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頸椎病
牛蒡子、僵蠶、半夏各10克、白蒺藜、桑枝各15克、獨活、秦艽各9克、白芷5克。每日一劑,早晚煎服,15劑為一個(gè)療程。
2.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蔓荊子15~20克、升麻12~15克、前胡8~12克、桑白皮12~15克、甘草3~9克、麥冬14~18克、茯苓18克、赤芍15~20克、將外耳道洗凈后吹入紅棉散(量宜少,鼓室內覆蓋薄薄一層即可,以防結塊妨礙引流,紅棉散藥物組成,枯礬15克、龍骨12克(先煎)、海螵蛸15克,洗凈、切碎與冰片二克共為末,消毒,貯瓶中備用,每日一次,同時(shí)煎服蔓荊子湯,每日一劑,分二次服,直至外耳道膿止、干燥。
3.治療急性腎炎
水腫期,蟬蛻10~15克、麻黃8克、連翹15克、防已1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30克,黃芪30克、薏苡仁30克,水腫緩解期:蟬蛻10~15克,茯苓10克、白術(shù)10克,懷山藥10克、薏苡仁30克、黃芪30克、黨參10克、白茅根30克、地榆30克、大棗5枚。以上藥物劑量均為成人劑量,小兒酌減。
4.治療冠心病
石菖蒲20克、葛根30克、白術(shù)15克、黃芪15克、丹參15克,隨癥加減,水煎服。
5.治療頸型頸椎病
葛根20克、麻黃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棗6克、生地黃15克、羌活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10天為一個(gè)療程。
6,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鮮白菊花,適量水煎,每日三次,3~5歲用30~60克。6~12歲用60~90克。
7.治療扁平疣
炒牛蒡子200克,研細末,去皮,口服,每日三次,每次3~5克。
8.治療乳癰
炒牛蒡子15克、青皮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9.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
蔓荊子60克、白酒500毫升,將蔓荊子炒至焦黃,研為粗末,入酒內浸泡3~7天,夏季浸泡三天,冬季浸泡7天,兌涼開(kāi)水200毫升,取汁7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日二次,7天為一個(gè)療程。
10.治療急性乳腺炎
蔓荊子200~300克,炒黃后研末,酒調成糊狀,用時(shí)先用溫鹽水輕輕擦洗乳頭及乳房,然后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將藥敷于患處,用大青葉覆蓋,再蓋上紗布。外以膠布固定,每12小時(shí)更換一次,若成膿者,行穿刺抽膿后再敷藥。
11.治療產(chǎn)后急性尿潴留
蟬蛻10克、通草5克、生大黃9克(后下),隨癥加減,加水500~600毫升,急煎5~20分鐘,頓服。
12.治療百日咳
蟬蛻10克、百部5克、桑白皮5克、杏仁10克、浙貝母10克、厚樸5克、茯苓10克、陳皮5克,每日一劑,服10~20天。
13.治療小兒夜啼
鉤藤6~9克,蟬蛻3~6克,白芍3~6克,木香1.5~3克,川芎3~6克,延胡索6~9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14.治療兒童多發(fā)性抽動(dòng)癥
葛根、生地、菟絲子各12克,天麻,僵蠶、地龍、鉤藤、生牡蠣各9克(先煎),甘草三克,水煎取汁,每日一劑,分2~3次服。
15.治療糖尿病周?chē)窠?jīng)病變
桂枝15克、葛根30克、白芍20克、生姜5克、大棗6枚,30天為一個(gè)療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