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晚期癌癥以疼痛為主訴,而肝癌、胰腺癌、骨肉瘤等常在一開(kāi)始時(shí)就有疼痛。多少年來(lái)治癌痛主要靠藥物,阿片類(lèi)藥如嗎啡、度冷丁等一直沿用近300年,新藥不多。因此,運用中藥防治癌痛值得推廣。
中藥外用及口服對已發(fā)生的癌痛有止痛作用,效果持久而緩和,副作用小。常用止痛中藥如元胡、細辛、米殼、白屈菜等,取材方便。乳香、沒(méi)藥、血竭、紅花、姜黃、冰片等還是易溶于酒精、易于配制的外用止痛藥。如將冰片溶于適量的酒中,配制成20%~50%的溶液,治療肝癌后期劇痛,往往能在10~15分鐘內收效?,F重點(diǎn)介紹幾則癌痛外治法:
中藥涂擦劑 藥物組成為元胡、丹參、臺烏藥、蚤休、地鱉蟲(chóng)、血竭、冰片等,前4味藥與地鱉蟲(chóng)以4:1比例配方,血竭、冰片各按10%比例加入。以上藥物加75%的酒精浸泡1周(酒精用量以沒(méi)過(guò)中藥為度),過(guò)濾后將藥物濃度調至每毫升含中藥1克即可。用法:洗凈疼痛部位皮膚,棉簽蘸涂,用藥面積應大于疼痛周邊2~3厘米,每日3~4次。疼痛緩解持續作用較西藥強痛定為優(yōu)。
祛痛噴霧酊由延胡索、烏藥、土鱉蟲(chóng)、丹參、紅花、血竭、冰片等組成。先以75%的酒精2 000毫升浸泡延胡索等前5味中藥,1周后濾取藥汁;再于藥液中加入血竭、冰片,溶解后過(guò)濾,裝人50毫升塑料噴霧瓶中備用,每毫升含生藥0.1克。癌痛時(shí)可均勻噴涂于癌痛處的體表。功能止痛、消炎、消腫,適用于各種癌痛,對胸痛、脅肋痛效果最佳。
肝痛外敷方雄黃、明礬、青黛、皮硝、乳香、沒(méi)藥各60克,冰片10克,血竭30克,共研為細末,分成7包,每次1包,用醋和豬膽汁各半調成糊狀外敷,每日1次,每次敷8小時(shí),藥干后蘸醋及豬膽汁。對晚期肝癌劇痛有良效。
博生癌寧透皮藥貼 藥物成分包括馬錢(qián)子堿、木鱉堿、藤黃素、蟾毒靈、大戟二烯醇、月桂氮卓酮等。透皮藥貼貼于癌痛局部或肚臍處、胸腹部、上臂或大腿內側。每次選1~2個(gè)部位貼敷,每日2~4貼,每貼可連續貼敷12~16小時(shí)。該貼具有抗癌化瘤、鎮痛消腫、破瘀逐水、扶正固本功能,對各種腫瘤的癌性疼痛均有顯效。
穴位敷貼法 山柰、乳香、沒(méi)藥、大黃、姜黃、梔子、白芷、黃芩各20克,小茴香、公丁香、赤芍、木香、黃柏各15克,蓖麻仁20粒。上藥共研為細末,取雞蛋清(或蜂蜜)適量,混合拌勻成糊狀。肺癌敷乳根穴,肝癌敷期門(mén)穴。痛劇者6小時(shí)換藥1次,痛輕者12小時(shí)更換1次??沙掷m使用至疼痛緩解或消失。
癌痛藥酒方松香、制乳香、制沒(méi)藥、莪術(shù)各15克,冰片10克。上藥以白酒500毫升浸泡1周,用數層紗布浸濕藥酒,敷于痛處,外用塑料薄膜覆蓋,待紗布快干時(shí),再以藥酒濕潤,間斷或連續使用。一般敷10~20分鐘即感局部清涼舒適,疼痛逐漸緩解。
穴位封閉法 在用止痛藥無(wú)效時(shí)可使用本方法。取穴:足三里(雙側),讓患者正坐垂足,從外膝眼下量3寸,脛骨外側1寸處取穴。在無(wú)菌操作下用5毫升注射器,7號針頭抽吸維生素K,注射液8毫升,654—2液10毫升,讓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選準穴位,局部皮膚常規用碘酒、酒精消毒后,直刺進(jìn)針,待患者有酸、麻、脹感時(shí),快速將藥液注入,兩側穴各一半,每日1次,3次為1療程。間隔2天,再進(jìn)行下一療程??傆行?0%。
中藥離子導入 延胡索、乳香、沒(méi)藥、丹參各100克,徐長(cháng)卿150克等。用75%的酒精浸1個(gè)月以上,取藥液加少量冰片及二甲基亞砜即成。導人穴位:胸痛取內關(guān)、膻中、阿是穴;腰腿痛取腎俞、環(huán)跳、陽(yáng)陵泉、昆侖等穴;肩背痛取天宗、肩髑、阿是穴等;內臟病取相應臟腑的俞、募、原穴。氣滯配行間或太沖;血瘀配血海、膈俞;痰瘀配豐隆。
此外,中藥與西藥止痛藥配合,既可增強其療效,又可減少西藥副作用。例如芍藥甘草湯加米殼水煎服對腹部癌痛有效,并可增加鹽酸二氫埃托啡含服的鎮痛效果。透骨草、骨碎補、補骨脂三味中藥對骨痛有效,也可加強解熱鎮痛藥及放射治療對骨轉移癌的止痛效果。再如肝癌劇痛??慷壤涠≈雇?,如用蟾酥、元胡、山甲、青皮煎濃汁外敷肝區,會(huì )增強止痛效果。故中藥應用于癌痛,既可定位于癌痛止痛的第一、二階梯,亦可作為癌痛第三階梯聯(lián)合用藥的優(yōu)選,以減緩阿片類(lèi)藥物的劑量追加,避免麻醉劑過(guò)量的危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