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靜脈曲張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是四肢血管病中最常見(jiàn)的病癥,許多人深受其害。導致小腿靜脈曲張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跟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guān)系的,那么你知道小腿靜脈曲張的誘發(fā)原因到底是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小腿靜脈曲張的一些知識,趕緊來(lái)看看吧!
小腿靜脈曲張的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有四種,包括:壓迫治療法、藥物療法、曲張靜脈硬化療法和外科抽除手術(shù)四大類(lèi)。
壓迫治療法
使用循序減壓靜脈曲張襪,循序減壓彈力襪在腳踝部建立最高支撐壓力,順著(zhù)腿部向上逐漸遞減。
在小腿肚減到最大壓力值的70%-90%,在大腿處減到最大壓力值的25%-45%.壓力的這種遞減變化可使下肢靜脈血回流,有效的緩解或改善下肢靜脈和靜脈瓣膜所承受壓力。
彈力襪最好是在清晨尚未起床時(shí)穿著(zhù),一直到夜間上床后再脫掉。
藥物療法
藥物可以通過(guò)本身含有的植物活性分子,可以有效激活麻痹的植物神經(jīng),恢復血管植物神經(jīng)功能,從而阻止靜脈血栓的形成。
降低組織器官的纖維化,從而溶解血纖維,再生肌膚和新肉芽,徹底治愈小腿靜脈曲張。
硬化劑治療
將高張性溶液(如高濃度鹽水或硬化劑)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其封愈后消失。
但僅能治療小的曲張血管、且治療中可能會(huì )有劇痛,色素沉淀,甚至發(fā)炎,紅腫,潰爛等后遺癥,且有容易復發(fā)及復發(fā)后難以處理的問(wèn)題,所以?xún)H適用於少數患者。
外科抽除手術(shù)
在腹股溝做切口,切斷結扎或抽出大隱靜脈,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需住院2-3天。
若靜脈曲張太厲害時(shí),可能需要數個(gè)小傷口,一段段的抽除曲張靜脈。
治療完整但有皮下瘀青及傷口較疼痛的缺點(diǎn)。血管外雷射或脈沖光和去除斑點(diǎn)的雷射美容原理一樣。
優(yōu)點(diǎn)是只需局部麻醉,治療時(shí)間短,疼痛低,傷口相當小,不會(huì )留下難看疤痕,可立刻行走。
但只針對微細的蜘蛛狀靜脈曲張,要自費且需數次療程才有效。
1.一般處理
對輕度靜脈曲張、癥狀又不明顯病例,可以長(cháng)期應用彈性繃帶或綁腿裹纏小腿,以預防其繼續發(fā)展。
2.手術(shù)治療
對重度靜脈曲張而癥狀又較明顯病例,應采用手術(shù)治療。但在術(shù)前一定要確定靜脈曲張不是繼發(fā)性的,而且深靜脈通暢。
高位結扎
適用于只有上端靜脈瓣閉鎖不全病例。結扎大、小隱靜脈上端可杜絕血液回流,使擴張的靜脈不致再度充盈。
靜脈剝脫及切除術(shù)
作高位結扎的同時(shí),應將曲張的靜脈整段或分段剝脫或切除。
筋膜下交通支結扎術(shù)
適用于小腿靜脈曲張伴發(fā)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
3.對不同并發(fā)癥的處理
慢性潰瘍
由于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組織水腫以及細菌感染等因素的相互影響,使潰瘍較難愈合,積極治療小腿靜脈曲張。
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如囑患者平臥,抬高患肢,勞動(dòng)時(shí)用彈力繃帶等;
③控制感染,如全身應用抗生素及局部以0.5%新霉素溶液或3%硼酸溶液濕敷,達到清潔創(chuàng )面和減少分泌物的目的。
有利于上皮生長(cháng),加速傷口愈合;無(wú)分泌物可用0.5%新霉素軟膏、魚(yú)肝油軟膏,亦可用氦氖激光照射。
靜脈曲張性濕疹
應保持創(chuàng )面清潔,外用0.5%新霉素煤焦油糊劑等。
靜脈曲張性血栓性靜脈炎
急性期可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局部熱敷,或并用蛋白酶等。抬高患肢,減少活動(dòng)。
同時(shí)嚴密觀(guān)察,如果發(fā)生血栓擴展,應施手術(shù)治療。若已成為慢性而又影響不大者可不必治療。
淤滯性皮下硬化癥
可常服復方丹參片,每次3-4片,3次/d,待腫塊縮小后,可用手術(shù)剝離和靜脈結扎。
出血
抬高患肢,加壓止血或縫扎止血。
小腿靜脈曲張的試驗與檢查
(1)深靜脈通暢試驗(Penhes試驗)
用來(lái)測定深靜脈回流情況,小腿靜脈曲張患者的深靜脈往往是通暢的。
