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拉丁學(xué)名:Stemona japonica)亦稱(chēng)婆婦草,藥虱藥,是百部科的植物。百部為多年生草本,地下簇生紡錘狀肉質(zhì)塊根,莖上部攀援它物上升。卵形葉,2-4片輪生節上。初春開(kāi)淡綠色花,花梗貼生于葉主脈上,像花從葉上長(cháng)出一樣。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等地,生長(cháng)于海拔300米至400米的地區,塊根可入藥,有毒性。外用可驅除蚊蟲(chóng),內服有止咳的功能。具有很高的藥用價(jià)值。(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lái)源: )
別名百條根、百部草、鬧虱藥、藥虱藥。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I.)Miq]的根,以塊根入藥。內服能潤肺止咳,外用可滅虱殺蟲(chóng),具止癢作用,廣泛分布于中國中部黃河、長(cháng)江流域各省。多半野生于山坡叢林,現在好多地方進(jìn)行家種。主產(chǎn)陜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云南等省。
百部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塊根紡錘形,肉質(zhì),幾個(gè)或幾十個(gè)簇生。莖下部直立,上部成蔓生狀。單葉2~4片輪生,卵形或卵狀極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截形,全線(xiàn),葉脈5~9條,小脈細密橫行??偦üV绷?,基部貼生在葉片中脈上,頂端著(zhù)生一。兩朵淺綠色的花;花被4,開(kāi)放后向外卷;雄蕊4,有附屬物,紫色;子房小,卵形。蒴果表面平滑,暗褐色,成熟裂開(kāi),有種子數粒?;ㄆ?月,果期7月)。
生長(cháng)特性百部野生多半在蔭蔽濕潤的環(huán)境,經(jīng)過(guò)人工引種栽培,喜前特性不太明顯。但是怕干旱,耐寒冷,喜上層深厚,因百部塊根能伸至30厘米左右深的土層內。肥沃的、排水良好的腐殖壤上最好。
又名:百部草(啪樸子》),婆婦草(《日華子本草》),蔓草百部。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體平滑無(wú)毛。根肉質(zhì),通常作紡錘形,數個(gè)至數十個(gè)簇生。莖上部蔓狀,具縱紋。葉通常4片輪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cháng)3~9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全緣或帶微波狀,基部圓形或近于截形,偶為淺心形,中脈5~9條;葉柄線(xiàn)形,長(cháng)1.5~2.5厘米?;ü=z狀,長(cháng)1.5~2.5厘米,其基部貼生于葉片中脈上,每梗通常單生1花;花被4片,淡綠色,卵狀披針形至卵形;雄蕊4,紫色,花絲短,花藥內向,線(xiàn)形,頂端有一線(xiàn)形附屬體;子房卵形,甚小,無(wú)花柱。蒴果廣卵形而扁;內有長(cháng)橢圓形的種子數粒?;ㄆ?月。果期7月。生長(cháng)于陽(yáng)坡灌木林下或竹林下。分布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陜西等地。
直立百部多年生草本,高30~60屋米。莖直立,不分枝,有縱紋。葉常3~4片輪生,偶為5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cháng)3.5~5.5厘米,寬1.8~3.8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葉脈通常5條,中間3條特別明顯;有短柄或幾無(wú)柄?;ㄒ干?,多數生于近莖下部呈鱗片狀的苞腋間;花梗細長(cháng),直立或斜向上?;ㄆ?~4月。生長(cháng)于山地林下或竹林下。分布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對葉百部多年生攀援草本,高達5米。塊根肉質(zhì),紡錘形或圓柱形,長(cháng)15~30厘米。莖上部纏繞。葉通常對生;廣卵形,長(cháng)8~30厘米,寬2.5~10厘米,基部淺心形,全緣或微波狀,葉脈7~11條;葉柄長(cháng)4~6厘米?;ㄒ干?;花下具1披針形的小苞片;花被4片,披針形,黃綠色,有紫色脈紋。蒴果倒卵形而扁?;ㄆ?~6月。生長(cháng)于向陽(yáng)的灌木林下。分布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此外,尚有同屬植物細花百部(海南)、狹葉百部(云南麗江),亦同等入藥。
百部產(chǎn)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日本曾引入栽培,有變?yōu)橐吧?。分布于華東及河南、湖北等地。生于山地林下或竹林下,海拔300-400米的山坡草叢、路旁和林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