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新開(kāi)了家賣(mài)麻辣燙的小店,晚上遛彎總看到小店里人頭攢動(dòng),異常熱鬧,看來(lái)和我一樣饞麻辣燙的大有人子啊。正在和銩先生商量要不要改天去試吃看看的時(shí)候,微博上爆出某地女子吃完街頭麻辣燙后腸胃穿孔、生命垂危的事,好嘛,這是要徹底斷了我外食的念想嗎?
對于吃貨來(lái)說(shuō)能夠滿(mǎn)足自己的味蕾需求絕對是下廚的第一動(dòng)力,既然外食不行,那就干脆自己在家山寨一下吧。制作底料必然少不了花椒和辣椒,花椒我用的是紅色的那種,帶籽、椒香濃郁;辣椒方面因為我不太能吃辣就用了最普通的紅辣椒,顏色好看但其實(shí)并不辣,講究些的可以用海椒或者燈籠椒。除了花椒和辣椒這兩位主料之外還有幾樣比較常見(jiàn)的香料,諸如八角、草果、香葉、桂皮、陳皮、丁香、白芷等,當然啦,如果你家里有自制的牛油那就放一點(diǎn)進(jìn)來(lái)吧,湯底會(huì )更香濃,只是市售牛肉總少不了添加石蠟,還是盡量少放減少添加劑的攝入吧。
鍋底:花生油2大勺,郫縣豆瓣醬2大勺,剁椒1勺,醪糟2大勺,干辣椒3個(gè),香葉2片,桂皮1小段,大料1個(gè),白芷2小片,陳皮2段,花椒15-20粒,大蔥1/2根,大蒜5瓣,老姜5片,冰糖3-5粒,高湯適量。
材料:小油菜,土豆,藕片,西蘭花,香菇,木耳,魚(yú)丸等。
蘸料:麻醬,溫水,鹽,生抽,香菜。
做法:
1.老姜切片,大蔥切段,大蒜剝皮待用,干辣椒剪成段。其余香料準備好備用。
2.香菇、木耳提前泡發(fā),土豆、藕清洗干凈后切片,小油菜、西蘭花用鹽水洗凈后控水,所有材料收拾停當后穿成串備用。(竹簽記得提前用熱水燙一下)
3.鍋內放花生油燒至溫熱,下蔥姜蒜炸制姜片焦黃。
4.放郫縣豆瓣醬和剁椒小火炒出紅油。
5.下剩余的香料、冰糖、干辣椒繼續小火炒出香味、辣味。
6.調入適量的高湯,大火燒開(kāi)后轉小火煮5-10分鐘。
7.調入醪糟,轉大火燒開(kāi)。
8.按照材料易熟程度先后下鍋煮熟,最后搭配調好的麻醬小料即可食用。
貼心提示:
1.炒制麻辣燙的鍋底各種香料的量一定不要過(guò)多,否則容易發(fā)苦,另外如果家里有牛油的話(huà)可以在步驟3放入(酌情減花生油的量),味道會(huì )更出彩。
2.鍋底中郫縣豆瓣醬用的比較多,所以基本不用加鹽。不過(guò)如果你高湯放的較多記得鍋底燒開(kāi)后酌情加鹽。另外煮麻辣燙的鍋盡量選擇深一點(diǎn)的湯鍋,比較適合涮煮串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