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都認為中成藥和中藥湯劑沒(méi)什么區別,無(wú)非就是藥片與湯劑的區別,更有甚者把中成藥等同于中藥,想當然地認為中成藥不含西藥成分,所以副作用小。
但真實(shí)的情況可能毀掉你的三觀(guān),現在就以一些臨床上的常用藥物舉例:
1、中成感冒藥
要說(shuō)大家最熟知的中成藥,還是感冒藥。如999感冒靈顆粒、感特靈膠囊、維C銀翹片、感冒清膠囊、感冒靈片等等,這些藥物并不全是中藥成分,其中往往含有用于解熱鎮痛的乙酰氨基酚。
腎內科臨床上因乙酰氨基酚中毒導致的腎衰竭案例不在少數,主要是多次重復服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造成對乙酰氨基酚作用疊加,引起腎臟損傷。
2、中成降糖藥
臨床上消渴丸、糖維膠囊、消糖靈等中成藥常被用于降低血糖水平,但其中也含有格列苯脲成分,當中成藥與西藥聯(lián)合用于降血糖治療的話(huà),易引發(fā)低血糖癥狀。
此外,這樣聯(lián)合用藥還會(huì )使藥物的腎毒性更加明顯,腎功能損傷加劇。
3、中成降壓藥
降壓藥當中也是有很多中成藥的,比如珍菊降壓片、脈君安,這些藥物當中就含有氫氯噻嗪,該西藥成分利尿作用明顯,常用會(huì )引起機體電解質(zhì)紊亂,尤其痛風(fēng)患者要慎用。
4、中成降脂藥
降脂藥當中的血脂康,雖然屬于中成藥,但是確含有西藥成分——洛伐他汀。
5、新癀片
臨床上用于消腫止痛的新癀片,雖然也是中成藥,但是也含有西藥成分吲哚美辛。吲哚美辛與乙酰氨基酚作用相似,常見(jiàn)的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藥物中也含有此成分,藥效不錯,但是肝腎毒性明顯,切記不能大量重復服用。
其實(shí),很多中成藥只是披著(zhù)中藥的“外衣”,行使著(zhù)西藥的“勾當”。
有鑒于此,希望大家用藥前看清藥物成分,避免重復疊加用藥,保證安全用藥。
如有腎病預防和治療的問(wèn)題,不妨點(diǎn)擊下方“了解更多”。
聯(lián)系客服