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xué)院針灸醫院副院長(cháng),中國民族醫藥學(xué)會(huì )艾灸分會(huì )副會(huì )長(cháng),中國針灸學(xué)會(huì )經(jīng)筋診治專(zhuān)業(yè)委員會(huì )副秘書(shū)長(cháng)。
秋三月,即農歷七至九月,立秋后,陽(yáng)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cháng)開(kāi)始向收藏轉變。燥是秋天的主氣,肺喜清肅濡潤,故秋燥之氣最易傷肺,應慎防秋燥。秋燥有溫燥、涼燥之分。溫燥傷肺易使人出現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頭痛、無(wú)汗發(fā)熱等癥狀。根據順應四時(shí)的養生原則,中醫認為,可服用一些具有滋潤功效的膏方,以祛除溫燥,避免燥邪侵襲。下面列舉一些抵御溫燥常用的膏方,供大家選用。
材料:川貝30克,枇杷5000克,冰糖1000克。
做法:枇杷洗凈去核,絞成果泥,與冰糖文火熬制成膏。川貝粉研為細末,后下。瓷瓶收貯。每服10克,每日2次,溫開(kāi)水送服。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止咳。適宜燥邪傷肺,干咳不止的患者服用。
材料:百部120克,款冬花、紫菀各240克,蜂蜜240克。
做法: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蜂蜜適量煮沸,收膏即成。每服20毫升,每天3次,溫開(kāi)水適量送服。
功效:止咳平喘,滋陰潤燥。適宜肺陰虧虛,咳嗽痰少,津少咽干的患者每天服用。
材料:雪梨1000克,川貝母10克,枇杷葉少許,蜂蜜適量。
做法:枇杷葉洗凈剪碎,水煎為液,雪梨削皮去核絞為果泥。小火慢熬,待鍋中水氣變少,加入研細川貝母粉。文火濃縮,稍涼放入適量蜂蜜。每服10克,每日2次,溫開(kāi)水送服。
功效:清肅肺熱,潤燥止咳。適宜痰熱阻肺,咽喉腫痛,咳痰黃稠的患者。
材料:生地300克,百部、百合、桑白皮、前胡各100克,桑葚8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桑葚搗爛取汁,共煎為液,趁熱熬膏,稍涼加入適量蜂蜜。每服10克,每日2次,溫水送服。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滋陰補血,生津潤腸。適宜肺熱喘滿(mǎn),痰邪壅盛,大便秘結,氣息不足的患者每天服用。
材料:黃芪500克,防風(fēng)、阿膠各120克,杏仁60克,蜂蜜適量。
做法:黃芪、防風(fēng)、杏仁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阿膠打碎或研粉,放入藥液文火濃縮,稍涼放入適量蜂蜜。每服10克,每日2次,溫水送服。
功效:補氣養血,潤肺止咳,提高機體免疫力。適宜素體虛弱,久病久咳,易患感冒的患者每天服用。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