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文化的最早承載物,想要了解一個(gè)地區的文化如何,最簡(jiǎn)單的方法就是看當地的建筑如何。然而現在農村全都是一樣的西式坡屋頂真是讓人痛心,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式傳統屋頂。了解一下中國傳統建筑文化。
中國古建筑屋頂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硬山、懸山、攢尖、歇山、廡殿等五種,根據建筑等級要求分別選用;每種屋頂又有單檐與重檐、起脊與卷棚的區別;個(gè)別建筑也有采用盝頂 、盔頂、十字脊歇山頂等。
(一)、基本頂
1)、起脊式
1、硬山式
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屋頂在山墻墻頭處與山墻齊平,沒(méi)有伸出部分,簡(jiǎn)單樸素,同時(shí)等級最低,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寺廟建筑中,幾乎沒(méi)有這種屋頂。明清時(shí)期硬山式廣泛應用 。
▲示意圖
▲單檐硬山頂
▲重檐硬山頂
2、懸山頂
又稱(chēng)挑山頂,有五脊二坡,懸山式與硬山式基本相同,只是懸山式的屋頂不像硬山式一樣與山墻齊平,而是伸出山墻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墻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來(lái)。從外觀(guān)上看,這是懸山式與硬山式最大的不同。懸山頂四面出檐,也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國重要的古建筑鮮有應用。
▲示意圖

▲單檐懸山頂

▲重檐懸山頂
3、歇山頂
歇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歇山式屋頂的正脊比兩端山墻之間的距離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頂是在上不得正脊和兩條垂脊間形成一個(gè)三角形的垂直區域(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將正脊兩端的屋頂覆蓋。又稱(chēng)九脊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前后兩坡為正坡,左右兩坡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區域為山花。重檐歇山頂等級僅次于重檐廡殿頂,多用于規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宮的保和殿、太和門(mén)、天安門(mén)、鐘樓、鼓樓等。一般的歇山頂應用非常廣泛,但凡宮中除主殿外其他諸建筑,以及祠廟壇社、寺觀(guān)衙署等官家、公眾殿堂等都襲用歇山屋頂。

▲示意圖

▲單檐歇山頂

▲重檐歇山頂
4、廡殿頂
中國古代建筑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chēng)四阿頂,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頂,前后兩坡相交處為正脊,屋頂前后左右都是一個(gè)斜坡非常特別。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重檐廡殿頂莊重雄偉,是古建筑屋頂的最高等級,多用于皇宮或寺觀(guān)的主殿,如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曲阜孔廟大成殿等。單檐廡殿頂多用于禮儀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門(mén)堂等處,以示莊嚴肅穆,如北京天壇中的祈年門(mén)、皇乾殿及齋宮、華嚴寺大熊寶殿等。

示意圖

▲單檐廡殿頂

▲重檐廡殿頂
5、攢尖頂
沒(méi)有正脊,所有的垂脊匯聚在頂部一點(diǎn),這樣的頂叫做攢尖頂。有幾條垂脊就叫做幾角攢尖頂。此外還有圓形的攢尖頂,也就是沒(méi)有垂脊。只應用于面積不大的樓、閣、樓、塔等。

▲示意圖

▲單檐圓形攢尖頂

▲重檐八角攢尖頂

▲重檐圓形攢尖頂
2)、卷棚式
以上所有的屋頂去掉正脊,呈弧形的屋頂就是卷棚式了。若某個(gè)正脊卷棚式頂加上正脊就變成了歇山頂那么這個(gè)卷棚式就叫卷棚式歇山頂。同理可以得出卷棚式硬山頂、卷棚式懸山頂等等。

示意圖

卷棚式硬山頂

卷棚式歇山頂
(二)、特殊頂
1、十字脊背頂
兩個(gè)歇山頂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宮的角樓。


2、盝頂
是一種較特別的屋頂,屋頂上部為平頂,下部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為橫坡,橫脊數目與坡數相同,橫脊首尾相連,又稱(chēng)圈脊。盝頂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筑中極為少見(jiàn)。


3、盔頂
顧名思義,就是屋頂像頭盔一樣屋頂形式??數捻敽图沟纳厦娲蟛糠譃橥钩龅幕⌒?,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翹起,就像是頭盔的下沿。頂部中心有一個(gè)寶頂。岳陽(yáng)樓使用的就是盔頂。


以上就是我國常見(jiàn)的傳統建筑屋頂。怎么樣,對我國建筑文化是不是有了進(jìn)一步的了解了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