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照片均來(lái)自江蘇省南京地區,南京在唐朝便是六朝古都,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后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又把此做為都城,就是十朝都會(huì )了。

13回第10張(1915年8月出版),農田灌溉,三人一起,踩踏水車(chē)。

58回第4張(1929年5月出版),南京郊外的鄉村小學(xué),燕子磯附近。

58回第5張(1929年5月出版),玄武湖上的畫(huà)舫。

58回第8張(1929年5月出版),秦淮河風(fēng)光。

58回第9張(1929年5月出版),南京南門(mén)大街。

161回第1張(1937年12月出版),下關(guān)碼頭。
161回第2張(1937年12月出版),國民政府,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這里就任臨時(shí)大總統,后一直成為民國總統府。

161回第4張(1937年12月出版),雞鳴寺,始建于西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

161回第5張(1937年12月出版),下關(guān)附近的秦淮河。

161回第6張(1937年12月出版),玄武湖風(fēng)光。

161回第10張(1937年12月出版),燕子磯風(fēng)光

171回第1張(1938年10月出版),曾經(jīng)的國民政府,成為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所在地。

171回第3張(1938年10月出版),城破前為防止日軍轟炸,對中山陵用竹籬覆蓋進(jìn)行偽裝。

171回第4張(1938年10月出版),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后遭戰火被毀,太平天國再次改建成如今之狀。

171回第5張(1938年10月出版),中山門(mén),戰火后的殘破之景。

171回第7張(1938年10月出版),中華門(mén)外。

173回第7張(1938年12月出版),朝天宮,此處的位置為南京城最早的城址所在地。

173回第8張(1938年12月出版),雨花臺附近,秦淮河上。

173回第9張(1938年12月出版),勝棋樓上,觀(guān)莫愁湖風(fēng)光。

173回第10張(1938年12月出版),光華門(mén)下,兩匹騾馬托著(zhù)貨物前行。

200回第3張(1941年3月出版),玄武湖風(fēng)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