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治療失眠癥的經(jīng)驗
一方:清滋安神湯
藥物:石斛10g,生地6g,生龍骨10g,鮮石斛10g,鮮生地6g,牡蠣10g,黃芩6g,茯神10g,黃連3g,磁朱丸(包)6g,山梔6g,遠志10g,白蒺藜10g,竹茹6g,佩蘭10 g,陳皮6g,半夏6g,健神曲6g。
功效:清肝瀉火,養陰安神。
主治:失眠。癥見(jiàn)繁勞熬夜勞神,咽痛喉干,納食不佳,胸脅均脹,極易煩躁,睡眠不安,時(shí)時(shí)驚醒,二便正常,舌苔黃垢,六脈弦、左關(guān)獨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yǔ):本方證屬肝火上炎,擾亂神明。故以黃芩、黃連、山梔清熱;生地、石斛滋陰;龍牡、磁珠丸鎮靜安神。
二方:加味八珍湯
藥物:黨參10g,黃芪12g,磁朱丸(包)6g,當歸10g,柴胡3g,白芍10g,茯苓10g,蒼術(shù)10g,生地10g,茯神10g,白術(shù)10g,熟地10g,川芎4.5g,半夏10g,苡仁18g ,陳皮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氣養血安神。
主治:失眠。癥見(jiàn)失眠日久,頭暈而痛,昏沉不清,極易煩急發(fā)怒,食欲不佳,腹脹噯氣,四肢酸麻,大便溏泄,面色蒼白,語(yǔ)言力微,舌質(zhì)淡胖苔白,脈象沉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yǔ):本方證屬脾胃虛弱,運化無(wú)權,精微產(chǎn)生減少,血不上榮,腦失滋養。故以參、芪、苓、術(shù)補中益氣,以生氣血之源;方中尤其應用炭類(lèi)藥(生地、熟地、陳皮、蒼術(shù)),意在運脾止瀉;再看四物湯中的藥物,不是酒制,便是炭劑,是對脾虛血少之患治病求本之具體體現。
三方:柴膠湯
藥物:柴胡4.5g,白芍10g,當歸10g,生熟地各10g,砂仁4.5g,白術(shù)4.5g,茯神10g,杜仲10g,川芎4.5g,寸冬10g,續斷10g,艾葉4.5g,阿膠10g,遠志10g,磁朱丸(包)6g,炙甘草3g。
功效:調經(jīng)理血疏肝。
主治:失眠。癥見(jiàn)郁悶不舒,煩躁易怒,入夜易醒或徹夜不眠,多夢(mèng),腰酸腹脹,經(jīng)期提前,血塊甚多,疲倦無(wú)力,飲食無(wú)味,二便正常,六脈弦、左關(guān)獨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yǔ):本方證屬沖任不調,氣滯血瘀,肝失所養。故治應著(zhù)重調經(jīng)理血疏肝,少用安神鎮靜之藥。方中以逍遙散治肝;膠艾四物湯調經(jīng)血,使血氣得榮,肝體得養,則睡眠自安,誠為“治病求本”之良法。
四方:棗仁琥珀湯
藥物:炒棗仁10g,茯苓10g,白蒺藜10g,棗仁10g,茯苓10g,遠志10g,知母6 g ,川芎4.5g,半夏10g,秫米(包)10g,生牡蠣12g,貝齒10g,白薇6g,炙甘草3g,鹿角膠10g,琥珀3(沖)g。
功效:養心潛陽(yáng),清熱舒肝。
主治:失眠。癥見(jiàn)失眠,每夜最多僅睡3小時(shí),惡夢(mèng),頭暈,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焦急不安,食欲減退,二便如常,舌苔黃,六脈虛數。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yǔ):本方證屬體虛生熱,心火妄動(dòng),擾亂神志,肝氣郁滯。故以棗仁、遠志、茯神養心安神;龍牡、磁朱丸潛陽(yáng)平肝;知母、白薇清熱;尤其是琥珀,施師每于安神劑中加入以治驚悸惡夢(mèng)有殊效。
五方:七子丸
藥物:補骨脂60g,貝齒30g,生龍牡各30g,蛇床子、熟地、枸杞、菟絲子、覆盆子、車(chē)前子、五倍子、巴戟天、仙靈脾、鹿銜草、制首烏、紫河車(chē)、朱茯神、炒遠志、炙甘草、鹿角膠均各30g,五味子、菖蒲、蟬衣各15g。
功效:補腎鎮精安神。
主治:失眠。癥見(jiàn)體弱,頭暈,耳鳴,多夢(mèng),腰酸,夢(mèng)遺早泄,陽(yáng)痿,記憶力減退,思維難以集中,常徹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面色無(wú)華,舌質(zhì)淡、苔薄,六脈均弱,兩尺尤甚。
用法:共研細末,金櫻子膏420g,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g,白開(kāi)水送下。
按語(yǔ):本方證屬腎虛腦髓失養。施師云:治失眠宜用鎮靜藥,陽(yáng)入于陰始得入睡,此為常法。今如補骨脂、巴戟、靈脾助陽(yáng)藥為主;加首烏、生地、龍牡滋陰潛陽(yáng)之品,和調陰陽(yáng);更加“七子”以調補腎精。如此配伍,竟取良效。待上方服完癥減可服第二料。
六方:六甲鹿角湯
藥物:生龍牡各12g,生鱉甲、生龜板、草決明、沙蒺藜、寸冬、白蒺藜、朱茯神、炒遠志、地骨皮、酒生地各均10g,旋覆花(包)、白薇、鹿角膠(烊化)各6g,石決明20g。
功效:滋陰養血安神。
主治:失眠。癥見(jiàn)午后頭面及周身均感發(fā)熱,時(shí)或夜晚亦覺(jué)燒熱,不出汗,頭暈而疼,心跳氣短,夜不安寐,舌質(zhì)紅,有薄苔,脈細數。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yǔ):本方證屬陰虛血少,神不守舍。故以生龍牡、生龜板、生鱉甲、石決明滋陰潛陽(yáng)以安神;白薇、地骨皮、生地、麥冬、蒺藜滋陰清熱以降火;更加鹿角膠合上藥滋補陰血以養心;遠志、茯神以增定志安神之功。
七方:加味秫米半夏湯
藥物:秫米10g,半夏、甘草、黃芩、白芍、寸冬、茯神、遠志各10g,浮小麥30g,大棗10枚,生龍牡各30g,黃連3g,酸棗仁15g,雞子黃2枚。
功效:養心安神,佐以清熱。
主治:失眠。癥見(jiàn)因受刺激后常感頭暈,心跳,失眠,進(jìn)而諸癥加重,徹夜不眠,臥床不起,顏面浮腫,神色萎糜,舌苔薄黃,脈虛大而數。
用法:先煎服。待癥狀改善后,上藥去雞子黃,將劑量加兩倍,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白開(kāi)水送服。
按語(yǔ):本方證屬心氣虧損,心血不足,心火較盛。故以秫米、小麥、大棗、甘草益心氣;棗仁、茯神、遠志、雞子黃養心神;黃連、黃芩清心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