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成人网18免费韩国,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区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打開(kāi)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kāi)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shū)等14項超值服

開(kāi)通VIP
OBLog 3.0 用戶(hù)模版制作教程--▕|▊在劫難逃____。

OBLog 3.0 用戶(hù)模版制作教程

2006-1-9 14:17:00 By ____落。

現在的BLOGER越來(lái)越多,擋都擋不住,是什么時(shí)候大家都開(kāi)始寫(xiě)BLOG了呢?BLOG就相當于自己在網(wǎng)上的一個(gè)家,既然是家就要有自己的個(gè)性,每個(gè)人都希望自己的BLOG與眾不同,在這里SNAKE就為大家講一下BLOG模版的怎樣做成的。以“沉靜青春 youth CSS系列 12”模版為示例,在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youth.rar可以下載到,內有PNG(Fireworks MX 2004修改)源文件。

  本教程都是在2000系統IE6.0,Mozilla Firefox 1.0下測試。不敢保證都和SNAKE看到的一樣。之所以要用Mozilla Firefox測試是因為那5%的用戶(hù)。不過(guò)說(shuō)真的,盡管有時(shí)候我很想拋棄他們……

一、基本必要條件

1.1 做模版需要什么能力嗎?

  做OBLog的模版你需要了解HTML和CSS還有美工基礎,當然這不是很難,甚至可以說(shuō)很簡(jiǎn)單,不會(huì )的朋友馬上學(xué),買(mǎi)書(shū)一個(gè)星期就可以學(xué)會(huì )。另外就是細心、耐心,畢竟我們也是在做設計,嚴格要求是當然的。

1.2 準備工具

  一臺電腦,制作網(wǎng)頁(yè)的工具M(jìn)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2004和做圖工具M(jìn)acromedia Fireworks MX 2004(PS也可以)。測試瀏覽器Mozilla irefox,IE6.0在XP下自帶。截圖工具HprSnap5,論壇里有使用方法(滾屏截圖)。這幾個(gè)工具可以在天空下載站下載到。

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2004:
http://www2.skycn.com/soft/860.html
Macromedia Fireworks MX 2004:
http://www2.skycn.com/soft/1824.html
Mozilla Firefox V1.0.6 中文增強版
http://www2.skycn.com/soft/20595.html
SN:
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2004:
WPD700-52206-61494-40475
Macromedia Fireworks MX 2004:
WPD700-52206-61494-40475
  這里還要推薦一款很好用的CSS編寫(xiě)軟件:TopStyle3。你可能用不到。下載地址:http://skin.midicn.cn/soft/TopStyle3.rar
  以及《樣式表中文手冊css2》是CHM格式的,可直接打開(kāi)。你一定要用到。下載地址:http://skin.midicn.cn/soft/css2.rar
  屏幕滾動(dòng)截圖工具HprSnap5。做好模版后截圖工具,可能用到。下載地址:http://skin.midicn.cn/soft/HyperSnap-DX.rar

二、構思

2.1 色調

  首先要考慮BLOG的基本色系是什么顏色,然后是基本布局,這里我們不做太復雜的,只做最簡(jiǎn)單的考慮。這里我考慮綠色,而且只考慮綠色和灰色搭配。(傳說(shuō)中灰色是萬(wàn)能色,就好象O型血一樣。)

2.2 布局

  BLOG的布局很簡(jiǎn)單,不用考慮太多因素。最常見(jiàn)的無(wú)非是左右兩列布局(我們不講太個(gè)性的)。

三、制圖

  在FW下面新建一個(gè)890*1344的圖。優(yōu)化設置里面選擇PNG32格式(推薦使用PNG格式的圖片,導出后畫(huà)質(zhì)最好,體積小。個(gè)人經(jīng)驗。)

3.1 背景

  我們先考慮整個(gè)頁(yè)面的背景色,使用#CCFF66顏色。

  然后是中間部分的背景圖片,我們設計一個(gè)圓角矩形,效果如下圖。

3.2 HEAD的設計

  再把剛才的大圓角矩形復制粘貼一遍,并且把修改高度到150,注意使用鼠標拖放修改,直接修改數字會(huì )變形。(汽車(chē)人)

  從網(wǎng)上隨便找個(gè)風(fēng)景圖,然后使用魔術(shù)棒隨便扣,再填充成灰色,再“平面化所選”,再把尺寸對齊,多余的削掉,位圖屬性設置成“屏幕”。
  在合適的地方畫(huà)個(gè)矩形,特效是陰影。這樣看起來(lái)會(huì )和背景和諧。

