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透明度
寶石透過(guò)可見(jiàn)光的能力稱(chēng)為透明度。寶石的透明度可以大致分為下列五級:
1、透 明 光線(xiàn)可以充分地透過(guò),通過(guò)寶石可以明顯地看到對面的物體。此類(lèi)寶石如:鉆石、黃玉、水晶、祖母綠等。

圖1、黃玉
(http://static14.photo.sina.com.cn/bmiddle/4758ccc20d7d6338d492d )
2、半透明 光線(xiàn)可以透過(guò),通過(guò)寶石可以看到對面的物體,但不太清晰。此類(lèi)寶石如:月光石、磷灰石、頑火輝石等。

圖2、磷灰石
(http://www.kepu.gov.cn/zlg/ks/images/326-fulinhuishi.jpg )
3、亞透明 雖然光線(xiàn)可以透過(guò),但通過(guò)寶石不能看到對面的物體。此類(lèi)寶石如:硅孔雀石、蛇紋石玉、拉長(cháng)石等

圖3、硅孔雀石
(http://www.kepu.gov.cn/zlg/ks/images/191-guikongqueshi.jpg )
4、微透明 透光能力較差,在靠近光源時(shí)寶石邊部薄的地方可透過(guò)少量光線(xiàn)。此類(lèi)寶石如:瑪瑙、軟玉、綠松石、玉髓等。

圖4、綠松石
(http://www.yuxoo.com/uploadfile/zhishi/uploadfile/200711/20071101100212904.jpg )
5、不透明 光線(xiàn)不能透過(guò),即使在靠近光源時(shí)寶石邊部薄的地方也不透光。此類(lèi)寶石如:孔雀石、赤鐵礦等。

圖5、赤鐵礦
(http://www.kepu.gov.cn/zlg/ks/images/19-chitiekuang2.jpg )
三、 光澤
光澤是指礦物表面對可見(jiàn)光的反射能力。光澤度主要取決于礦物本身的折光率。按照反光能力的強弱和性質(zhì),礦物的光澤可分為金屬光澤和非金屬光澤兩大類(lèi)。非金屬光澤又可分為若干種。
根據折光率(N)的大小,可以將寶石的光澤分為如下8種(從金屬光澤到樹(shù)脂光澤,直覺(jué)就是從耀眼奪目到平淡柔和):
種類(lèi) 折光率 代表性寶石
金屬光澤 N>3 赤鐵礦
金剛光澤 N=2.00~2.60 鉆 石
半金剛光澤 N=1.90~2.00 鋯 石
強玻璃光澤 N=1.70~1.90 紅寶石、藍寶石
玻璃光澤 N=1.54~1.70 電氣石、水晶
亞玻璃光澤 N=1.21~1.54 歐泊、螢石
蠟狀光澤 N<1.21 綠松石
樹(shù)脂光澤 N<1.21 琥珀

圖6、金剛光澤(鉆石)
(http://pic.nipic.com/2008-03-08/2008381618408_2.jpg )

圖7、半金剛光澤(鋯石)
(http://www.kepu.gov.cn/zlg/ks/images/35-gaoshi7.jpg )

圖8、玻璃光澤(水晶)
(http://www.kepu.gov.cn/zlg/ks/images/179-zijing12.jpg )

圖9、亞玻璃光澤(螢石)
(http://www.kepu.gov.cn/zlg/ks/images/121-yingshi16.jpg )

圖10、樹(shù)脂光澤(琥珀)
(http://www.kepu.gov.cn/zlg/ks/images/48-hupo2.jpg )
主要參考文獻:
[1]潘兆櫓. 結晶學(xué)與礦物學(xué)(第三版). 地質(zhì)出版社,1994.
[2]李兆聰. 珠寶首飾肉眼識別法. 地質(zhì)出版社,1999.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