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帶阻斷大隱靜脈干,囑病人連續用力踢腿或下蹲,由于下肢運動(dòng),肌肉收縮,淺靜脈血液經(jīng)深靜脈回流而使曲張靜脈萎陷空虛。
如深靜脈不通或有倒流使靜脈壓力增高則曲張靜脈壓力不減輕,甚至反而曲張更顯著(zhù)。
(2)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Trendelenburg試驗)
用來(lái)測定大隱靜脈瓣膜的功能,單純性小腿靜脈曲張患者的大隱靜脈瓣膜功能喪失。
方法是患者平臥位,下肢抬高,排空淺靜脈內的血液,用止血帶綁在大腿根部’卵圓窩下方處。
隨后讓病人站立,10s內解開(kāi)止血帶,大隱靜脈血柱由上向下立即充盈,則提示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病變部位極可能位于卵圓窩水平,深靜脈血通過(guò)隱股靜脈連接點(diǎn)泄人淺靜脈系統。
淺靜脈如緩慢地(超過(guò)30s)而逐漸充盈,屬于正常情況,是血液由毛細血管回流入靜脈內的緣故。
如果病人站立后,止血帶未解開(kāi)而止血帶下方的淺靜脈迅速充盈,說(shuō)明返流入該靜脈的血液來(lái)自小隱靜脈或某些功能不全的交通靜脈。
(3)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Pratt試驗)
病人平臥,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帶,先從足趾向上至胭窩縛纏第一根彈力繃帶,再自止血帶處向下。
扎上第二根彈力繃帶,一邊向下解開(kāi)第一根彈力繃帶,一邊向下繼續縛纏第二根彈力繃帶。
如果在兩根彈力繃帶之間的間隙內出現曲張靜脈,即意味著(zhù)該處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靜脈。
輔助檢查
1.化驗室檢查。
2.X線(xiàn)檢查。
3.無(wú)創(chuàng )傷性檢查。
(1)超聲多普勒檢查。
(2)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
小腿靜脈曲張的診斷與鑒別
單純性小腿靜脈曲張診斷并不難,根據臨床實(shí)踐總結診斷標準如下。
1.有長(cháng)期站立和使腹壓升高病史,或小腿靜脈曲張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靜脈明顯迂曲擴張,站立時(shí)更為明顯。
3.深靜脈通暢,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4.超聲多普勒或靜脈造影示大隱靜脈迂曲擴張,瓣膜功能不全。
5.可伴有色素沉著(zhù),潰瘍,血栓性淺靜脈炎,出血,潰瘍等并發(fā)癥。
小腿靜脈曲張的鑒別
1.小腿靜脈曲張如何與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癥鑒別
患者有突發(fā)性下肢粗腫、腫脹病史。在深靜脈血栓形成后期出現下肢淺靜脈曲張,以小腿分枝靜脈及小靜脈曲張為主。
患肢腫脹明顯,伴有肢體沉重、脹痛不適,活動(dòng)、站立后諸癥加重,臥床休息后不能完全緩解,脛前、足踝部呈凹陷性水腫,皮膚營(yíng)養障礙較明顯。
多普勒超聲檢查,提示深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同時(shí)存在血液倒流。
下肢靜脈造影顯示深靜脈管壁毛糙,靜脈管腔呈不規則狹窄,部分靜脈顯示擴張。交通支靜脈功能不全和淺靜脈曲張。
2.小腿靜脈曲張如何與布加綜合癥鑒別診斷
布加綜合癥是指肝靜脈或(和)肝段下腔靜脈部分或完全阻塞,導致靜脈血液回流障礙所引起的臟器組織淤血受損的臨床癥候群。
主要臨床表現為脾臟腫大,大量而頑固性腹水,食管靜脈曲張常合并出血,胸腔壁靜脈曲張,雙下肢水腫及靜脈曲張,皮膚色素沉著(zhù)、潰瘍等。
B超檢查顯示:肝體積和尾狀葉增大,肝臟形態(tài)失常、肝靜脈狹窄和閉塞。
臨床工作中根據患者的病史,仔細進(jìn)行體格檢查以及B超檢查,必要時(shí)進(jìn)行腔靜脈插管造影,可以進(jìn)行明確診斷。
3.小腿靜脈曲張如何與靜脈畸形骨肥大綜合癥鑒別診斷
靜脈畸形骨肥大綜合癥的特征是肢體增長(cháng)、增粗,淺靜脈異常粗大并曲張,皮膚血管瘤三聯(lián)征。
下肢靜脈造影可以發(fā)現深部靜脈畸形呈部分缺如,分枝紊亂而多,淺靜脈曲張等。在臨床工作中,根據患病者的病史及其特征,較易鑒別。
溫馨提醒: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鍛煉程度根據自己的身體承受能力而定,避免勞累。如爬山、長(cháng)途旅游應打裹彈力繃帶或穿醫用循序減壓襪,保證充足的睡眠時(shí)間,成人深睡眠時(shí)間不能低于7小時(shí),兒童深睡眠時(shí)間不能低于8小時(shí),防止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