3.3 FOOTER的設計

  再復制圓角矩形,和剛才的HEAD修改一樣,顏色改成黑色。注意細節。

  現在整個(gè)背景就OK了,新建一個(gè)圖層,并且把這個(gè)圖層鎖定。

3.4 公告爛的設計

  公告欄簡(jiǎn)單,看圖。

3.5 內容頁(yè)的設計

  我是這么設計的。

3.6 RIGHT的的設計

  做一個(gè)標題文字的背景。

3.7 BLOG分類(lèi)背景圖的設計

  兩個(gè)矩形,一個(gè)色淺,用做連接色,一個(gè)色深,用做鼠標拖過(guò)。左邊加個(gè)小箭頭點(diǎn)綴。矩形的寬盡量寬,因為沒(méi)準哪個(gè)BLOGGER的分類(lèi)名字很長(cháng)。(切圖的時(shí)候把這兩個(gè)圖切成一個(gè)。)

四、切圖

  終于,我們把BLOG的基本外觀(guān)設計完成,這個(gè)過(guò)程不像本教程似的一氣呵成,而是經(jīng)過(guò)了幾天的時(shí)間才設計出來(lái)的,而且,這還不是我們BLOG的最終形態(tài),這只是一張只能看的圖,接下來(lái)的步驟就是把這個(gè)基本結構設計圖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以便于我們做成模版。
  按照下面的圖切就沒(méi)有問(wèn)題了。背景圖一定要居中。一共是8個(gè)圖片。每個(gè)切片的名字就是圖片上紅色的字。

  不會(huì )的請下載源文件參考。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youth.rar

五、制作模版

  這里主要是HTML和CSS的代碼編寫(xiě)。

5.1 布局(我不直接全部寫(xiě)進(jìn)去,循序漸進(jìn)的慢慢來(lái)。)

  終于,可以開(kāi)始進(jìn)入正題了,所謂“難者不會(huì ),會(huì )者不難”,我們使用的是CSS+DIV來(lái)制作,優(yōu)點(diǎn)是顯示速度很快,設計靈活,而且W3C重點(diǎn)推薦,希望大家也能這樣制作模版,代碼簡(jiǎn)單容易看懂。
  打開(kāi)Dreamweaver MX 2004,文件--新建--HTML頁(yè)面,把兼容XHTML勾上,進(jìn)入代碼界面,把里面的代碼全部刪除掉。然后我們可以快樂(lè )健康的做網(wǎng)頁(yè)了~
  首先先建五個(gè)層,并且分別給他們一個(gè)ID。代碼如下: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log/skin/snake/css/youth/css.css"><!-- CSS連接代碼 -->
<div id="head"></div>
<!-- HEAD是最上面的層 -->

<div id="content"><!-- CENTENT包括LEFT和RIGHT兩個(gè)層 -->
<div id="left"></div><!-- LEFT是BLOG內容的層 -->
<div id="right"></div><!-- RIGHT是“登陸信息,最新BLOG”等的層 -->
</div>

<div id="footer"></div><!-- FOOTER是最下面版權的層 -->

  這樣,基本的布局層就出來(lái)了,我們開(kāi)始著(zhù)手制作CSS文件,新建一個(gè)CSS文件,開(kāi)始定義樣式。
  先是BODY的定義:(注意書(shū)寫(xiě)格式,下面的是國際標準格式......汗)

body {
color: #333;  /* 本模版所有文字的顏色,我們使用略深的灰色 */
background: #CF6;  /* 本模版的背景色,就是做圖時(shí)的背景色,淺綠色 */
text-align: center;  /* 本模版內所有屬性居中 */
margin: 0;  /* 外邊距,默認好象是10,我們設置成0,因為是0所以可以不要單位。 */
font-family: ‘Century Gothic‘,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本模版所有使用的字體,我覺(jué)得Century Gothic英文字體很好看,所以一直在用這個(gè)字體。 */
font-size: 12px;  /* 本模版所有字體的大小,12px是FIREFOX下最小的顯示字體,IE是11px,為了兼容性,我們選擇12px。 */
line-height: 150%;  /* 所有字的行高,這里設置的是150%,習慣。 */
}

a {
color: #749A23;  /* 所有連接文字的顏色,我們使用深一些的綠色。 */
text-decoration: none;  /* 所有連接文字的去掉下劃線(xiàn),默認是有的。 */
}
a:hover {
color:#CF6;  /* 所有鼠標拖過(guò)連接文字的顏色,我們使用淺一些的綠色。 */
}

  接下來(lái)就是HEAD的樣式了~

#head {
height: 135px;  /* HEAD的高。 */
width: 780px;  /* HEAD的寬,780是在800*600下的推薦寬度。 */
text-align: left;  /* HEAD層內所有所有屬性居左。 */
background: url("header.png") no-repeat top center;  /* HEAD的背景屬性,分別是:背景圖URL,背景圖不重復,在層的位置:上 中。 */
}

  我們這回用IE打開(kāi)剛才的頁(yè)面看看,怎么樣???是不是最上面的層出來(lái)了?是不是很興奮?(好興奮,好興奮哦~~)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1.htm

  我們繼續CONTENT層的制作~

#content {
padding:10px;  /* CONTENT層內邊距10px。 */
width:780px;  /* CONTENT的寬,780px,和上面的HEAD層對齊。 */
text-align:left;  /* CONTENT層內容居左。 */
background: url("bg.png") repeat-y center;  /* CONTENT的背景屬性,分別是:背景圖URL,背景圖重復在Y軸上(縱向重復顯示),在層的位置:中。 */
}

