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平路(延伸) | 恭城路 | 天平路 |
| 今路名 | 舊時(shí)路名 | 舊路名使用年代 |
| 衡山路 | 貝當路 | 1922-1943 |
| 寶慶路 | 寶建路 | 1902-1943 |
| 華山路 | 徐家匯路 | 1864-1921 |
| 高郵路 | 高逖愛(ài)路 | 1925-1943 |
| 武康路 | 福開(kāi)森路 | 1907-1943 |
| 余慶路 | 愛(ài)賞路 | 1920-1943 |
| 吳興路(北段) | 潘興(馨)路 | 1930-1943 |
| 吳興路(南段) | 白利圖路 | 1930-1943 |
| 永福路 | 古神父路 | 1930-1943 |
| 高安路 | 高恩路 | 1914-1943 |
| 安亭路 | 亞田南路 | |
| 烏魯木齊中路 | 麥琪路 | 1911-1943 |
| 烏魯木齊中路 | 中迪化路 | 1943-1946 |
| 烏魯木齊南路 | 巨福路 | 1918-1943 |
| 烏魯木齊南路 | 南迪化路 | 1943-1946 |
| 常熟路 | 善鐘路 | 1901-1943 |
| 東湖路 | 杜美路 | 1902-1943 |
| 汾陽(yáng)路 | 畢勛路 | 1902-1943 |
| 岳陽(yáng)路 | 祁齊路 | 1912-1943 |
| 襄陽(yáng)南路 | 拉都路 | 1918-1943 |
| 襄陽(yáng)南路 | 襄陽(yáng)路 | 1943-1946 |
| 陜西南路 | 寶隆路 | 1911-1915 |
| 陜西南路 | 咸陽(yáng)路 | 1943-1946 |
| 長(cháng)樂(lè )路 | 浦石路 | 1914-1943 |
| 安福路 | 巨潑來(lái)斯路 | 1915-1943 |
| 延慶路 | 格羅?!疚鳌柯?/td> | 1919-1943 |
| 五原路 | 趙主教路 | 1925-1943 |
| 復興中路 | 法華路 | 1914-1918 |
| 復興中路 | 辣斐德路 | 1918-1943 |
| 復興中路 | 大興路 | 1943-1945 |
| 復興西路 | 西大興路 | 1943-1945 |
| 湖南路 | 居而典路 | 1918-1943 |
| 淮海中路 | 西江路 | 1901-1906 |
| 淮海中路 | 寶昌路 | 1906-1915 |
| 淮海中路 | 霞飛路 | 1915-1943 |
| 淮海中路 | 泰山路 | 1943-1945 |
| 淮海中路 | 林森中路 | 1945-1950 |
| 桃江路 | 恩利和路 | 1913-1943 |
| 桃江路 | 靖江路 | 1943-1980 |
| 東平路 | 賈爾業(yè)愛(ài)路 | 1914-1943 |
| 康平路 | 麥尼尼路 | 1922-1943 |
| 永嘉路 | 西愛(ài)咸斯路 | 1920-1943 |
| 建國西路 | 靶子路 | 1912-1920 |
| 建國西路 | 福履理路 | 1920-1943 |
| 建國西路 | 南海路 | 1943-1945 |
| 平江路 | 交通路 | 1918-1927 |
| 平江路 | 市政府路 | 1927-1955 |
| 中山南二路 | 龍華路 | 1891-1960 |
| 中山南二路 | 新馬路 | 1938-1952 |
| 中山南二路(西段) | 龍山路 | 1952-1982 |
起名的原則是“好記好找、通俗易懂”,并還考慮以下細節:
第一,不能同名,連諧音都不行。此外要避免方言歧義,如過(guò)去有兩條路,一條叫赤水路,一條叫黔西路,均為貴州地名,從字面上看很不錯,但用上海話(huà)一講,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盡量延續傳統規律,又有所發(fā)揚。以全國地名來(lái)命名上海的道路,是上海路名的創(chuàng )舉。這個(gè)傳統還是需要繼承。它有兩個(gè)好處,一能體現上海服務(wù)全國、體現愛(ài)國主義精神;二是外省市客人來(lái)上海,看到自己家鄉的地名出現在上海,倍感親切。
第三,保護歷史地名。郊區的老地名也許比較土,但往往帶有地域特征,比如一些“塘”、“浜”、“村”,在城市化進(jìn)程中,地理實(shí)體已經(jīng)消失,然而只要路名還在,城市的記憶、生活的烙印就還保留著(zh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