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火罐法,按操作方法的不同,火罐法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閃火法:是用長(cháng)紙條或用鑷子夾酒精棉球一個(gè),用火點(diǎn)燃后,在罐內快速繞1~3圈(注意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后,將火退出,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膚上。此法因罐內無(wú)火,比較安全,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滴酒法:是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內1~3滴,沿罐內壁搖勻,用火點(diǎn)燃后,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注意切勿滴酒過(guò)多,以免拔罐時(shí)流出,燒傷皮膚。
?。?)投火法:是用易燃紙片或棉花,點(diǎn)燃后投入罐內,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膚上,此法適宜于身體側面橫拔。
?。?)貼棉法:是用大小適宜的酒精棉一塊,貼在罐內壁的下1/3處,用火將酒精棉點(diǎn)燃后,迅速扣在應拔的部位。
?。?)架火法:即用不易燃燒傳熱的物體,如瓶蓋、小酒盅等(其直徑要小于罐口),置于應拔的部位,然后將95%酒精數滴或酒精棉球置于瓶蓋或酒盅內,將罐迅速扣下。以上拔罐法除閃火法外,均應防止灼傷皮膚。每次一般留10~15分鐘左右,待拔罐部位的皮膚充血、瘀血時(shí),將罐取下。若罐大而吸拔力強,可適當縮短留罐的時(shí)間,以免起泡。起泡時(shí),若罐吸附過(guò)強,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傷皮膚。一般先用左手夾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次,使氣體進(jìn)入罐內,即可將罐取下。
臨床采用拔火罐法治療腹瀉,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用口徑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臍窩處(相當于以神闕穴為中心,包括兩側天樞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3次即可減輕或者痊愈。適用于大便溏薄、次數多,或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為完谷不化之稀便。
?。?)取穴:①天樞、關(guān)元、足三里、上巨虛;②大腸俞、小腸俞、足三里、下巨虛。按俞穴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火罐,取上述兩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進(jìn)行拔罐治療。本法適用于脾胃虛寒型泄瀉。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時(shí)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若燙傷或留罐時(shí)間太長(cháng)而皮膚起泡時(shí),小的勿需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shí),用消毒針刺破、引流,并防止感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