  然后是FOOTER層。

#footer {
width:780px;  /* FOTTER層寬780px。 */
height: 43px;  /* FOTTER層高43px,根據切出來(lái)的圖的大小定義。 */
color: #fff;  /* FOTTER層內字體顏色,因為背景是黑色,我們選擇白色,而且這個(gè)地方只準備放版權。 */
text-align: left;  /*  FOTTER層內容居左。 */
padding:13px 0px 0px 30px;  /* FOTTER層的內邊距定義,分別是 上 右 下 左。 */
background: url("footer.png") no-repeat;  /* FOTTER的背景屬性(我們省略掉一部分屬性,因為是瀏覽器默認的),分別是:背景圖URL,背景圖不重復。 */
}

  OK??!我們在HEAD,CONTENT,FOOTER每個(gè)層分別隨便打幾個(gè)字上去測試!效果如下: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2.htm

   如果你明白我們?yōu)槭裁催@么定義層屬性的話(huà),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基本學(xué)會(huì )XHTML+CSS制作網(wǎng)頁(yè)了(理論)。怎么樣?是不是Too Easy?

5.2 我的分類(lèi)

  我們開(kāi)始制作“我的分類(lèi)”的屬性。
  因為OBLog3.0的分類(lèi)是標簽是用li屬性的,所以我們要復制“我的分類(lèi)”HTML源代碼到模版頁(yè)面測試,只是測試,測試完了要刪除的。
  加入“我的分類(lèi)”代碼的模版HTML如下:(這是SNAKE的,每個(gè)人的都不一樣。)
  我們使用紅色的粗體表示。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log/skin/snake/css/youth/css.css">

<div id="head">

<ul>
<li><a href="/blog/user1/1243/index.shtml">首頁(yè)</a></li>
<li><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photo/index.shtml">相冊</a></li><li><a href="/blog/user1/1243/subject/2337.shtml">記日(44)</a></li>
<li><a href="/blog/user1/1243/subject/2413.shtml">樂(lè )音(2)</a></li>
<li><a href="/blog/user1/1243/subject/2338.shtml">作工(10)</a></li>
<li><a href="/blog/user1/1243/subject/2345.shtml">戲游(2)</a></li>
<li><a href="/blog/user1/1243/subject/2454.shtml">計設(9)</a></li>
<li><a href="/blog/user1/1243/subject/671.shtml">靜和(13)</a></li>
</ul>

</div>

<div id="content">
<div id="left"></div>
<div id="right"></div>
</div>

<div id="footer"></div>

  然后是“我的分類(lèi)”CSS樣式的制作。
  我說(shuō)明一下,寫(xiě)CSS的習慣每個(gè)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先寫(xiě)大布局代碼,然后是其他的代碼,SNAKE喜歡按照順序寫(xiě),也就是從上到下的方式,下面就按照SNAKE喜歡的方式寫(xiě)。
  在#head的類(lèi)下面插入下面的代碼:

#head ul, #head li {   /* HEAD層內UL標簽和LI標簽的樣式屬性。 */
float:left;  /* 內容居左,就是橫向顯示,LI標簽默認是豎向顯示。 */
margin:0;  /* 外邊距,默認的不是0,所以我們要給它個(gè)值。 */
display:block;  /* 塊級元素,必須有。這個(gè)比較難解釋?zhuān)瑫?shū)上是這么寫(xiě)的:塊對象的默認值。將對象強制作為塊對象呈遞,為對象之后添加新行。汗~~ */
}
#head li a{   /* HEAD LI標簽內連接樣式。 */
height: 26px;   /* 高度26。 */
padding:3px 5px 0px 20px;   /* 內邊距,定義連接文字在LI標簽的位置。 */
color: #666;   /* 連接色。 */
background:url("mainli.png") no-repeat left top;   /* 連接的背景,連接到我們設計的背景圖片上去,從左上開(kāi)始顯示,并且不重復。 */
border: 1px solid #999;   /* 連接的邊框,使用灰色。 */
}
#head li a:hover{   /* HEAD LI標簽內連接之鼠標拖過(guò)樣式。 */
color:#333;   /* 拖過(guò)之顏色。 */
background:url("mainli.png") no-repeat 0px -26px;   /* 拖過(guò)后的背景,我們使用的圖片和連接的背景圖片是同一張,這樣做的好處是節省帶寬。要搞清楚位置,-26是從高位-26的地方開(kāi)始顯示圖片,設計的時(shí)候要明白為什么這么做。 */
}

  刷新頁(yè)面,看看我們網(wǎng)頁(yè)。效果如下圖: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3.htm

  每個(gè)分類(lèi)挨的比較近,我們不需要改,因為根據SNAKE的經(jīng)驗:OBLog3.0的分類(lèi),系統默認會(huì )分開(kāi)一些。所以最終效果不是這樣的。

