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炙學(xué)科談針刺療法(一)
在護理上常的有毫針刺法、梅花針刺法、耳針刺法等。
1、毫針刺法
?。?)物品準備:治療盤(pán)內備以消毒的毫針、鑷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彎盤(pán)2個(gè)(一個(gè)盛放污棉球;一個(gè)內盛消毒液,浸泡用過(guò)的毫針)。
?。?)體位:根據針刺穴位的不同,選擇適宜的體位,充分暴露針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針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臥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臥位。
?。?)進(jìn)針?lè )?/strong>: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膚后,術(shù)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壓穴位,用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緣,以拇、食指下壓力快速將針刺入皮膚,然后右手邊捻轉針柄邊將針體刺入深處。此為單手進(jìn)針?lè )?,多用?cm以?xún)鹊亩提?。若?.67~10cm以上的長(cháng)針,可采用雙手進(jìn)針,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針體,露出針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夾持針柄,兩手同時(shí)下壓,快速將針尖刺入穴位皮膚,然后左手支持針體,右手拇、食指捻轉針柄,將針刺入深處。
?。?)針感:當針刺入一定深度時(shí),局部出現酸、麻、脹、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傳導。此謂“得氣”,為正常針感。
?。?)進(jìn)針角度:針體與皮膚呈直角,垂直刺入,稱(chēng)“直刺”,適用于肌肉豐厚、深刺部位;針體與皮膚呈45.角刺入,稱(chēng)“橫刺”適用于肌肉淺薄的部位,如頭面部。
?。?)手法:針刺得氣后,根據證的虛實(shí),采用相應的補瀉手法。一般在得氣后,捻轉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時(shí),重插慢提為補法;相反,在得氣后捻轉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時(shí)輕插重提為瀉法。
?。?)起針:左手將消毒干棉球按壓穴位處,右手、拇食指將針柄輕輕捻轉上提,將針取出,同時(shí)左手用棉球輕輕按壓穴位即可。
?。?)針刺的護理:
?、傩嗅槾滩僮鲿r(shí),環(huán)境必須保持整潔、空氣新鮮、光線(xiàn)充足、溫度適宜。
?、卺樉弑仨毥?jīng)高壓滅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膚應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堅持作到一穴一針,避免感染。
?、巯虿∪俗骱媒忉?zhuān)o張心理 .在過(guò)度疲勞、饑餓進(jìn),避免立即行針,以免暈針。
?、転椴∪藬[好適宜體位,充分暴露進(jìn)針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針時(shí)可用支被架蓋毛毯或棉被,并囑咐病人不要隨意變動(dòng)體位,以免彎針或折針。
?、菪嗅槾讨委煏r(shí)隨時(shí)觀(guān)察病人面色、汗出情況,并詢(xún)問(wèn)病人感覺(jué)。病人如訴頭暈、惡心,見(jiàn)面色蒼白或頭部汗出,即為“暈針”,應立即取針,扶病人平臥,喝些熱開(kāi)水,即可緩解。若癥狀較重,應報告醫生處理。
?、奕♂槙r(shí),應核對留針穴位及針數,以免將針遺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豐富部位,取針后應用干棉球按壓片刻,以免皮下血腫。
?、哂眠^(guò)的針具應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時(shí)后可用紗布擦凈,并檢查針體有無(wú)銹蝕、折彎、針尖有無(wú)倒刺,不能使用者應挑出報廢。將修好之針具整齊插入帶蓋方盤(pán)內的棉墊上,送高壓滅菌,方可繼續使用。
?。?)針刺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
?、偌本龋盒菘?、虛脫、高熱驚厥時(shí),可立即針刺人中、十宣、內關(guān)、合谷,以緩解癥狀。
?、谕藷幔褐餮ǎ捍笞?、曲池。配穴:風(fēng)池、太陽(yáng)、合谷、少商、十宣(可用點(diǎn)刺放血法)。一般可選 1~2個(gè)穴。
?、垲^痛:前額痛:印堂、太陽(yáng)、合谷、列缺、頭頂痛:百會(huì )、太沖、風(fēng)池。偏頭痛:太陽(yáng)、合谷、頭維、風(fēng)池、外關(guān)。
?、苎劳矗褐餮ǎ合玛P(guān)、頰車(chē)、合谷。配穴:太陽(yáng)、內庭、外關(guān)。
?、莞雇矗褐餮ǎ荷细雇矗ㄎ鸽渫矗褐须?、內關(guān)、足三里、脾俞、胃俞。下腹痛:天樞、氣海、三陰交、足三里。繞臍痛:天樞、關(guān)元、足三里。
?、扪惩矗耗I俞、委中。
?、哝傡o安神:神門(mén)、內關(guān)、足三里、三陰交。
?、嗾{理脾胃:足三里、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天樞、中脘。
?、嶂箛I:內關(guān)、中脘、胃俞、足三里。
?、怦]:關(guān)元、氣海、水道、三陰交、中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