼,以鬼證穴的法則如下:
鬼在此止,穴在此住,鬼在此生,穴在彼處。立穴不能有誤差,否則鬼奪去氣,穴不能收,則為失穴。主敗禍立至,所以鬼高,穴也高,鬼低穴也低,鬼出左,穴居左,鬼在右,穴居右,鬼不可太長(cháng),太長(cháng),則奪我之真氣。
龍虎證穴法
龍虎證穴法,主要是講龍虎的護從,曲手之好壞。強弱與美惡,龍強從龍,虎強從虎,這是定穴之大法;還有龍山逆水,則穴依龍,虎山逆水則穴依虎,左單提,則穴挨左,右單提則穴右,龍虎山高,穴亦高。
龍虎山低,穴亦低,龍山有情,穴在左,虎山有情,穴在右。龍虎皆有情,不高不低,穴居中,龍山欺穴避其龍而依虎,虎山欺穴避其虎而依龍,龍山先到,則收龍,虎山先到,則收虎,無(wú)龍要水繞左宮,無(wú)虎要水繞右畔。
纏護證穴法
纏護比喻貴人和侍衛的關(guān)係,既然是侍衛,就不可隨便離開(kāi)主人,也不敢近迫主人之身,所以守護在此。穴也在此。立纏在此,其穴在此,實(shí)質(zhì)上是指護送之砂,多少和有情,無(wú)情,護送之砂多且彎抱有情,送短,穴在內,送長(cháng),穴在盡,送偏,穴亦偏,送盡穴即止。
唇毯證穴法
唇毯象人的嘴唇,是穴下餘氣髮露的特徵,大的叫毯,小的叫唇,如果真龍結穴,一定有餘氣吐露而為唇毯,故毯在此鋪,穴在此住,唇在此吐,穴在此定,是天造地設,自然的現象,無(wú)此,不是真結穴也,特別是橫龍結穴,必須有此特徵,不可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