5.3 LEFT的制作

  左邊是顯示文章標題、內容等的位置,我們要根據圖片的設計來(lái)完成它。
  先是定位。因為L(cháng)EFT在CONTENT層內,所以代碼寫(xiě)在#CONTENT樣式下面。因為內容比較重要,所以要做的細一些,我們連接字的色,拖過(guò),訪(fǎng)問(wèn)后都要定義,區別文章內顏色。

#left {
float: left;  /* LEFT層在CONTENT中的位置,要居左。 */
width: 520px;  /* LEFT層寬度。 */
padding: 0px 20px 0px 20px;  /* 內邊距,左右要留下間隙。 */
color: #333;  /* LEFT層內所有字體的顏色,SNAKE使用深灰色,比純黑色要舒服。 */
text-align: justify;  /* LEFT層內容的文字兩端對齊,這在OFFICE里面經(jīng)常用到,是細節,不要也可以。 */
border-right: 1px dotted #999;  /* LEFT層右側加一條灰色的虛線(xiàn),LEFT和RIGHT的分界線(xiàn)。 */
}

#left a{
color:#749A23;  /* LEFT層內連接字體色。 */
text-decoration: none;  /* LEFT層內連接字體去掉下劃線(xiàn)。 */
}
#left a:hover {
color:#C1E27D;  /* LEFT層內鼠標拖過(guò)連接字體色。 */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LEFT層內鼠標拖過(guò)連接字帶有下劃線(xiàn)。 */
}
#left a:visited {
color:#666;  /* LEFT層訪(fǎng)問(wèn)后的連接字體色。 */
}

  在LEFT內隨便打幾個(gè)字,測試,效果如下: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4.htm

   打幾個(gè)帶有連接的字,并且分別測試:連接字體字體色,鼠標拖過(guò)連接字體色,訪(fǎng)問(wèn)后的連接字體色。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5.htm

 5.4 公告欄

  進(jìn)展好快!已經(jīng)到公告欄了!這個(gè)比較簡(jiǎn)單~先在模版頁(yè)面LEFT層內新建一個(gè)公告欄的層,和LEFT一樣,也要測試連接字體色等等。

  現在的HTML如下: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log/skin/snake/css/youth/css.css">

<div id="head"></div>

<div id="content">
<div id="left">
<!-- 下面的就是公告欄的層 -->
<div id="placard">渦蟲(chóng)我草<a href="3">敵素活圣誕節</a>巴斯德看<a href="4">見(jiàn)發(fā)表苦不管</a>客觀(guān)內<a href="7">可是地方</a>病感反對看見(jiàn)</div>

</div>
<div id="right"></div>
</div>

<div id="footer"></div>

  我們開(kāi)始定義公告欄的CSS:

#placard {
margin: 10px 10px 10px 10px;  /* 公告層外邊距。 */
padding: 10px 5px;  /* 公告層內邊距。 */
color: #3A5014;  /* 公告層內字體色。 */
background: #C1E27D url("placard.png") no-repeat top right;  /* 公告層內背景色,背景圖,背景圖從右上開(kāi)始顯示,不重復。就是哪個(gè)雙引號。 */
border-top: 1px solid #666;  /* 公告層上面的灰黑色實(shí)線(xiàn)。 */
border-bottom: 1px solid #666;  /* 公告層下面的灰黑色實(shí)線(xiàn)。個(gè)人覺(jué)得上下各一條線(xiàn)比較有個(gè)性,當然也可以是灰黑色邊框。 */
}
#placard:first-letter {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樣式定義。 */
margin: 0pt 5pt 0pt 0pt;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的外邊距。 */
padding: 3px;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的內邊距。 */
font: 20px bold;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的字體大小,粗體。 */
float: left;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居左對齊,排版的人知道,至于為什么加你可以把這個(gè)樣式屬性去掉試試。 */
border : 1px dotted #fff;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的邊框,1象素,虛線(xiàn)(好象是虛點(diǎn)),線(xiàn)顏色。 */
}
#placard p:first-letter {  /* 和上面的定義是一樣的,但是這個(gè)段落的定義(注意多了個(gè)P),因為有的人在加公告的時(shí)候弄成段落格式的了,所以也需要定義一下。 */
margin: 0pt 5pt 0pt 0pt;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的外邊距。 */
padding: 3px;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的內邊距。 */
font: 20px bold;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的字體大小,粗體。 */
float: left;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居左對齊,排版的人知道,至于為什么加你可以把這個(gè)樣式屬性去掉試試。 */
border : 1px dotted #fff;  /* 公告層內第一個(gè)字的邊框,1象素,虛線(xiàn)(好象是虛點(diǎn)),線(xiàn)顏色。 */
}
#placard a{
color: #666;  /* 公告層內連接字體顏色。 */
}
#placard a:hover {
color: #698B23;  /* 公告層內連接字體鼠標拖過(guò)的顏色。 */
}

  因為背景是淺綠色,所以我們不能使用LEFT的CSS定義了,需要另外定義。需要說(shuō)明的是#placard:first-letter(#placard p:first-letter)屬性要不要都行,只要您覺(jué)得漂亮。
  完成效果圖如下: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6.htm

