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jīng)卷第十一》中說(shuō):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賢聖法.律為賢聖修根。
佛告阿難。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shí)知。我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俱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頃。如是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爾盡滅。得離厭.不厭。捨。
尊者阿難問(wèn)佛說(shuō):“世尊!什么樣是賢圣法、律,作為賢圣修行六根的方法呢?”
佛陀告訴阿難說(shuō):“眼根與色塵的因緣,生眼識?;蛏鹂梢猓樞囊獾挠邢矘?lè )心),或生起不可意(逆心意的有憂(yōu)愁心),或生出可意與不可意(喜樂(lè )心與憂(yōu)愁心全都有)的種種狀態(tài)。圣弟子能這樣的知曉事實(shí)真相,我的眼根對色塵的因緣生眼識,或生起了可意,或生起了不可意,或生起了可意不可意。這個(gè)是寂滅(止息煩惱法)、這個(gè)是勝妙(得大利益法),就是全部都舍離(不執著(zhù))的修法。達到這個(gè)舍的狀態(tài)之后,離開(kāi)了厭惡與喜好的心態(tài)。”
“譬如強健有力的人,快速的傾倒物品。能把這些緣由眼根對色塵所生的眼識,生起的可意、或不可意、或可意不可意的狀態(tài),頃刻之間叫它消滅干盡,達到離厭、離不厭的狀態(tài),得舍法。”
如是耳.聲緣生耳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聖弟子如是如實(shí)知。我耳識聞聲。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勝妙。所謂為捨。得捨已。 離厭.不厭。譬如大力士夫彈指。發(fā)聲即滅。如是耳.聲緣生耳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是則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耳根與聲塵的因緣,生耳識?;蛏鹂梢?,或生起不可意,或生出可意不可意的種種狀態(tài)。圣弟子要這樣的知曉事實(shí)真相,我的耳根對聲塵的因緣生耳識,或生起了可意,或生起了不可意,或生起了可意不可意。按寂滅、勝妙的修行法,就是要全部都舍離而不執著(zhù)。達到這個(gè)舍的狀態(tài)之后,離開(kāi)了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譬如強健有力的人彈指出聲,聲響發(fā)出之后就消失了。如同這樣的道理,把這些緣由耳根對聲塵所生的耳識,生起的可意、或不可意、或可意不可意的狀態(tài),頃刻之間叫它消滅干盡,就是叫作舍法。達成這個(gè)舍法之后,能離開(kāi)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聖弟子如是如實(shí)知。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蓮荷。水所不染。如是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鼻根與香塵的因緣,生鼻識?;蛏鹂梢?,或生起不可意,或生出可意不可意的種種狀態(tài)。圣弟子要這樣的知曉事實(shí)真相,我的鼻根對香塵的因緣生鼻識,或生起了可意,或生起了不可意,或生起了可意不可意。按寂滅、勝妙的修行法,就是要全部都舍離而不執著(zhù)。達到這個(gè)舍的狀態(tài)之后,離開(kāi)了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譬如池中的蓮荷,水所不染(不被水所染污)。如同這樣的道理,把這些緣由鼻根對香塵所生的鼻識,生起的可意、或不可意、或可意不可意的狀態(tài),頃刻之間叫它消滅干盡,就是叫作舍法。達成這個(gè)舍法之后,能離開(kāi)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舌. 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shí)知。舌.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寂滅.勝妙。所謂為捨。 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舌端唾沫。盡唾令滅。如是舌.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舌根與味塵的因緣,生舌識?;蛏鹂梢?,或生起不可意,或生出可意不可意的種種狀態(tài)。圣弟子要這樣的知曉事實(shí)真相,我的舌根對味塵的因緣生舌識,或生起了可意,或生起了不可意,或生起了可意不可意。按寂滅、勝妙的修行法,就是要全部都舍離而不執著(zhù)。達到這個(gè)舍的狀態(tài)之后,離開(kāi)了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譬如強健有力的人的舌尖上唾沫,頃刻間唾棄消失。如同這樣的道理,把這些緣由舌根對味塵所生的舌識,生起的可意、或不可意、或可意不可意的狀態(tài),頃刻之間叫它消滅干盡,就是叫作舍法。達成這個(gè)舍法之后,能離開(kāi)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身. 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聖弟子如是如實(shí)知。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寂滅.勝妙。所 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鐵丸燒令極熱。小渧水灑。尋即消滅。如是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 捨已。離厭.不厭。
“身根與觸塵的因緣,生身識?;蛏鹂梢?,或生起不可意,或生出可意不可意的種種狀態(tài)。圣弟子要這樣的知曉事實(shí)真相,我的身根對觸塵的因緣生身識,或生起了可意,或生起了不可意,或生起了可意不可意。按寂滅、勝妙的修行法,就是要全部都舍離而不執著(zhù)。達到這個(gè)舍的狀態(tài)之后,離開(kāi)了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譬如燒得非常熱的鐵丸,要是用小水滴滴灑的話(huà),小水滴就會(huì )立刻消失。如同這樣的道理,把這些緣由身根對觸塵所生的身識,生起的可意、或不可意、或可意不可意的狀態(tài),頃刻之間叫它消滅干盡,就是叫作舍法。達成這個(gè)舍法之后,能離開(kāi)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速滅。聖弟子如是如實(shí)知。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 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是則寂滅。是則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斷多羅樹(shù)頭。如是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 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阿難。是為賢聖法.律。為聖弟子修諸根。
“意根與法塵的因緣,生意識?;蛏鹂梢?,或生起不可意,或生出可意不可意的種種狀態(tài)。圣弟子要這樣的知曉事實(shí)真相,我的意根對法塵的因緣生意識,或生起了可意,或生起了不可意,或生起了可意不可意。按寂滅、勝妙的修行法,就是要全部都舍離而不執著(zhù)。達到這個(gè)舍的狀態(tài)之后,離開(kāi)了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譬如強健有力的人,砍斷多羅樹(shù)的頭,讓樹(shù)死去。如同這樣的道理,把這些緣由意根對法塵所生的意識,生起的可意、或不可意、或可意不可意的狀態(tài),頃刻之間叫它消滅干盡,就是叫作舍法。達成這個(gè)舍法之后,能離開(kāi)厭惡與喜好的狀態(tài)。”
佛對阿難說(shuō):“阿難!這些就是賢圣法、律,作為賢圣弟子修行六根的方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