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玉奇指出,萎縮性胃炎是由淺表性胃炎未治或治而未愈轉化而來(lái)。而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之初期,如果治療得當,可很快得以治愈。本病臨床見(jiàn)證,可分為二型,即虛寒型、虛寒化熱型。
在這里,李玉奇先生針對兩型淺表性胃炎給出了他自己的治療方:
1.虛寒證
主要癥狀是口吐清水,胃腑脹滿(mǎn)明顯,有時(shí)難以忍受,同時(shí)還有欲嘔感,大便不調順等狀況。對此,李玉奇先生給出了溫胃理脾法的溫脾湯。
【組成】黨參15克,白術(shù)10克,良姜10克,黃連5克,草叩15克,砂仁15克,檀香10克,當歸25克,芍藥25克,川楝子15克,香附子15克,白芥子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便秘加大黃10克、郁李仁5克、黑白丑10克。按此癥用調氣溫中加泄法,可加速消除癥狀。若泄瀉可加芡實(shí)15克、蓮肉15克、山藥15克。若女子更年期可酌加合歡40克、女貞子15克、麥芽20克、大棗10枚、甘草20克。
2.虛寒化熱證
主要癥狀是胃脘時(shí)有燒灼感,吞酸欲吐不得,胃脘癰放射到背部,食欲時(shí)好時(shí)差,體重開(kāi)始下降,經(jīng)常倦怠,臨睡時(shí)出現胃脘特別不適感,大便秘結居多。對此,李玉奇先生給出了重在清燥化熱兼以理脾的二連湯。
【組成】胡黃連10克,黃連10克,連胡20克,敗醬草20克,豆腥草20克,草果仁15克,陳皮15克,姜黃10克,蘇子15克,蘇木花15克,薏仁米20克,知母40克。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胃酸過(guò)多,可加烏賊骨20克、煅瓦楞子20克、葛根15克。若胃酸減少甚而無(wú)酸,喜食酸,可加五倍子15克、馬齒莧40克、焦楂20克、烏梅15克、枸杞子20克。若便秘過(guò)甚,可加桑葚子40克、二丑15克、郁李仁10~15克、當歸20克、枳殼10克。
健康小貼士
土豆在歐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稱(chēng)號。中醫認為土豆具有健脾和胃、通利大便的功效,可輔助治療習慣性便秘、慢性胃痛、皮膚濕疹等癥。如果要治療胃病,可把土豆切碎與大米同煮成土豆粥。但要注意的是,盡量不吃油炸土豆,皮色發(fā)青或發(fā)芽的土豆不能吃,以防龍葵素中毒。
下面介紹一款巧治胃潰瘍的土豆蜂蜜膏。
【材料】土豆10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土豆洗凈,用攪肉機攪爛,用潔凈紗布包之擠汁;放入鍋內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當熬至黏稠狀時(shí),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攪拌,再以文火煎成膏狀,冷卻后待用。
【吃法】空腹時(shí)服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20天為1個(gè)療程。
【功效】適用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癥。食用過(guò)程中忌食辣椒、蔥、蒜、酒等刺激性食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