 5.5 BLOG內容

  這部分也不簡(jiǎn)單,根據需要我們要考慮四點(diǎn)因素,文章標題,發(fā)表日期(發(fā)表人),文章內容,閱讀全文(次數)這四點(diǎn)。
  文章標題我們使用.contenttitle,發(fā)表日期使用.contenttime,文章內容不使用CSS定義,因為L(cháng)EFT已經(jīng)定義過(guò)了,閱讀全文(次數)使用類(lèi).contentcomments。(我以前是使用H3,H4直接定義的,好處是省幾個(gè)字節。壞處是當用戶(hù)在后臺表表文章設定字體時(shí)很有可能定義成H3或H4,造成布局混亂,很顯然這是不可取的。)

  HTML代碼如下: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log/skin/snake/css/youth/css.css">

<div id="head"></div>

<div id="content">
<div id="left">

<div class="contenttitle"><a href="1">怒嗎</a></div>
<div class="contenttime">SNAKE - by - 2005-9-6 17:06:00</div>
話(huà)說(shuō)Numa Numa Dance:<br>
   紐澤西的十九歲小胖子,有一天突發(fā)奇想,把羅馬尼亞的一首流行歌曲 Dragostea Din Tei(他自己也不懂羅馬尼亞文)拿來(lái)對嘴唱,自己再加上舞蹈動(dòng)作,他自己發(fā)明的Numa Numa Dance,製作了上面的MV,從頭到尾他都沒(méi)離開(kāi)書(shū)桌前的椅子喲,真的笑到肚子痛,他的表演精辟令人叫絕,此FLASH始發(fā)于newgrounds網(wǎng)站,瀏覽量竟然超過(guò)8百萬(wàn)。
<div class="contentcomments"><a href="/blog/514651654645">閱讀全文(106) | 回復(7)</a> | 引用通告(0)</div>

</div>
<div id="right"></div>
</div>

<div id="footer"></div>

  CSS代碼加到剛才公告的后面吧,代碼如下:

.contenttitle {  /* 博客文章的標題定義。 */
height: 40px;  /* 博客文章標題的高度。 */
padding:3px 0px 0px 25px;  /* 標題的內邊距,同樣是上右下左的順序,左邊25象素是為了和左邊拉開(kāi)距離,誰(shuí)說(shuō)的了?距離產(chǎn)生美么~ */
background:url("content.png") no-repeat left;  /* 標題的背景,就是哪個(gè)像盾牌似的小圖標了,為了好看,沒(méi)別的。圖片不重復,左對齊。 */
font-size: 15px;  /* 標題的字體大小,15象素看著(zhù)還湊合。 */
color: #060;  /* 標題的字體顏色,這個(gè)一般用不到,因為文章標題都是連接文字,不過(guò)我發(fā)現“置頂”這兩個(gè)字是沒(méi)有連接的~所以加上吧,為了和標題字色配套。 */
}
.contenttime {  /* 博客文章的作者,發(fā)表時(shí)間定義。 */
width:450px;  /* 時(shí)間的寬度,因為我們要文字上面有“上劃線(xiàn)”,而且要右對齊所以定義這個(gè)。 */
margin:-18px 0px 0px 20px;  /* 時(shí)間的外邊距,也就是定位,上-18px是為了挨著(zhù)標題顯示,不信你去掉試試,20px是左邊距,要不然“上劃線(xiàn)”就蓋住那標題圖片了。 */
font: 9px ‘Tahoma‘, sans-serif;  /* 時(shí)間文字的大小,字體。我發(fā)現英文Tahoma字體最小的能顯示的字就是9px了。 */
color: #666;  /* 時(shí)間文字的顏色。 */
border-top: 1px dotted #999;  /* 傳說(shuō)中的上劃線(xiàn),1象素,虛線(xiàn)(應該是虛點(diǎn)),淺灰色。 */
text-align:right;  /* 時(shí)間文字右對齊,同樣為了好看。 */
}
.contentcomments {  /* 閱讀全文數,回復數等信息的CSS定義。 */
text-align: center;  /* 文字居中顯示。 */
border-top: 1px solid #C2C2C2;  /* 一個(gè)上劃線(xiàn)。 */
border-bottom: 2px solid #C2C2C2;  /* 一個(gè)2px的下劃線(xiàn),注意這兩定義個(gè)不能縮寫(xiě)的。 */
margin:15px 0px 35px 0px;  /* 外邊距。 */
font: bold 12px;  /* 字體粗細,大小。 */
}

  完成效果如下: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7.htm

5.6 RIGHT的定義(最后一塊的定義,布局終于快要完成了,哭~~~)

  先是RIGHT的位置。CSS如下:

#right {  /* RIGHT的CSS定義。 */
float: right;  /* 位置,居右,相對LEFT層而言。 */
width:230px;  /* 寬度,一點(diǎn)一點(diǎn)測試得出來(lái)的數字。 */
padding: 0px 20px 0px 5px;  /* 內邊距,右邊距和LEFT的左邊距一樣,是20px,對稱(chēng)。 */
}

