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男,67歲。
初診:1991年10月16日。
主訴:胸悶心悸多年。
病史: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史已多年,今年3月因心肌梗塞住××醫院,9月份出院,現仍感心悸,胸悶,喉間有痰,夜寐少安。
舌脈:舌苔黃膩,邊有瘀點(diǎn),脈細弦。
辨證:高年心血不足,心氣失宣,痰濕中阻。
診斷:陳舊性心肌梗塞 (西醫)。胸痹 (中醫)。
治法:養心調營(yíng)而化痰濕
方藥:孩兒參12g 丹參15g 炒白術(shù)9g 炒白芍9g 水炙甘草3g 制半夏9g 炒陳皮6g 炙遠志3g 生香附9g 廣郁金9g 炒棗仁9g 生蒲黃9g(包煎) 佛手片5g 制黃精9g 象貝母9g 香谷芽12g 14帖
二診:11月1日。心悸胸悶較減,喉間痰少,不耐勞累,夜臥少安,脈細緩,苔薄膩,上法出入。
處方:上方去象貝母,加夜交藤30g。
隨訪(fǎng):守法加減服藥后胸悶心悸漸平,病情較長(cháng)時(shí)期一直穩定。
按:冠心病屬中醫真心病,厥心痛,心痹等范疇?!靶乇浴敝Q(chēng),來(lái)自《金匱要略》,“陽(yáng)微陰弦”是其特征,陽(yáng)微者胸陽(yáng)不振,陰弦者陰邪偏盛,本虛標實(shí)之病。本虛者泛指心氣不足心陽(yáng)不振,心胸失宣,標實(shí)者,內涵痰濕,瘀血,寒邪水飲等,本案宗其意而廣用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