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治法
1.陰血虧虛痙證
治則:滋陰養血,息風(fēng)止痙。
主方:四物湯加味。
藥物: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麥冬、阿膠、五味子、麻子仁、龜甲、生鱉甲、生牡蠣、雞子黃等。若陰虛內熱,手足心煩者,加白薇、青蒿、黃連、淡竹葉;抽動(dòng)不安,心煩失眠者,加山梔子、首烏藤(夜交藤)、炒酸棗仁、生龍骨。
2.痿證之肝腎虧虛證
治則: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主方:虎潛丸加減。
藥物:龜甲、黃柏、知母、熟地黃、白芍、鎖陽(yáng)、陳皮、虎骨、干姜。若證見(jiàn)面色無(wú)華或萎黃,頭昏心悸,加黃芪、黨參、何首烏、龍眼肉、當歸以補氣養血。
3.肝血虛之頭痛眩暈
治則:益氣養血,補脾生血。
主方:八珍湯或歸脾湯加味。
藥物:生地黃、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黨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黃芪、遠志、酸棗仁、龍眼肉、大棗。
4.肝血虛之?huà)D科病癥
治則:養血益氣調經(jīng)。
主方:滋血湯加減。
藥物:人參、山藥、黃芪、茯苓、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若心悸失眠者,加炒酸棗仁、首烏藤(夜交藤)、合歡皮;納少便溏者,加白術(shù)、山藥、雞內金、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