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一種常見(jiàn)的中藥材,又叫熟地黃,是補血的中藥,是女性補血常用四物湯中的一員。有滋陰、填精益髓的功效,熟地應該怎么吃?有什么效果?
對于補腎,熟地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黃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如果用山藥、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用知母、黃柏等一起服用對陰虛骨蒸潮熱的患者有作用。
熟地具有強心利尿的作用,特別對于一些心臟衰弱者而言,使用熟地能夠起到強心的作用。如配合木通則利尿作用加強。
經(jīng)研究發(fā)現,熟地能夠有效地防止細胞過(guò)早的老化,加強細胞的運作能力,能使人延緩衰老,是抗衰老的最佳藥物之一。
熟地對心血管系統有著(zhù)很大的影響,酒熟地黃及蒸熟地黃都有顯著(zhù)的降壓作用,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zhù)下降。
通過(guò)將熟地黃水煎劑,給失血性貧血小鼠灌服每只0.5g,每日1次,連續10日,可促進(jìn)貧血動(dòng)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復,加快多能造血干細胞、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的增殖、分化作用。
熟地甘溫質(zhì)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血補虛之要藥。常與當歸、白芍、川芎同用,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jīng)不調、崩中漏下等;若心血虛心悸怔忡,可與遠志、酸棗仁等安神藥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虛血寒、少腹冷痛者,可與阿膠、艾葉等補血止血、溫經(jīng)散寒藥同用。
經(jīng)過(guò)中醫論證,常使用熟地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具有不錯的強身健體之效。
熟地質(zhì)潤入腎,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補腎陰之要藥。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能夠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耳鳴、耳聾及消渴等。
熟地黃不僅能改善陰虛癥狀,并能調節異常的甲狀腺激素狀態(tài)。
熟地黃能顯著(zhù)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灶及單純性壞死。對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癥,脂肪肝及大鼠內毒素引起的肝靜脈出血癥,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認為對纖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機制。
熟地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可泡水、煲湯或煎藥食用。
1、熟地黃煮水:熟地黃可與黑豆配搭煮成熟地黑豆水飲用。
2、熟地黃煎藥:熟地黃可作為藥材煎煮,有滋補養血效果。
3、熟地黃煲湯:熟地黃作為煲湯的食材,如與排骨和當歸、枸杞子、玉竹等其他藥材煮成排骨藥材湯。
4、禁忌人群:凡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脘腹脹滿(mǎn)及食少便溏者忌服熟地黃。
5、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熟地黃。
6、保存方法:熟地黃應儲存在干燥的容器內,放置在陰涼干燥的地方,注意防霉,防潮,陰蛀。
熟地黃15克,水煎30~60分鐘,取汁,一日內分2~3次溫服。
主治腰膝酸軟、遺精崩漏、目眩耳鳴之癥。
熟地黃15克,當歸、白術(shù)各10克,茯苓、白芍藥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參3克,生姜6克,大棗3克,將以上藥物一同放入砂鍋,水煎30分鐘,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
此湯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蒼白、頭暈目眩、食欲減退、心悸怔忡等癥。
熟地黃15克,制何首烏(炮制后的何首烏)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將熟地黃、何首烏放入砂鍋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藥汁熬煮粳米,出鍋前調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熟地黃30克,人參10克,天門(mén)冬20克,大棗10克,生姜2克,母雞50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段、姜片各5 克,將上述藥物洗凈后一同放入雞腹中,加水燉煮,直至肉爛即可。佐餐食用。
熟地黃、麥冬各10克,酸棗仁15克,遠志5克,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紗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溫杯內,以適量沸水沖泡,加蓋悶20分鐘,即可飲用。
關(guān)注尋道一號了解更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