  在RIGHT里面打幾個(gè)字測試效果。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8.htm

  然后是大標題字的美化。我們使用.bigtitle標簽。CSS代碼如下:

.bigtitle {  /* 大標題字層的CSS定義。 */
text-align: center;  /* 字體居中。 */
width:200px;  /* 層寬。 */
height: 24px;  /* 層高。 */
font: 14px;  /* 字體定義,14象素。 */
color: #333;  /* 字體顏色。 */
padding: 2px 0px 0px 0px;  /* 層內邊距,距離上面是2px。 */
background: url("sidebartitle.png") no-repeat top center;  /* 本層的背景定義,不重復,位置:上 中。 */
}

  寫(xiě)幾個(gè)字(Calendar | 日 歷),看效果: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9.htm


  然后就是這些欄目的內容定義了。(下面的標簽我都在$前面加了個(gè)"_",要不和本BLog標記起沖突了.)

日歷($show_calendar_$)
最新日志($show_newblog_$)
最新回復($show_comment_$)
最新留言($show_newmessage_$)
登陸口($show_login_$)
搜索($show_search_$)
BLOG信息($show_info_$)
友情連接($show_links_$)

  能用的幾乎都在上面了。順序就這么排吧,無(wú)所謂的。

  接下來(lái)的事情就是定義這些小模塊了~~~

1.日歷的定義:

  先隨便找個(gè)BLOG查看其源文件得知日歷的代碼如下:

<div id="calendar"><table width=‘100%‘>
<caption>August 2005</caption><tr>
<th abbr=Sunday>日</th>
<th abbr=Monday>一</th>
<th abbr=Tuesday>二</th>
<th abbr=Wednesday>三</th>
<th abbr=Thursday>四</th>
<th abbr=Friday>五</th>
<th abbr=Saturday>六</th></tr><tr>
<td align=center> </td>
<td align=center>1</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18466.shtml‘>2</a></td>
<td align=center>3</td>
<td align=center>4</td>
<td align=center>5</td>
<td align=center>6</td>
</tr><tr>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0832.shtml‘>7</a></td>
<td align=center>8</td>
<td align=center>9</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2376.shtml‘>10</a></td>
<td align=center>11</td>
<td align=center>12</td>
<td align=center>13</td>
</tr><tr>
<td align=center>14</td>
<td align=center>15</td>
<td align=center>16</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6279.shtml‘>17</a></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6831.shtml‘>18</a></td>
<td align=center>19</td>
<td align=center>20</td>
</tr><tr>
<td align=center>21</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8795.shtml‘>22</a></td>
<td align=center>23</td>
<td align=center>24</td>
<td align=center>25</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31991.shtml‘>26</a></td>
<td align=center>27</td>
</tr><tr>
<td align=center>28</td>
<td align=center>29</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35178.shtml‘>30</a></td>
<td align=center>31</td>
<td align=center></td>
<td align=center></td>
<td align=center></td>
</tr>
</table>
</div>

  分析出日歷是一個(gè)大表格,放在#calendar層里面,月份使用caption定義,星期幾使用#calendar th定義,而日期使用#calendar td定義,寫(xiě)過(guò)日記的日期是連接。遺憾的是沒(méi)有當前日期的定義。
  這樣,我們就可以設計出各種的樣式類(lèi)美化這個(gè)日歷表格了~把上面的代碼考到網(wǎng)頁(yè)里bigtitle層的下面,現在的模版代碼是: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log/skin/snake/css/youth/css.css">

<div id="head"></div>

<div id="content">

<div id="left"></div>
<div id="right">

<div class="bigtitle">Calendar | 日 歷</div>

<div id="calendar"><table width=‘100%‘>
<caption>August 2005</caption><tr>
<th abbr=Sunday>日</th>
<th abbr=Monday>一</th>
<th abbr=Tuesday>二</th>
<th abbr=Wednesday>三</th>
<th abbr=Thursday>四</th>
<th abbr=Friday>五</th>
<th abbr=Saturday>六</th></tr><tr>
<td align=center> </td>
<td align=center>1</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18466.shtml‘>2</a></td>
<td align=center>3</td>
<td align=center>4</td>
<td align=center>5</td>
<td align=center>6</td>
</tr><tr>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0832.shtml‘>7</a></td>
<td align=center>8</td>
<td align=center>9</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2376.shtml‘>10</a></td>
<td align=center>11</td>
<td align=center>12</td>
<td align=center>13</td>
</tr><tr>
<td align=center>14</td>
<td align=center>15</td>
<td align=center>16</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6279.shtml‘>17</a></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6831.shtml‘>18</a></td>
<td align=center>19</td>
<td align=center>20</td>
</tr><tr>
<td align=center>21</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28795.shtml‘>22</a></td>
<td align=center>23</td>
<td align=center>24</td>
<td align=center>25</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31991.shtml‘>26</a></td>
<td align=center>27</td>
</tr><tr>
<td align=center>28</td>
<td align=center>29</td>
<td align=center><a href=‘/blog/user1/1243/archives/2005/135178.shtml‘>30</a></td>
<td align=center>31</td>
<td align=center></td>
<td align=center></td>
<td align=center></td>
</tr>
</table>
</div>

