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生地黃
材料
龍骨(豬脊梁骨)500克,生地20克左右(或取塊根一塊),土茯苓20克(切片)。
做法
瓦煲中放適量清水,大火煲滾,放入各種材料,再滾后,改用中小火,煲3小時(shí)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這款湯取材簡(jiǎn)單,做法也簡(jiǎn)單。生地和土茯苓價(jià)格低廉,此湯中所用材料,在中藥店大約花2元錢(qián)即可購得。湯中選用的生地有清熱涼血、生津潤燥的功效。土伏苓有清熱,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的功效。梅雨季節濕氣重,皮膚容易瘙癢、起無(wú)名腫癤,喝此湯非常有效。
此湯煲好后,湯色呈黑色,中藥味較重,所以水可以適量放多一些。飲習慣后,會(huì )喜歡上此湯特別的味道。廣東人還喜歡用土茯苓煲蛇,對于養顏、潤膚、解皮膚瘙癢都非常有效。
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生地黃
生地黃,別名:地黃、生地、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為清熱涼血藥。用于溫熱病熱入營(yíng)血,身熱口干、舌絳或紅等癥狀·有清熱生津滋陰,養血的功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