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毛衣編織教程主要分為上衣和毛褲兩部分。寶寶毛褲的編織相比于上身毛衣的編織來(lái)說(shuō),成型比較快,一般分為左褲片、右褲片、褲襠方塊編織三個(gè)部分。如果從毛褲的褲腰部分開(kāi)始編織會(huì )比較省力,但是到了褲腿減針時(shí)就會(huì )比較費時(shí)間;相反的,如果先從褲腿部分開(kāi)始編織,等到褲腰折雙邊的時(shí)候就會(huì )比較費力。下面小編推薦毛褲的三種計算編織方法,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lái)選擇。
兩片編織法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pide;2×橫密
2. 褲長(cháng)行數=(褲長(cháng)-腰羅紋-褲口羅紋)×直密
3. 腰后翹。后翹一般高出3厘米左右,約為4~5個(gè)回程(8~10行)。編織時(shí),將腰寬針數取中,分為前、后 腰,再將后腰的針數除以回程數 (即4~5 個(gè)回程),用回形加針編織法即可織成腰后翹。如果是從褲腳口起針,應采用回形減針?lè )ň幙棥?/p>
4. 臀寬針數=臀圍&pide;2×橫密
5. 上襠應加針數=臀寬針數-腰寬針數
6. 上襠長(cháng)行數=(直襠一腰羅紋)×直密
7. 上襠加針間隔行數:前側=上襠長(cháng)行數&pide;(上襠應加針數的1/4);后側=上襠長(cháng)行數&pide;(上襠應加針數的3/4)
8. 橫襠針數=臀寬針數+(前襠寬+后襠寬)×橫密 或:橫襠針數=橫襠寬×橫密
9. 褲腿行數=(褲長(cháng)-直襠-褲口羅紋)×直密
10.褲腿應減針數=橫襠針數-褲口針數
11.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2-后襠減針行數)&pide;(褲腿應減針數-后襠應減針數)
12.后襠應減針數=后襠寬×橫密
13.后襠減針行數=后襠應減針數×2。如果從褲腳開(kāi)始編織,第“10”“11”“12”、“13”、項中的“減針”須改為“加針”,第“5”、“7”項中的“加針”須改為“減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