<div class="bigtitle">New BLog | 日 志</div>
<div class="bigtitle">New Reply | 回 復</div>
<div class="bigtitle">New message | 留 言</div>
<div class="bigtitle">User Login | 登 陸</div>
<div class="bigtitle">Search | 搜 索</div>
<div class="bigtitle">BLog Info | 信 息</div>
<div class="bigtitle">My Links | 收 藏</div>
</div>

</div>

<div id="footer"></div>

  我們開(kāi)始設計CSS代碼:

#calendar{  /* 日歷層定義。 */
width:195px;  /* 日歷層寬。 */
}
caption {   /* 定義日歷頂部月份。 */
font:11px ‘Century Gothic‘,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日歷頂部月份的字體大小,字體。 */
}
#calendar table {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合并表格相臨邊框*/
}
#calendar th{   /* 定義星期 */
font: normal 12px;   /* 字體正常顯示,OBLog系統默認顯示粗體,大小12象素,中文字最小12象素。 */
}
#calendar td {  /* 定義日期 */
font-size: 10px;   /* 字體10px。 */
}
#calendar a {   /* 日歷內日期鏈接樣式 */
display:block;  /* 日歷內日期呈塊級元素 */
background-color: #C1E27D;  /* 日歷內日期背景色 */
width:16px;  /* 日歷內日期寬 */
height:10px;  /* 日歷內日期高 */
}
#calendar a:hover{   /* 鼠標拖過(guò)日期的鏈接樣式 */
background-color: #CF6;  /* 背景色 */
color: #333;  /* 字體色 */
}

  完成,看看效果: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10.htm

 2.最新日志

  接下來(lái)是最新日志的樣式定義,查看代碼知道最新日志是使用UL標簽的,而且和最新留言,最新回復一樣使用UL標簽。(其實(shí)他們每個(gè)都有單獨的標簽,可以進(jìn)一步個(gè)性化~我們做簡(jiǎn)單的~~)這樣的話(huà)我們就設計一個(gè)UL定義的層類(lèi)就可以了。我們使用.sidebar標簽類(lèi)。

  CSS代碼如下:

.sidebar ul{  /* 字體色 */
margin: 0 0 0 -5px;  /* 外邊距 */
}
.sidebar li a{  /* LI連接樣式 */
padding: 0 0 0 20px;  /* 內邊距,左20px的距離。 */
color:#749A23;  /* 連接字體色,使用稍微有些深的綠顏色 */
background: url("liimage.png") no-repeat left top;  /* 左邊的小圓圈,是圖片。本來(lái)LI屬性自帶圓圈這個(gè)設置,但是本地測試OK用做模版就不可以了。使用圖片的話(huà)還可以改成別的小圖標,設計靈活。 */
}
.sidebar li a:hover{  /* 連接字鼠標拖過(guò) */
padding: 0 0 0 20px;  /* 和上面的一樣,也是左邊內邊距20px,這個(gè)不能省略。 */
color:#C1E27D;  /* 鼠標拖過(guò)時(shí)字體顏色,使用較淺的綠色,相對于上面的連接色,這樣的話(huà)色彩變換比較柔和。 */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鼠標拖過(guò)時(shí)有下劃線(xiàn),在英文網(wǎng)頁(yè)里面連接一般都有下劃線(xiàn),但是漢字這樣做就不好看了,要改。 */
}
.sidebar li a:visited {  /* 連接訪(fǎng)問(wèn)后樣式 */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有下劃線(xiàn) */
color:#060;  /* 更深的綠色,本來(lái)是要用更淺的色凋的,但是發(fā)現那樣的話(huà)字就看不清了,使用灰色就不好看了~所以使用深色綠色。 */
}

  由于“日志”,“回復”,“留言”是一樣的,所以一個(gè)欄目測試OK,其他的就都解決了.
  哈哈!又完成了!看效果?。?!

點(diǎn)擊這里預覽http://skin.midicn.cn/jc/mbjc/htm/index11.htm

3.登陸口

  接下來(lái)是登陸窗口的定義,這個(gè)比較簡(jiǎn)單,開(kāi)始的登陸表單是用表格做的所以定義表格,登陸后有個(gè)小菜單,查看代碼得知這是個(gè)層,讓它居中就可以了,思路是,表單和表格的樣式設計。我們設計開(kāi)始。

