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樂(lè )器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民族音樂(lè )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氣中流動(dòng)的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說(shuō)不出、道不盡的感動(dòng),就是中國古典音樂(lè )之美。
那么中國傳統樂(lè )器都有哪些呢?我們將其分為以下幾個(gè)種類(lèi),金類(lèi)、石類(lèi)、土類(lèi)、革類(lèi)、絲類(lèi)等,下面一起來(lái)看看吧!
镈(bó)
镈是一種形制接近于鐘的漢族樂(lè )器,盛行于東周時(shí)代?,F在發(fā)現的镈有三件銘文上自名镈,即素命镈(春秋中期,齊國),叔夷镈(春秋晚期,齊國),邾公孫班镈(春秋晚期)。
編鐘
古代打擊樂(lè )器,盛行于青銅時(shí)代。
編鐘在古代不僅是樂(lè )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征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lè )中,廣泛使用著(zhù)鐘樂(lè )。
磬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種打擊樂(lè )器。磬起源于某種片狀石制勞動(dòng)工具,其形在后來(lái)有多種變化,質(zhì)地也從原始的石制進(jìn)一步有了玉制、銅制的磬。
塤(xūn)
塤是中國古代重要樂(lè )器之一。八音之中,塤獨占土音。在整個(gè)古樂(lè )隊中起到充填中音,和諧高低音的作用。
缶
缶原本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這種酒器能夠成為樂(lè )器是由于人們在盛大的宴會(huì )中,喝到興致處便一邊敲打著(zhù)盛滿(mǎn)酒的酒器,一邊大聲吟唱,缶逐漸演化成為土類(lèi)樂(lè )器中的一種。
鼗(táo)

鼗鼓:長(cháng)柄,鼓身兩旁綴靈活小耳,執柄搖動(dòng)時(shí),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chēng)"撥浪鼓"。
搏拊

搏拊亦稱(chēng)“拊搏”,單稱(chēng)“拊”,古代擊樂(lè )器。形似鼓,用手拊拍。
琴

琴,古代弦樂(lè )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稱(chēng)“七弦琴”,通稱(chēng)“古琴”)。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shū)、畫(huà)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
瑟

瑟,中國古代的撥弦樂(lè )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
箏

箏,又稱(chēng)古箏、秦箏,古老的漢族彈撥樂(lè )器。箏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lè ),形成有不同音樂(lè )風(fēng)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箜篌

箜篌是中國漢族十分古老的彈弦樂(lè )器。
最初稱(chēng)“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lè )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
二胡

始于唐朝,稱(chēng)“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lè )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
琵琶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xiàn),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制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shí)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lè )器。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lè )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chēng)為“琵琶”的樂(lè )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
柷(zhù)

柷相傳是夏啟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代漢族打擊樂(lè )器,方形,以木棒擊奏。
笙

笙,是源自中國的簧管樂(lè )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lè )器,由笙苗中簧片發(fā)聲,是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fā)聲,其音色清晰透亮。
篪(chi)

篪是漢族古老的橫吹竹管樂(lè )器?!稄V雅》中記載此樂(lè )器有八孔,但《周禮》中記載此樂(lè )器有七孔,而隨著(zhù)宮廷雅樂(lè )的逐漸衰落,現在這一種漢族樂(lè )器已很罕見(jiàn)。
龠(yuè)

龠,古代漢族管樂(lè )器,像編管之形,形狀像笛。古龠發(fā)源于“吹火管”,至少在近萬(wàn)年前的新石器時(shí)代就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種完形的多音孔樂(lè )器。
簫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吹奏樂(lè )器。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于獨奏和重奏。
以上的中國民族樂(lè )器是不全的,希望各位網(wǎng)友補充,也希望各位中華兒女能夠將其發(fā)揚光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