  HTML代碼是這樣的:(就是居中)
<div align="center">$show_login_$</div>


  CSS代碼:

table {  /* 所有表格定義 */
font-size: 12px;  /* 字體12px */
}
input {  /* 輸入框文本字段的定義 */
background-color: #C1E27D;  /* 背景色 */
border: 1px #333 solid;  /* 邊框,1象素,灰黑色,實(shí)線(xiàn)。 */
font-size: 12px;  /* 字體12px */
color: #666;  /* 字體色 */
}
select {  /* 列表框文本字段的定義 */
background-color: #C1E27D;  /* 背景色 */
border: 1px solid #333;  /* 邊框,1象素,灰黑色,實(shí)線(xiàn)。 */
font-size: 12px;  /* 字體12px */
color: #666;  /* 字體色 */
}

  登陸窗口測試不了,就不測試了。登陸口和“BLOG搜索”是一樣的,都是表單。下面給個(gè)設計好的截圖:

  后面的BLOG信息,以及我的連接樣式就不用設計了。前面已經(jīng)打好基礎了。

5.7 完成后的代碼

  OK!,現在,我們的模版已經(jīng)設計完成了!現在把OBLOG提供的相應的代碼復制到模版里面。需要做的就是把主模版和副模版分開(kāi)。

  主模版HTML代碼:(注意,所有模版代碼都在$的前面加了個(gè)"_",為的是不和我的BLog沖突.)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log/skin/snake/css/youth/css.css">
<div id="head">$show_subject_l_$</div>
<div id="content">
<div id="left">
$show_placard_$
$show_log_$
</div>
<div id="right">
<div class="bigtitle">Calendar | 日 歷</div>
$show_calendar_$
<div class="bigtitle">New BLog | 日 志</div>
<div class="sidebar">$show_newblog_$</div>
<div class="bigtitle">New Reply | 回 復</div>
<div class="sidebar">$show_comment_$</div>
<div class="bigtitle">New message | 留 言</div>
<div class="sidebar">$show_newmessage_$</div>
<div class="bigtitle">User Login | 登 陸</div>
<div align="center">$show_login_$</div>
<div class="bigtitle">Search | 搜 索</div>
$show_search_$
<div class="bigtitle">BLog Info | 信 息</div>
$show_info_$
<div class="bigtitle">My Links | 收 藏</div>
$show_links_$
</div>
<br style="clear: both;">
</div>
<div id="footer">$show_xml_$ &copy; $show_blogname_$  All rights reserved.</div>

  副模版HTML代碼:(注意,所有模版代碼都在$的前面加了個(gè)"_",為的是不和我的BLog沖突.)

<div class="contenttitle">$show_topictxt_$</div>
<div class="contenttime">$show_author_$ - BY - $show_addtime_$</div>
$show_logtext_$
<div class="contentcomments">$show_more_$</div>

  管理員進(jìn)入OBLog3.0的后臺把相應的代碼復制進(jìn)去就可以了。(可能你注意到主模版里面多了<br style="clear: both;">代碼,是為了在FIREXFOX下顯示的?,F在先不管,反正模版代碼就是這么多了,再改就是CSS的事情了。)

5.8  完成后的問(wèn)題

  以后,然后就是實(shí)際的測試了。問(wèn)題當然發(fā)現不少,首先是BLOG主人回復那,問(wèn)題如下圖所示:

  看代碼知道這同樣是表格,修改CSS填加如下代碼:

table p{  /* 表格內段落的定義,這里一般針對單個(gè)文章的“BLOG主人回復”設置 */
padding: 10px 10px 10px 10px;  /* 內邊距 */
font-size: 12px;  /* 字體大小 */
color: #749A23;  /* 字體色,為了配合模版,使用綠色 */
border: 1px solid #C2C2C2;  /* 1px的邊框。 */
}

看完成效果:

  接下來(lái)的問(wèn)題是這里:(其實(shí)這里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一種改頁(yè)面思路,要是明白了這點(diǎn),這個(gè)模版的幾乎任何地方都可以改。)

  找到定義它的CSS屬性,#oblog_edit層,還有它里面的這個(gè)類(lèi).oblog_Btn。
在CSS里面填加代碼:

#oblog_edit {  /* 編輯窗口的定義。 */
background-color: #fff;  /* 背景色為白色,以前是灰色。 */
border: 0px  /* 邊框為0,以前是1px,灰色。 */
}
#oblog_edit .oblog_Btn {  /* 加粗,斜體等小圖的設置。 */
background-color: #fff;  /* 背景為白色,原來(lái)是灰色。 */
}

  完成效果如圖:

  看到了吧?其實(shí)有好多東西都可以自定義設置的。關(guān)鍵是我們得找到它的CSS定義名。至此,我們的模版已經(jīng)設計完成了。多注意一些小的細節是很重要的,精致的東西才有人喜歡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kāi)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lèi)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lèi)似文章
DIV CSS優(yōu)化
徹底弄懂CSS盒子模式(DIV布局快速入門(mén))
Div+CSS樣式布局學(xué)習筆記(1)
純CSS簡(jiǎn)潔TAB滑動(dòng)門(mén)切換代碼
HTML CSS + DIV實(shí)現局部布局
div + css案例
更多類(lèi)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chá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成人网18免费韩国,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区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